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頭上頂着“低音炮”的恐龍,逃命和警告都靠它

作者:自娛自樂的小明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貌似在哪裡見過的是鴨嘴龍科恐龍——副栉龍。

頭上頂着“低音炮”的恐龍,逃命和警告都靠它

它是一種巨大的植食性恐龍,身長長達10米,

如果單從長相上看的話,在所有可怕的恐龍中,它也可以排得上第二位了。

特别是它的頭頂延伸出的“冠”,就足足有1米長,這便是它與其它恐龍在外貌上不同的最明顯特征。

但副栉龍的頭頂總是頂着一個看起來很礙事的冠飾,這是為什麼呢?

那麼,有關副栉龍冠飾的故事。就讓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頭上頂着“低音炮”的恐龍,逃命和警告都靠它

1922年,加拿大古生物學家威廉·帕克斯,在加拿大的埃布爾達省發現了一種奇怪的恐龍頭骨與部分骨骼化石,起名為副栉龍(walkeri),意為“幾乎有冠飾的蜥蜴”

在恐龍學界,随着副栉龍漸漸地被人們所認識,很多古生物學家在看到在它頭頂所長出的冠飾後,都很好奇地想知道它的用途。

很有趣的是,從20世紀的30年代到60年代,因為副栉龍的嘴看起來長得像鴨子,而前爪上的皮膚看起來像蹼,就錯認為這隻恐龍是生活在水下的。

是以,在當時,美國的脊椎古生物學家阿爾弗雷德·羅默(Alfred Sherwood Romer)認為,副栉龍的冠飾是當作潛水呼吸器使用。羅默博士說:“冠飾和鼻子連接配接在一起,再加上冠飾内部是中空的這一事實,當有霸王龍這樣的捕食者出現時,副栉龍就可以跑到水中,到時候就可以把冠飾當作潛水呼吸器,進而在水中呼吸。”

後來,也出現了有很多類似的假設。

查爾斯·斯騰伯格(Charles Mortram Sternberg)和内德·科爾伯特(Edwin Harris Colbert)博士則認為,副栉龍的冠飾可以當作空氣儲藏室,可以保證它在水中待更多時間。

頭上頂着“低音炮”的恐龍,逃命和警告都靠它

但正如你所預料的,這些假設很快就被推翻了。

首先,是當作空氣儲存的假設。

身長長達10米的副栉龍,與隻有1米長的冠飾不成比例,如果冠飾用來儲存空氣,那麼,在水中也不會産生太大的效果。

同樣,關于潛水呼吸器的假設。

副栉龍前爪上的皮膚并不是蹼,經證明,這隻恐龍曾經生活在陸地上,如果說副栉龍在潛水的時候把冠飾當作潛水呼吸器,那麼冠飾的末端就要有個小孔,這樣才能與外部的空氣進行交換,

但在所發現的副栉龍化石中的冠飾,并沒有發現任何小孔,而且冠飾的末端是堵死的。

就這樣,潛水呼吸器的假設也徹底廢棄了。

在這之後,又陸續出現了很多假設。

奧地利古生物學家奧賽尼奧·阿貝爾(Othenio Abel)認為冠飾是作為物種内打鬥時的武器。

約翰·奧斯特倫姆(John Ostrom)則認為冠飾内有嗅覺上皮的延伸區域,可協助它們的嗅覺等等,雖然出現了衆多不同的假設,但是這一切卻沒有确鑿的證據。是以也沒有被學術界接受。

頭上頂着“低音炮”的恐龍,逃命和警告都靠它

那麼,副栉龍的冠飾到底用在什麼地方呢?

鴨嘴龍科類的冠飾的用途,在1931年,由卡爾·維曼(Carl Wiman)的假設開始得到釋放。

他的假設在當時聽起來很荒謬,他認為副栉龍的冠飾是用來提高聲音的增幅器。

長期以來,這個假設一直沒有得到人們的關注。

1981年,大衛·威顯穆沛(David B. Weishampel)博士的研究,讓卡爾·維曼的假設又一次受到關注。威顯穆沛博士認為,因為副栉龍的冠飾裡面是空蕩蕩的,是以是用來增幅聲音的。就像管樂器一樣,當天鵝發出聲音時,通過在腹骨的空隙來增大聲音,而副栉龍的冠飾内部也是空的,這與天鵝的聲音放大原理類似。還有,根據副栉龍冠飾内部空間的大小不同,每一種副栉龍的聲音都不同。

随後,威顯穆沛博士根據冠飾長度和體積,分析了副栉龍聲音的頻率。結果發現,冠飾比較長的副栉龍可以發出 48-240 HZ的音頻。這是一種低音。

然後,在1996年, 古生物學家湯姆·威廉姆森(Tom Williamson)和計算機模組化專家卡爾·戴傑特(Carl Diegert)通過實驗來證明了威顯穆沛博士的說法。

他們按照副栉龍冠飾化石的模樣,将冠飾植入電腦,建立了模型。進行了在中空的冠飾中注入空氣的模拟實驗。令人驚訝的是,副栉龍發出了低吼。聲音聽起來像是管樂器中的低音。

因為副栉龍的冠飾内部是中空的,通過鼻子吸入的空氣在其中流動時,讓聲音産生了“共鳴”。

是不是很驚訝,如果這樣産生的聲音真的是副栉龍的聲音,那麼我們所聽到的就是數千年前白垩紀恐龍的叫聲。

頭上頂着“低音炮”的恐龍,逃命和警告都靠它

但是這裡還有一個問題。

副栉龍為什麼要發出低至30赫茲的音頻? 而且還要把這樣的聲音進行增幅?

湯姆·威廉姆斯博士這樣認為,頻率低則波長長,波長長的話,聲音可以避開障礙物傳播到很遠的地方,進而減少聲音來源被發現的危險。即,當副栉龍在發現肉食恐龍出現時,發出的聲音可以傳播到遠處,提醒它的同類相關危險的警告,而自己的位置也不會被肉食恐龍發現,

低音的發出對它們的生存非常有利。副栉龍的冠飾是用來發送信号的是目前在恐龍學者中最受歡迎的說法。

還有一些與副栉龍同科的恐龍,對冠飾的說法也不同,如賴氏龍,它們同類之間擁有不同的冠飾,進而可以通過冠飾來區分同伴。

最近還有一些新的說法,認為冠飾有異性之間求愛的作用。哈哈。

你對此有哪些看法和不同觀點呢,請寫在評論區。

我是自娛自樂的小明,歡迎你的關注,在以後,我會給大家帶來更多有趣的科普故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