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林草科普|巴郎山杓蘭

林草科普|巴郎山杓蘭

蘭科(Orchidaceae)是被子植物的最大科之一,以豔麗多彩、左右強烈對稱的花及為數衆多的粉末狀的種子而著稱。全世界約有蘭科植物 800 餘屬 2.75 萬餘種。中國是世界上蘭科植物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目前有記載的中國蘭科植物共計 200 屬 1,723 種,具有從原始到進階的一系列進化群。

巴郎山杓蘭(Cypripedium palangshanense)是中國特有的珍稀瀕危蘭科植物,隸屬于杓蘭屬(Cypripedium)。在其模式标本采集地——四川卧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它也是狹域分布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因獨特而極其隐秘的生長環境,在蘭科植物愛好者的口中流傳着“一杓頂十蘭”的傳奇說法。

林草科普|巴郎山杓蘭

巴郎山杓蘭 Cypripedium palangshanense

作為中國著名的野生大熊貓栖息地,卧龍自然保護區擁有中國西南山地的典型特征——山高谷深,樹狀水系的溪流密布,從海拔 1300 多米到近 4500 米,都儲存着完好的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和高山濕地等垂直分布的生态系統。溪流的滋潤和森林的庇護也為衆多蘭科植物提供了絕佳的生長條件。僅從極具觀賞價值的杓蘭屬植物的分布來看,在低海拔生長着著名的綠花杓蘭(Cypripedium henryi)、對葉杓蘭(C. debile)、巴郎山杓蘭、黃花杓蘭(C. flavum),在高海拔生長着人見人愛的毛杓蘭(C. franchetii)、西藏杓蘭(C. tibeticum)。

林草科普|巴郎山杓蘭

西藏杓蘭 Cypripedium tibeticum

回首中國植物野外科考的艱辛曆程,巴郎山杓蘭的發現和命名來之不易。1930 年 7 月,來自中國靜生生物調查所的唐進和汪發缵兩位植物專家深入西南山地,跟随馬幫沿着茶馬古道,來到藏羌等少數民族聚居、地理位置極為偏僻、資訊也極為閉塞的四川卧龍原始林區,在巴朗山區域首次發現了這一野生杓蘭屬植物的新種,并采集制作了模式标本。1936 年全球植物學界正式采納了唐進和汪發缵以發現地域和發現者相結合命名的拉丁學名“Cypripedium palangshanense T. Tang & F.T. Wang”(中文名:巴郎山杓蘭)。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植物學家又先後在四川平武縣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松潘縣黃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重慶市城口縣相繼發現了巴郎山杓蘭極小的零星分布。

林草科普|巴郎山杓蘭
林草科普|巴郎山杓蘭

巴郎山杓蘭在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有分布,正值盛花期的巴郎山杓蘭,花朵不過指頭大小,勺子狀的唇瓣全被苞片遮住,顯得格外精緻小巧。

巴郎山杓蘭的植株矮小,為近肉質的直立草本,有橫走的根狀莖,冬季植株枯萎,靠地下芽越冬。植株高僅 8-13 厘米,莖的直徑為 0.1-0.35 厘米。它具有 2 枚相對而生且平展的葉片,近圓形或近寬橢圓形。葉片有 3-5 條主脈,但不很清晰;葉正面呈深綠色、光滑,似有一層蠟質膜。它的蒴果呈紡錘狀、綠色,密被短絨毛。

林草科普|巴郎山杓蘭

巴郎山杓蘭嬌豔地開放,宛若山中林下溪流邊嬌小而羞怯的精靈。

因喜陰喜潮濕,深山幽谷的山腰谷壁、次生雜木林蔭下,是大多數野生蘭科植物的生長環境。然而即使是同屬于杓蘭屬植物的巴郎山杓蘭、對葉杓蘭、綠花杓蘭、西藏杓蘭,不同種的生長環境和海拔也大不相同。

林草科普|巴郎山杓蘭

巴郎山杓蘭生長的自然環境:高大的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溪流潺潺,溫潤潮濕。

卧龍自然保護區的巴郎山杓蘭生活在海拔 2700 米左右,高大的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林下密布雜樹和灌叢,涓涓溪流帶來潮濕的空氣。它們生長在蟹甲草(Parasenecio)群落中,該群落以蛛毛蟹甲草(P. roborowskii)為主,有少量的闊柄蟹甲草(P. latipes)和三角葉蟹甲草(P. deltophyllus)散生其中。蟹甲草群落總是分布在緊靠溪流兩邊的坡地。随着坡地逐漸擡升,其上部生長着以岷江冷杉(Abies fargesii var. faxoniana)為主的針葉林,下部則為由岷江冷杉、鐵杉(Tsuga chinensis)、糙皮桦(Betula utilis)、華西箭竹(Fargesia nitida)和多種杜鵑等構成的針闊葉混交林。

林草科普|巴郎山杓蘭

與其他杓蘭屬植物一樣,巴郎山杓蘭的每一個花朵都有球形兜囊狀的唇瓣,這着實讓人驚歎于自然界的神奇,它一直被人們贊美為“女神飄落在人間的拖鞋”。而這拖鞋一樣的小兜子其實是一個特别配置的“陷阱”,昆蟲隻要鑽進陷阱就隻有按照預設好的路線前進,從另一端的出口才能逃脫。受花朵大小和入口尺寸的限制,昆蟲根本無法原路傳回。昆蟲在逃脫的過程中,背部會擦上杓蘭的花粉,成功逃脫的時候也就無意之中幫助巴郎山杓蘭完成了授粉。當然,這些欺騙性傳粉的花朵應該也不會是百分之百的成功,有些巴郎山杓蘭的花朵因為沒有等到昆蟲的幫助,在盛開之後便悄然萎謝了。

林草科普|巴郎山杓蘭

“女神飄落在人間的拖鞋”。

據研究表明,一種植物的滅絕将會引起 10-30 種其他生物的喪失,而許多極小種群植物是自然生态系統中的關鍵種,一旦滅絕,将可能激發連鎖效應,直至打破自然生态系統的穩定性,造成不可估測的嚴重後果。巴郎山杓蘭作為脆弱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其生境一旦遭到破壞,嬌小的植株失去了高大喬木或灌木的庇護而暴露于陽光下,便難以存活。巴郎山杓蘭目前已被列入《全國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工程規劃》。

林草科普|巴郎山杓蘭

剛剛長出淺綠色花苞的巴郎山杓蘭顯得格外稚嫩而清新。

林草科普|巴郎山杓蘭

巴郎山杓蘭幼苗。

1963 年建立的四川卧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給予了巴郎山杓蘭這些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最基本的生存保障。從四川卧龍保護區 2018 年和 2019 年開展的巴郎山杓蘭植物專項調查統計結果來看,适宜巴郎山杓蘭生長的區域面積約有 66 平方公裡,但其種群數量也僅僅200 株左右。是以,保護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統,維持好巴郎山杓蘭這樣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類群的生境,顯得尤為重要。目前,最新的生态保護紅線已将巴郎山杓蘭分布的栖息地劃定在内,嚴格禁止放牧和戶外徒步等活動,切實消除人為幹擾,保護栖息地植被。卧龍自然保護區及各界科研人員也将繼續開展相關研究和保護工作,以促進巴郎山杓蘭這一嬌美的物種精靈繼續在藍色星球上煥發勃勃生機。

林草科普|巴郎山杓蘭

(新聞來源:中國野生植物微信公衆号 編輯 王強)

林草科普|巴郎山杓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