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追思,家國永念
清明節的本源
在于緬懷先祖、知恩報恩
一家一族祭拜先祖謂之“孝”
一國萬民緬懷先烈方為“魂”
“家之孝”與“國之魂”
共同構成我們的家國情懷
恰逢中國共産黨百年華誕
今年的清明節
注定有了非同一般的意義

生生不息的株洲大地
無數英雄兒女抛頭顱、灑熱血
以生命鑄就曆史的榮光
山河無恙,魂兮歸來
今天,讓我們共同緬懷
于銘記中傳承,在傳承中奮進
左 權(1905-1942)
醴陵市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産黨,被中央軍委第一批确定為軍事家。曾任黃埔軍校學生軍(黨軍)教導團連長、紅軍軍官學校第一分校教育長、閩西工農革命委員會常委、紅新十二軍軍長、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參謀處長、紅五軍團第十五軍軍長兼政委、紅一軍團參謀長、八路軍前方指揮部參謀長、八路軍第二縱隊司令員、八路軍副總參謀長等職。1942年在山西遼縣(今左權縣)十字嶺突圍戰鬥中被炮彈擊中頭部犧牲。
蔡申熙(1906-1932)
醴陵市人,1924年加入中國共産黨,被中央軍委第一批确定為軍事家。曾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營長、江西省委軍委書記、吉安東固革命根據地遊擊隊第一路總指揮、中央長江局軍委書記、紅十五軍軍長、紅四軍第二師師長、鄂豫皖特委委員兼軍委副主席、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員、鄂豫皖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彭(湃)楊(殷)軍事政治學校校長、紅二十五軍軍長等職。1932年在湖北黃安河口鎮戰鬥中壯烈犧牲。
何孟雄 (1898-1931)
炎陵縣人,1920年加入北京共産黨早期組織,全國最早的58名黨員之一。曾任中共北京地委書記、唐山市委書記、武漢市委組織部部長、江蘇省委常委、淮安特委書記、江蘇省委常委兼農民運動委員會書記和軍事委員會書記、南京市委書記、上海滬東滬中滬西區委書記等職。1931年英勇就義。
羅學瓒(1894-1930)
天元區人,1921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在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與毛澤東為同班同學。1918年4月新民學會成立後為第一批會員,曾任青年救國團主席、醴陵地執委書記、湖南省委委員兼湘潭工委書記、浙江省委宣傳部部長、浙江省委書記等職。1930年 犧牲于杭州。
蔡會文(1908-1936)
攸縣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曾任紅四軍教導隊黨代表、紅三軍政委、湘贛軍區總指揮兼政委、紅八軍政委、湘贛省委執行委員、贛南省委委員、贛南省軍區司令員、粵贛紅軍遊擊支隊司令員兼政委、湘粵贛特委委員等職。1936年在戰鬥中壯烈犧牲。
朱克靖 (1895-1947)
醴陵市人,1922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曾任國民革命軍第三軍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江西省政府秘書長、新四軍政治部顧問兼軍部戰地服務團團長、新四軍聯絡部長、蘇中三分區專員、浙西行政公署主任、華中民主聯軍政治委員等職。1947年英勇就義。
袁德生(1894-1934)
荷塘區人,1923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曾任萍鄉農運特派員、江西省農協執行委員、湘東特委委員、湘東特委常委兼湘東工農兵政府主席、湘東南特委常委兼湘東南工農兵政府主席和軍事部長、湘贛臨時省委常委、省蘇維埃政府主席等職。1934年犧牲。
宋喬生(1891-1929)
渌口區人,1923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曾任中共水口山特别支部委員、特别區委書記、水口山鉛鋅礦勞工起義總指揮、桐梓山工農遊擊隊隊長、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獨立第三團團長、工農革命軍第四軍特務營營長、湖南省委前敵委員會委員、紅四軍前敵委員會委員、紅四軍軍械處處長等職。1929年在江西大餘南坪坳戰鬥中犧牲。
蔡蘭階(1906-1935)
