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圖 廣州海維 龍念
縧蟲,主要指頭槽縧蟲和舌形縧蟲(又稱‘面條蟲’),主要寄生在魚的腸道或體腔内,高發于每年春末夏初的轉季時節,華南地區年後溫度回升較快,每年3-5月即呈現出了集中爆發趨勢。
縧蟲病通常不會造成死魚,少量寄生時除魚體消瘦、攝食不佳外并無明顯症狀,因而容易被養殖戶忽視,但縧蟲往往就是每年養殖利潤最大的蠶食者!
<h1>縧蟲病的危害性</h1>
1、搶奪營養,影響效益
頭槽縧蟲的寄生位置——腸道,是魚體極為重要的消化器官。魚體攝食飼料等營養物質,大部分被蟲體截取吸收,導緻養殖魚類遲遲長不大。在市場走訪過程中,花都江高一養殖戶,在草魚放苗(10-15條/斤)三個月的情況下,飼料投喂了不少,魚的重量卻幾乎沒有增長。經剖檢發現,其魚塘草魚患有嚴重的縧蟲病,以緻于魚種瘦弱,吃食困難,并且已經引發膽汁回流的情況。

圖 1 示患縧蟲病的草魚種膽汁回流
2、機械阻塞,損壞腸道機能,影響攝食
當縧蟲在腸道汲取營養并大量繁殖時,蟲體就會充斥前腸,嚴重時魚腸前段第一盤曲膨大成胃囊狀,直徑較正常可增大約3 倍,并使前腸壁異常擴張,形成皺壁萎縮,造成慢性發炎并影響攝食。
圖 2 示縧蟲大量繁殖 阻塞腸道
3、發育受阻,造成死魚
無論是寄生于腸道的頭槽縧蟲,還是寄生于體腔的舌形縧蟲,在體内大量繁殖後,都會使内髒受到擠壓而萎縮,正常的生理機能受到抑制和破壞。甚至舌形縧蟲能直接從魚腹鑽出,直接造成魚的死亡。
圖 3 示患縧蟲病的草魚腹腔膨大
<h1>生活史角度看縧蟲防治</h1>
頭槽縧蟲的生活史分為卵、鈎球蚴、原尾蚴、裂頭蚴、成蟲5個階段:成蟲在腸道内達到性成熟後,開始産卵并随糞便排入水體,發育成鈎球蚴。鈎球蚴被劍水蚤(第一中間宿主)攝食,未被攝食的鈎球蚴直接死亡。鈎球蚴在劍水蚤體内發育成原尾蚴,當魚類攝食感染了原尾蚴的劍水蚤,原尾蚴即進入魚類的腸道,進一步發育成裂頭蚴,再經過20多天的發育,裂頭蚴發育成性成熟的成蟲,開始産卵,完成1個完整的生活史。
圖 4 示縧蟲生活史
預防方法
1、徹底的清塘消毒(生石灰):縧蟲病原無非是外源魚種水體引入或池塘本身蟲卵兩類,對于常年縧蟲病高發的魚塘,尤其需要進行完善的底質處理,殺滅塘底蟲卵。
2、做好殺蟲工作(敵百蟲):在縧蟲病高發期(華南地區通常3-5月),使用殺蟲藥對水體第一中間宿主劍水蚤進行滅殺,未被殺滅的蟲卵即使發育成鈎球蚴,也會因找不到宿主而快速死亡。
3、來源可靠:選擇來源可靠的水源和苗種,若難以保證來源,需在過塘穩定後進行殺蟲。
4、驅逐鷗鳥:鷗鳥也是舌形縧蟲的寄主之一,啄食病魚的鷗鳥可通過糞便引入縧蟲蟲卵;同時養殖戶也應深埋病魚,避免鷗鳥啄食。
治療手段
1、内服:成分為阿苯達唑、川楝陳皮散或吡喹酮的藥物連續拌料内服5-7天。
2、外潑:内服藥物主要作用在于驅蟲,對蟲體的殺滅作用有限,是以應該在内服驅蟲藥3天後,進行水體殺蟲(敵百蟲),避免排出的蟲體、水中的蟲卵再次複活并感染。
圖 5 縧蟲在藥物作用下仍未死亡
<h1>為什麼你的縧蟲病無法根治?</h1>
縧蟲病并不算一種難治的寄生蟲病,但是實際養殖過程中,很多養殖戶卻深受其擾,除之不盡。到底問題出在哪裡呢?您可以參照以下幾方面做排查:
1、買到好藥
如今水産藥品市場也存在一次充好,有效成分含量不足的情況。有的藥品雖然成分正确,可能含量并不足,導緻驅蟲不徹底,停藥後很快反複。
2、用足份量
上圖5是一個養殖戶用藥4天後的腸道縧蟲情況,顯然這種情況需要單次加大用量,并且将用藥時間延長。很多養殖戶殺蟲反反複複就是憑感覺用藥,導緻斬草留根、禍害無窮。
3、饑餓處理
對于病害比較嚴重的魚,攝食基本已經異常,難以吃到拌藥的飼料。是以這種魚塘建議進行1-3天的饑餓處理,再拌料足量投喂,以最大限度確定病魚攝入藥餌。
4、定期殺蟲
對于老塘底或立體塘,水體更易産生中間宿主劍水蚤,定期使用二氧化氯消毒,或者敵百蟲殺蟲,有利于切斷縧蟲生活史。
5、增強體質
養魚也需要内外兼修,過冬後,魚的體質普遍偏差,定期進行内服保健,不僅有利于穩定加投喂,也讓蟲害再無趁虛而入的機會!
轉載聲明
本文版權屬于海大農牧
未經授權,一律禁止轉載!
文章投稿、轉載授權,歡迎發郵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