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農曆臘月二十三,昆明人稱這天的晚上為“小三十晚升”

作者 | 香巴拉密室珍本書店(孔網店鋪:香巴拉密室珍本書店)

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态

農曆臘月二十三,昆明人稱這天的晚上為“小三十晚升”,“晚升”是老昆明方言裡“晚上”的讀法,很有點悠然的古意。照習俗這天晚上要送竈君公公,小時候聽奶奶說起,這天是竈君公公上天向天帝做彙報的日子,将把一年裡這個家庭的所有情況,事無巨細向天帝那裡的司職做彙報,這次出差要等到大年三十才回來,回來的時候家家又都要舉行接竈的儀式。

農曆臘月二十三,昆明人稱這天的晚上為“小三十晚升”

竈君也稱竈王,是中國民間非常重要的神,他的來曆衆說紛纭,《周禮注》上說古帝颛顼氏有子曰黎,祀為竈君,這是較早期的竈君傳說;《淮南子•氾論訓》上說黃帝作竈,死後成為竈君,那則是基于竈的發明者是黃帝的陳言了;《莊子•達生篇》裡有竈有髻之語,司馬彪音義雲,髻竈神着赤衣,狀如美女,這是首個女性化的竈神形象,後世更有甚者幹脆将竈神附會為一位老态龍鐘的婦人;漢許慎的《五經通義》裡直接指名道姓說竈神姓蘇名吉利,或雲姓張名禅,字子郭,他的夫人叫王搏頰;《酉陽雜俎》又稱竈神名隗硎,有六女,皆名察洽,其屬神有天帝嬌孫、天帝大夫、研上童子、突上紫官等。另又有人說竈神其實就是火神祝融,是上古火崇拜的餘續,故有些竈神形象為威猛武将的裝束就不足為奇了,不過多數時候他的形象還是冠冕整齊的文臣打扮,舊時大竈王經上說他:“志心皈命禮,尊承上帝,俯察凡情。司人間善惡之權,現世界吉兇之事。禍福全資于主宰,家庭皆賴于神功。均施惠澤,阖家人眷盡沾恩,同賜祯祥,大地衆生皆獲福。”既有這樣的大功德,自然家家戶戶都不敢怠慢了。過去“小三十晚上”要在竈頭供竈君像,吃飯前敬三柱香,有的富貴人家還要做會念經,總之要辦得熱熱鬧鬧。

早年間我的奶奶通常會簡化儀式,因為難以買到竈君畫像,就隻是在竈頭供一盤“南糖”,然後敬三柱香,向竈頭方向虛拜竈君幾拜。“南糖”又稱作“雜糖”,有十幾個品種,小時候我們最愛吃的是雞骨糖、米酥糖和麻片糖幾種,不喜歡牛皮糖和象眼糖,大概是覺得後兩種味道有點怪怪的。奶奶從年貨街一買就是一大堆,好吃的幾種糖常常被我和妹妹悄悄藏起來吃,奶奶發現後就會大聲說:“莫嘴饞啦,還要留着敬神哩!”。有時候也有用米花糖來做供品的,但這個習俗似乎在大理更為盛行。大理的米花糖大小皆有,大的足足有個籃球大,上面通常要塗得五顔六色的,煞是好看。小時候我和妹妹每去大理就必到下關鴛浦街買米花糖,年前的鴛浦街上很多店鋪門前都挂滿大大小小球形的米花糖,和孩兒臂粗細的巨香一起成為年貨街的标志,米花糖買來後用開水泡開來吃,叫做“米花茶”,後來才知道這就是大理白族的“三道茶”之一。

送竈君的“小三十晚上”過後,大年就近在眼前了,在這段時間裡各家各戶要進行大掃除,叫做“掃塵”,好讓一個家能夠幹幹淨淨地迎接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