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懷柔六旬殘疾婦女,嘗試8次手繪出10米《清明上河圖》

懷柔六旬殘疾婦女,嘗試8次手繪出10米《清明上河圖》

橋上行人如織、熙熙攘攘,推車的、擡轎的、牽牛的……栩栩如生;橋下流水潺潺、舟舸泛遊,活靈活現;河道兩側房屋樓宇錯落有緻,整齊劃一、惟妙惟肖……

近日,懷柔區九渡河鎮二道關村村民孫建珍手繪完成了一幅10米長的《清明上河圖》。畫中細膩的線條、嚴謹的構圖、生動逼真的形象,讓人很難想象是出自一位60多歲的殘疾婦女之手。

孫建珍1957年出生,她的左腿一出生就比右腿短,屬于四級傷殘。國中沒畢業的她,20多歲從河北省張家口市赤城縣嫁到二道關村後,經常給村裡人畫鞋墊。她畫的牡丹花等特别飽滿、鮮活,村民們都愛找她畫。她還常年給老年人糊紙事,因為心靈手巧,糊得也比别人好。

孫建珍喜歡畫畫,每天除了幹家務和農活,剩下的時間都用來畫畫。她沒接受過任何繪畫方面的教育和教育訓練,屬于自學成才。2018年時,村裡讓她交幅牡丹花作品參加鎮裡的比賽,她向村裡一位老師請教,學了一個多星期後就畫了一幅交了上去,沒想到獲得了特等獎。在這之前,村委會讓她交張畫參加懷柔區殘聯的比賽,她随手畫了一張長城,就得了三等獎。

孫建珍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已經結婚生子。畫畫沒有收入,家人隻有兒媳婦支援孫建珍畫畫。丈夫下地幹農活回來要吃飯,她隻能撂下畫筆,先給丈夫做飯。平時還要收拾衛生,收杏、栗子和核桃等。“畫桌、筆、墨和紙都是兒媳婦給買的。我聽說《清明上河圖》特别長、好看,就問兒媳婦能不能買回來一幅。兒媳婦給我買回來後,我就開始畫《清明上河圖》。”孫建珍說。

懷柔六旬殘疾婦女,嘗試8次手繪出10米《清明上河圖》

孫建珍62歲開始畫《清明上河圖》,到現在已經完整地畫了8遍。“第一遍時,我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有的地方不知道畫的是什麼,我就瞎畫。到第3遍時,就稍微清楚點了。後來又畫了第5、6遍。剛開始我在小塊紙上畫,有的地方不熟練,還需要修改,後來畫順筆了就能一氣呵成畫完了。從第7遍開始我在長卷紙上畫,第7遍畫了三個半月,第8遍三個月就畫完了,一遍比一遍熟練、時間短。”孫建珍說。

孫建珍的畫屬于工筆畫白描,主要運用線條和墨色的變化來表現生動逼真的形象。作畫工具主要有細毛筆和墨水。為了不浪費錢,她很少給自己的畫上色,家裡裱起來的一幅上了色的《吉星高照》,還是她用小孩兒的水彩筆塗的色。墨水用的是最普通的墨水。今年,在第7遍《清明上河圖》還沒完成時,她就把作品交上去參加慶祝建黨100周年殘障人士繪畫作品大賽,沒想到得了一等獎。此外,還在市級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奮鬥百年路、啟航新征程”主題書畫比賽中得了特别獎。

懷柔六旬殘疾婦女,嘗試8次手繪出10米《清明上河圖》

除了《清明上河圖》,孫建珍還在畫冊上畫了很多仙女、十八羅漢、紅樓夢等人物和花卉,到現在已經畫了五六本、近300張。

“畫畫需要在陽光明媚的時候,我每天上午畫兩個半小時,下午畫兩個半小時。畫畫是我的愛好,我平時不愛上街跟人聊天,就喜歡在家畫畫。畫畫時渾身使勁兒,全身心投入,能讓我修身養性、心情舒暢。”孫建珍說。

“媽,您要缺紙了告訴我,我回頭買了給您送回來”“媽您畫吧,我給您做飯去”……看到孫建珍多次獲獎,家人們也漸漸不反對她畫畫了。兩個兒子對母親的關心多了,為了讓母親安心畫畫,二兒子主動提出幫她做飯,大兒子張羅要給她買畫畫用品等。丈夫在家原來什麼都不幹,現在開始幫她倒垃圾、做家務了。

攝影:高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