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排位賽# 懷着空杯心态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青雲計劃#
<h1>名醫簡介:</h1>
黃文東,字蔚春,江蘇吳江人。14歲即考入上海中醫專門學校,受業于丁甘仁門下,民國10年(1921年)畢業後回故裡行醫。1931年應丁濟萬(丁甘仁先生之長孫)院長的邀請,返母校(是年學校改名為上海中醫學校)執教,并任教務長之職,直至1948年該校停辦。建國後不久,黃氏即主辦上海市中醫進修班、中醫師資訓練班。曆任上海中醫學院中醫科教研室主任、附屬龍華醫院内科主任、上海中醫學院院長、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副會長、上海市中醫學會理事長、中華全國中醫學會副會長。1978年授于教授職稱。黃氏著作頗多。建國前執教時主編的教材。建國後撰有《丁氏學派的形成和學術上的成就》《繼承整理李東垣學說的體會》等論文20餘篇。主編全國中醫院校《中醫内科學》教材和《著名中醫學家的學術經驗-----中國現代醫學家叢書之一》。龍華醫院整理出版了《黃文東案》。

<h1>【案例】</h1>
補益心脾,豁痰宣竅法治精神分裂症案
許某,男,39歲,技術員。
1974年12月24日
<h1>初診:</h1>
1968年春,因患“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用“雞血療法”治療,當時逐漸出現精神失常。同年秋病情嚴重,經上海及南京某醫院診斷為“精神分裂症”。曾住院4個多月。接受胰島素休克治療40次,迄今未愈,病休在家。現在症狀有多疑、憂郁、悲觀、自卑、失眠、驚叫、急躁、易怒,其中以多疑為主。經常為微小事情,引起多疑,與家屬争吵,有時親友間無意對他一-笑,即引起各種猜想,妄加分析,為此通宵不寐。時而精神振奮,時而疲勞不堪,喉間有痰不易咳出,有時小使失禁。舌質紅,苔薄膩,脈弦滑。思慮過度,心脾受傷,陰血不足,肝陽上擾,痰濁内蘊,竅絡不利。治拟補益心脾豁痰宣竅,用甘麥大棗湯合生鐵落飲加減(仍服安坦、泰爾登、安定等)。
<h1>處方:</h1>
炙甘草,淮小麥,大棗,陳膽星,鐵落(先煎),菖蒲,郁金,炙遠志。
6劑。
<h1>二診:</h1>
12月31日,近日情緒較前安定,睡眠略有進步,夢多有時驚叫,容易疲乏,口幹。脈如前。原方加合歡皮四錢,北沙參四錢。7劑。
<h1>三診:</h1>
1975年1月7日。近來已停服西藥,夜寐可達5小時,仍有驚叫,頭脹,煩躁,口幹,尿多,反應遲饨。喉間痰已減少。脈細,苔薄,舌質紅。再從原方加減。
炙甘草,準小麥,大棗,陳膽星,鐵落(先煎),知母,菖蒲,郁金,炙遠志。
7劑
<h1>五診:</h1>
1月21日,服藥27劑後,病情有所改善,情緒較前開朗,多疑、急躁減少,驚叫消失,停服西藥後,可睡5~6小時,小便不禁亦除。再守原意,原方去知母。
7劑。
<h1>六、七診(略)。</h1>
<h1>八診:</h1>
2月15日。春節期間,親友來往較多,已能接待客人,由于煩勞過度,以緻睡眠減少,迷夢不酣,煩躁頭漲。口幹,舌紅,脈弦。原方去遠志,加北沙參四錢。
<h1>九診:</h1>
2月27日。夜寐已能熟睡達6小時左右(未服西藥)。多疑、急躁等症均已消失,情緒開朗。面色潤澤。脈弦,苔薄膩,舌尖紅。治療兩個月,病已基本痊愈。即将回甯工作。醫囑:繼續以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與疾病作鬥争。可以先短期休息,以後逐漸恢複半天輕工作,向全天工作過渡。仍用原方加減。
炙甘草,淮小麥,大棗,陳膽星,郁金,鐵落(先煎),黨參,北沙參。
<h1>3月28日來信:</h1>
到南京後可睡6小時左右,并能午睡,各症未發,精神面貌很好。已于3月17日起半天工作,還解決了生産中的關鍵問題。
<h1>複信:</h1>
①鼓勵繼續與疾病作鬥争;
②中藥處方如下:
炙甘草,淮小麥,大棗,陳膽星,鐵落(先煎),菖蒲,旱蓮草,郁金。
上方可以連服3周,如病情很好,可改為隔日服1劑,到5月底為止,即可停藥
本案引自(《黃文東醫案》)
<h1>【評析】</h1>
《素問・生氣通天論》曰:“陰不勝其陽,則脈流薄疾,并乃狂。”本案患者由于思慮過度,心脾受傷,陰血不足,肝陽上擾“陰不勝其陽“,痰濁内蘊,竅絡不利。治拟補益心脾,平肝潛陽,豁痰宣竅,用甘麥大棗湯合生鐵落飲加減。辨證準确,用藥精當,故收效顯著。
<h1>精神分裂症簡介:</h1>
精神分裂症是以基本個性改變,思維、情感、行為的分裂,精神活動與環境的不協調為主要特征的一類最常見的精神病。本病的病因未闡明。多在青壯年起病,病程遷延,緩慢進展,有發展為衰退的可能。要早發現早治療。早期治療效果好,若慢性化則療效差。屬于中醫“癫狂證”的範疇。其臨床特點是:①思維松弛、破裂性思維、思維中斷、思維湧現、病理性象征性思維及語詞新作。②情感淡漠、情感不協調及情感倒錯。③意志活動減退、缺乏,表現為活動減少,缺乏主動性,孤僻、被動;甚至意向倒錯。④妄想:被害妄想、關系妄想、被洞悉感影響妄想、鐘情妄想及被控制感等。⑤幻覺:幻聽、幻視、幻嗅、幻味等。⑥感覺綜合障礙。⑦緊張綜合征。
<h1>【作者寄語】</h1>
如仍有疑問,歡迎評論區留言、互動、交流,如果有幫助,歡迎點贊、轉發、收藏,如果喜歡我的創作内容,歡迎關注我@古今醫案研讀 ,每天都會為大家分享健康知識,謝謝大家的耐心閱讀。如需問診,可點選首頁快問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