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憶李昌先生

作者:李遠龍

今天不是什麼特殊日子,想念李老了,寫點東西。

李老,姓李名昌,原名雷駿随,土家族,湖南省永順縣塔卧鎮人,中共中央紀委原書記,哈工大校長。

憶李昌先生

2006年的某個下午,當時還在中國人民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我與好友原湘西州吉首市法院院長盛天甯及在京好友謝深友一塊去登門拜訪李老。

憶李昌先生

事先約好了,李老的女兒李玉姐及兒子李炎大哥早早就在家門口等着我們,寒暄一陣,主賓就各自落座,李炎一直陪伴左右。

憶李昌先生

交談中,我們發現李老很和藹,思維靈活,聽力也還不錯。從家鄉來,他最關心的是家鄉的事、土家族的事,尤其是對土家族的事比較上心,每每追問,我們也是有問必答。

政治上的事,老人也毫不諱言,口口聲聲懷念胡耀邦總書記,說在寫回憶錄,準備在香港出版。這也難怪,李老一生3次與他搭檔,第一次,胡任晉察冀軍區第四縱隊政委,李任政治部主任;第二次是新中國成立後,胡任團中央第一書記,李任書記處書記;第三次胡任中科院黨的核心小組第一副組長,李任副組長,協助胡起草了《關于科技工作的幾個問題(彙報提綱)》,提出了“科學是生産力”的著名論斷,結下了深厚的革命感情。随後的“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中,二人被打倒,定為“永不改悔的走資派”,那是後話,在此不提。

憶李昌先生

談得最多的是開門辦大學的事。李老乃著名的教育家,建國後毛澤東主席親自委任他為哈爾濱工大校長。他勵精圖治,鍛造輝煌!偶有耳聞,李老還通曉4國語言。

關于教育,坊間流傳李老有兩個“兒子”:一為哈工大,一為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我要補充說,李老有三個“兒子”,實際上,武陵大學(今吉首大學張家界校區)也是他多方籌措資金,親任董事長的。盡管留有遺憾,沒能達到他的目标,但為現今吉首大學張家界校區的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憶李昌先生

李老還談到了老一輩革命家大公無私的例子,胡耀邦農民哥哥的故事,新中國鹽堿大王、首任輕工業部部長李燭塵(也是湖南永順人)離任後子女在天津當下崗勞工的故事……其實,李老自己何嘗不是?貴為中紀委書記,也沒為兒女謀半點私利!(李炎大哥至今仍在自己創辦的小公司上班)。反而,晚年,他在哈工大成立教育基金,把畢生的積蓄和子女的資助100萬捐贈給哈工大學子。

憶李昌先生

李老的無産階級革命家的高尚情懷,後輩是無法比肩的。晚年,退休在家,李老建立“四文明建設研究所”,照常上班。秘書開玩笑地告訴我:他的秘書最累,換得也最勤,因為:他對秘書要求高,現在的年輕人有的吃不消,别人都有雙休日,在他這裡一周要上6天班!有次周末,瓢潑大雨,秘書以為不上班了,結果,等他趕到,李老早已工作多時了。

憶李昌先生

聊着聊着,一晃一個下午就過去了,出門時已是“月上柳梢頭”了,92歲高齡的李老興緻正濃,但咱們仍然依依惜别。

憶李昌先生

“待到兒孫還恩日,一捧黃土永相隔”。畢業後離京,少有機會來看李老,最後見李老一面已是2010年9月10日的八寶山了。秋風瑟瑟,萬物哀鳴,李老一路走好!

謹以此文獻給我最崇敬的李昌先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