其實在宋詞流行之前,詞已經很是流行。在唐代就有不少有名的詞流傳。到了五代流傳的經典更多。不過說到這個五代十國在中國的曆史中也是一個奇葩的年代,皇帝換了一個又一個,就沒一個是正形的。有點像我們以前常說的“風水輪流轉,明天就到你家”。你來當幾年的皇帝,然後又換另一個人來做幾年,年年戰亂,搞得雞飛狗跳,民不聊生。
說來也奇怪,這樣戰火紛飛的年月,文學發展卻沒有受到阻礙。期間的溫庭筠、韋莊就是很好的代表人物。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韋莊。

春水碧于天
韋莊用一個詞來形容他就是“大器晚成”,這家夥本身是出身在官宦世家,爺爺就是高官,官至右相。按理說這樣的家裡,他從不缺愛,至少可以衣食無憂的長大啊。可惜他命不好,自己有對短命的父母。爺爺死了,父母也死了,家道就中落了,就開始過起窮苦潦倒的日子。
就在這樣的條件下,他還是堅持讀書。古人嘛,都相信書中自有顔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加上他又聰明,于是十裡八鄉的,名氣就出來了。
照常理,他這麼有名,應該好好去考個功名啥的啊。可是因為窮,他就去給人家高官做一個幕僚之類的事,混點打工錢。可見“窮”這個病不是現代才有,在古代就已經開始留下病根兒了,是以現在人們窮也是古時遺傳下來的。
後來他打了幾年工,終于存了點錢了。就開始“飽暖思淫欲”,有了“學好文武藝,賣與帝王家”的想法了,開始考“公務員”。哪知道這一考就是屢考不中,老是名落孫山。
這家夥也不死心,始終堅信自己有考上的命,于是屢敗屢戰。終于在他五十七歲的時候考中了。有沒有像範進中舉那樣發瘋,我不知道,反正就是從那以後就換了官家戶口的人了,走路都要大搖大擺,才有氣派。
畫船聽雨眠
當了幾年的“編輯”之後就被派到咱們四川來了。為什麼呢?因為四川有兩個頭鐵的家夥,都是有權有勢的人,兩個家夥水火不容。不是今天你偷我家一根蔥,就是明天我抓你家一把米,久而久之就大打出手了。這皇帝看着頭痛,就把韋莊派過來勸架。
就這一派,韋莊就終身留在了四川,再也沒有回過故鄉江南。原因就是來了沒多久,皇帝被人家廢了,老闆都被咔嚓了,那這些下屬自然就六神無主。這韋莊就勸一個很賞識他的人稱帝,然後他就當了宰相。
他在四川的時候,很想念故鄉。在這戰亂滿天飛的年代,一不小心就是“來的時候還好好的,突然就回不去了”。由此可見,自古以來成都這地兒就是來了就走不脫的地方。他很想家鄉,于是在四川填了五首《菩薩蠻》,都是回憶江南的。今天我們就來讀讀他的第二首。
菩薩蠻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隻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
垆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整首詞白話過來就是:人們都說江南好,來到江南的人更想在江南變老。春天的江水碧綠更勝過天空的碧藍,還可以在繪着彩畫的船上聽着江南細雨入眠。
垆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江南還有美麗動人的賣酒女子,盛酒時露出潔白如雪的雙臂。在還沒有衰老的時候,千萬别家鄉。回到家鄉定會愁腸寸斷。
整首詞簡潔流暢,一幅江南美景躍然于紙上,讓人讀後都想去體會一下江南的煙雨。隻可惜,這韋老倌兒在蜀中做了很大的政治成就,卻到老死都沒有再回到故鄉。這五首《菩薩蠻》都是他的回憶之作。寫得越美,越能讓人感覺到他的無奈與鄉愁。
他的詞在五代十國中獨樹一幟,被稱為“花間詞”的代表人物,他的功底真的非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