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喙,不單單隻是收集食物。它們還可用來疏理毛發、打架、求偶、炫耀、喂養幼崽、築巢等等,甚至還可以調節體溫度。一切的一切,都得益于它們的喙。
這裡給大家介紹一下地球上十三種擁有獨特鳥喙的鳥類,它們鳥喙獨有的用處。
▼托哥巨嘴鳥

▲托哥巨嘴鳥的大喙能幫助它散熱保持适當的體溫
托哥巨嘴鳥的鳥喙非常不可思議,不僅具有華麗的外表而且占據了體長的三分之一。但它華麗的鳥喙是用來收集實物,吓唬天敵,吸引配偶,保衛領土。最近的研究還表明,它也有助在炎熱的熱帶氣候保持身體涼爽。
▼東方冠斑犀鳥
▲東方冠斑犀鳥鳥喙頂端有着一個大型“盔”
這大喙,它需要強大的肌肉和椎骨融合的支援。它是用來捕捉獵物,戰鬥。然而,大多數犀鳥的最有名的特點是喙上突出頂部,“盔”。這個“加強嘴”,用于雄性打鬥、吸引雌性。
▼白頭鷹
▲白頭鷹銳利的鳥喙可以瞬間撕下一塊肉
白頭鷹上喙邊端具弧形垂突,适于撕裂獵物吞食,是典型的食肉鳥:以大馬哈魚、鳟魚等大型魚類和野鴨、海鷗等水鳥以及生活在水邊的小型哺乳動物等為食,
▼刀嘴蜂鳥
▲深藏的花蜜的對于劍嘴蜂鳥來說沒有任何壓力
原生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脈,海拔高于2500米的密林内,分布于南美各國。刀嘴蜂鳥長着特長的鳥喙,這是為了适應當地花冠極長的蜜源植物。
▼達爾馬提亞鹈鹕
▲達爾馬提亞鹈鹕的嘴看起來就像一張大網袋
達爾馬提亞鹈鹕下嘴殼與皮膚相連接配接形成的大皮囊,皮囊可以自由伸縮。捕魚小兒科了,它們把水和魚一起裝進巨大的喉囊裡面,然後排出水把魚吞食掉。頂部的下颌骨的端部的鈎子用于鈎住魚兒。
▼火烈鳥
▲火烈鳥鳥喙可是一個過濾器來的
嘴短而厚,上嘴中部突向下曲,下嘴較大成槽狀,上喙比下喙小。以小蝦、蛤蜊、昆蟲、藻類等為食。覓食時頭往下浸,嘴倒轉,将食物吮入口中,把多餘的水和不能吃的渣滓排出,然後徐徐吞下。
▼紅頸反嘴鹬
▲紅頸反嘴鹬擁有細長而向上彎曲的喙
所有四種紅頸反嘴鹬都已經形成獨有的鳥喙,長而向上彎曲的喙 。他們的鳥喙,可以讓它們在覓食時候撇去泥和水。進而激起潛伏在下面的小型無脊椎動物,然後用它們的喙把獵物挑出來。
▼黃嘴犀鳥
▲黃嘴犀鳥那強大的喙是用來覓食用的
黃嘴犀鳥主要吃植物的種子、小昆蟲,以及蜘蛛和蠍子。強大鳥喙讓在覓食時候不會被傷害到。
▼琵鹭
▲琵鹭在水裡獨特捕食方法
琵鹭主要以蝦、蟹、水生昆蟲、昆蟲幼蟲、蠕蟲、甲殼類、軟體動物、蛙、蝌蚪、蜥蜴、小魚等小型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為食,偶爾也吃少量植物性食物。不要覺得鹭的喙的形狀奇怪。琵鹭覓食不是通過眼睛直接捕食可見食物,而是一邊在水邊淺水處行走,一邊将嘴張開,伸入水中左右來回掃動,就像一把半圓形的鐮刀從一邊到另一邊來回割草一樣。嘴通常張開5厘米,嘴尖直接觸到水底,當碰到獵獲物時;即可捉住。有時甚至将嘴放到一邊,拖着嘴迅速奔跑覓食。
▼黑剪嘴鷗
▲黑剪嘴鷗是世界上唯一 一種下喙比上喙長的鳥類
它們覓食時緊貼水面飛行,上喙在水面上,将下喙叉入水中分水進而将食物送入嘴中。
▼紅交嘴雀
▲紅交嘴雀交叉的喙能夠輕易破開松果子
紅交嘴雀主要為落葉松種子,倒懸進食,用交嘴嗑開松子。栖息在寒溫針葉帶的各種林型中。喜歡在魚鱗雲杉至臭冷杉林和黃花落葉松-白桦林中生活。常結群遊蕩。
▼長嘴鹬
▲長嘴鹬細長的鳥喙可以輕易探測泥土裡面蠕蟲所在
長嘴鹬嘴長且直。似瓣蹼鹬但體型較小,鼻溝長度遠超過上嘴的1/2。常單獨或成小群活動。喜歡在小水塘、沼澤邊和潮澗地帶活動和覓食。主要以甲殼類、軟體動物、蠕蟲、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也啄食小魚和蛙。覓食時常常把嘴深深的插入泥中。
▼領簇舌巨嘴鳥
▲領簇舌巨嘴鳥獨特的鳥喙
領簇舌巨嘴鳥大型華麗的喙,并不像所有的巨嘴鳥那樣顯得很沉重,不适合飛行。領簇舌巨嘴鳥鳥緣一般成明顯的鋸齒狀,外表為黑色或象牙色,看上去有幾分像牙齒。此鳥的嘴盡管很大,但是重量還不足30克。嘴骨構造很特别,它不是一個緻密的實體,外面是一層簿殼,中間貫穿着極細纖維,多孔的海綿狀組織,充滿空氣,是以,它絲毫感覺不到沉重的壓力。在領簇舌巨嘴鳥的上颌骨的牙齒狀突起不放可以幫助覓食水果。
----歡迎轉載分享
更多寵物奇趣、動物資訊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号:寵物地帶
微信号:petdicom( 長按可以複制)
【本文章由“寵物地帶”整理編輯,文中圖檔均源于網絡,本站對引用的圖檔不做任何商業用途,整篇或部分文章轉載請注明轉自“寵物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