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皇帝後宮三千,妃嫔如何稱呼?人人有等次,個個有級别

中國近兩千年的帝制王朝,誕生了難以計數的皇帝,也誕生了難以計數的妃嫔。這些除皇後以外的皇帝納的妾,即妃嫔,都統稱為内命婦,那麼,宋朝的内命婦都是怎麼稱呼呢?

對于内命婦,宋朝承舊制,基本沿襲。宋仁宗《天聖内命婦品職令》定制,将内命婦分為五等:一等為夫人:包括貴妃、淑妃、德妃、賢妃四妃;二等為嫔,包括太儀、貴儀、淑儀、淑容、順儀、順容、婉儀、婉容、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三等為婕妤;四等為美人;五等為才人、貴人,依次品階如下:

皇帝後宮三千,妃嫔如何稱呼?人人有等次,個個有級别

一等:夫人

1、貴妃:宋之前,南朝宋孝武帝劉駿孝建三年,開始置貴妃位号,為皇帝三夫人之一,位次僅次于皇後。以内命婦夫人階為四妃,即貴妃、淑妃、德妃、賢妃,貴妃為四妃之首,品階為正一品,秩視三公。在北宋,皇帝妃嫔要做到貴妃是很難的,大都是因為給皇帝多生子女才拼上去的。北宋最著名的貴妃可能要算宋仁宗的張貴妃了。張貴妃的出身并不顯赫,八歲入宮,因為聰明漂亮而被宋仁宗納入後宮,先封才人,後為修媛,不久自請貶為美人,慶曆八年驟升為貴妃。

關于她,曾有過一段趣聞,說張氏有一位堂伯父叫張堯佐,在州縣做官多年,她因門楣不顯,希望通過張堯佐來壯大自己的門第,便屢在宋仁宗耳邊吹“枕頭風”,請求皇帝任命張堯佐為宣徽使。宋仁宗将此議在朝堂上提出後,卻遭到禦史包拯的激烈反對,而且說話時,包拯還唾沫星子飛舞,濺了皇帝一臉,皇帝不停地擦臉,表情十分尴尬,隻得取消提議。後來,張氏在皇帝面前問及此事,宋仁宗沒好氣地說:“你伯父的事,包拯堅決反對,還直往我臉上噴唾沫星。你隻管要宣徽使、宣徽使,難道不知道包拯是禦史嗎?”盡管如此,宋仁宗寵幸張氏卻是不争事實,不但驟升為貴妃,她去世後,還追封為溫成皇後。

皇帝後宮三千,妃嫔如何稱呼?人人有等次,個個有級别

2、淑妃:據說,在三國時期,魏明帝曹睿開始置淑妃名号,淑妃“位視相國,爵比諸侯王。”在宋朝,淑妃為皇帝四夫人之一,正一品,秩視三公。

3、德妃:德妃始于隋炀帝,隋炀帝時,始置三夫人名号,即貴妃、淑妃、德妃,這是德妃名号的開始,德妃品階為正一品,秩視三公。

4、賢妃:賢妃始置于唐朝,在貴妃、淑妃、德妃之後,新添賢妃,而立四妃。宋沿唐制,賢妃屬夫人階,正一品,秩視三公。四妃中,賢妃居末位。

二等:嫔

其中:太儀位于貴儀、淑儀之上,品次為正二品;貴儀位于淑儀之上,初為從一品,後改為從二品;其他淑儀、淑容、順儀、順容、婉儀、婉容、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等,次序如列,品位為正二品。

皇帝後宮三千,妃嫔如何稱呼?人人有等次,個個有級别

三等:婕妤。始置于漢武帝時。婕妤在内命婦中自為一階,位次于嫔,高于美人,正三品。

四等:美人。戰國時期,秦惠文王時始置美人,位次于婕妤,高于才人,正四品。

五等:才人、貴人。才人位次于美人,高于貴人,正五品。而貴人為内命婦末階,無品。

說到宋朝皇宮妃嫔,最具傳奇色彩的,恐怕要算宋真宗的妻子劉娥。在宋朝衆多皇後中間,出身最微、經曆最奇、權力最大、争議最多的,恐怕要屬宋真宗的皇後劉娥。《宋史》載:“蜀人龔美者,以鍛銀為業,攜之(劉娥)入京師。”說明,劉娥起初是随一個姓龔的男人,到京城打工的。一個巧合的機緣,當時的太子後來的宋真宗見過劉娥,驚鴻一瞥,看上了她,然後送錢送物,給房給車,終于抱得美人歸,把她接進了自己的襄王府,上演了一場東方版王子與灰姑娘的故事。

皇帝後宮三千,妃嫔如何稱呼?人人有等次,個個有級别

從此,太子心無旁骛,對劉娥“寵幸專房”。太子乳母對劉娥頗不待見,到宋太宗跟前告了一狀,宋太宗大為光火,要求太子把劉娥送走。太子對劉娥情太深,隻好把她安頓在王宮指揮使張耆家。好在有情人終成眷屬,過了十多年,宋太宗去世,太子繼位,随即歡天喜地把劉娥迎進了宮,封為美人,後來原來的皇後去世,宋真宗又将劉娥封為了皇後。而這劉皇後,就是被寫入“狸貓換太子”故事中的劉太後,可謂一生傳奇,一身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