攸縣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曾任士兵委員會委員、紅十二軍三十四師代理師政委兼師政治部主任、紅一O一團政委等職。1934年11月在紅軍長征湘江戰役中犧牲。
李隆光(1909-1931)
醴陵市人,李立三之弟,後改名為李謙,1924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曾任黃埔軍校教導團和國民革命軍第一軍連長、第六軍十九師團長。參與上司百色起義,曾任紅七軍前委委員、第一縱隊縱隊長、紅二十師師長、紅七軍五十八團副團長兼第一營營長等職。1931年紅七軍轉移到廣東樂昌時在戰鬥中英勇犧牲。
陳 恭(1905-1928)
醴陵市人,1924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曾任國民政府海軍局政治部秘書、國民革命軍軍事委員會政治訓練部秘書長、北伐左翼軍宣傳隊副隊長、國民革命軍獨立第十五師政治部秘書、南昌起義部隊第二十軍第二師黨代表、廣州起義總指揮部副官長、湖南省委軍事部代理部長、湘東遊擊隊司令員等職。1928年在醴陵狀元洲被敵人殺害。
羅 哲(1902-1928)
天元區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曾任湖南省農民協會組織幹事、全國農民協會籌委會秘書(毛澤東第一任秘書)、湘潭縣委組織部長、湘潭縣工委書記等職。1928年因叛徒出賣被捕壯烈犧牲。
陳 覺(1907-1928)
醴陵市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曾任中共湖南省委特派員、醴陵縣委組織部部長等職。1928年10月被敵人殺害。陳覺、趙雲霄夫婦遺書存放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遺書感天動地、催人淚下。
陳宗堯(1908-1945)
茶陵縣人,1927年入黨。曾任茶陵縣嚴堯區蘇維埃政府經濟委員、湖口區區委書記、紅四十九團團長、紅二方面軍模範師政治部主任、八路軍平山團團長、一二O師三五九旅七一八團團長、南下支隊第二大隊大隊長等職。1945年在戰鬥中壯烈犧牲。
鄧永耀 (1912-1939)
茶陵縣人,1930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曾任共青團湘東特委委員、茶陵縣蘇維埃政府總務處長、紅十七師政治部支部書記、紅二軍團政治部總務處長、紅四方面軍師政治部主任、一二九師東進縱隊政治部主任等職。1939年在戰鬥中壯烈犧牲。
陳 韶(1905-1933)
茶陵縣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曾任茶陵遊擊隊隊長、湘贛邊界特委委員、茶陵縣委書記、湘東蘇維埃政府委員、湘東獨立師黨委書記兼政治部主任、湘東南蘇維埃政府肅反部部長、紅八軍政治部主任、湘贛紅軍新編獨立師政治委員。1933年在永新犧牲。
譚思聰(1908-1932)
茶陵縣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曾任中共湘鄂邊特委委員和常委、贛西南特委委員、紅軍湘贛遊擊第二隊政委、紅軍湘東獨立師政委等職。1932年在戰鬥中不幸中彈犧牲。
李卻非(1899-1932)
炎陵縣人,1921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曾任中共北方區委和北方勞動組合書記部駐唐山工運特派員、酃縣黨支部書記、酃縣農民協會執行委員、酃縣縣委書記、湘贛邊界特委委員等職。1932年被敵人殺害。
張挹蘭(1892-1927)
渌口區人。曾任“中山主義實踐社”理事、國民黨北京特别市黨部第三屆執行委員會委員、北京特别市黨部婦女部秘書、“婦女之友社”主任、國民黨北京特别市黨部婦女部長等職。1927年與李大钊一起英勇就義。
譚道瑛(1904-1929)
茶陵縣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曾任茶陵縣第一所女子學校校長、茶陵縣女界聯合會會長、茶陵特别支部婦運組組長等職。1929年春被殺害于長沙浏陽門外識字嶺。
株洲是我黨初創時期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是土地革命戰争時期的重要根據地,是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最初探索革命道路和毛澤東思想萌芽,初步形成的重要實踐地。全市有17.5萬人為革命和建設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其中在冊的革命烈士高達1.1萬人。
在株洲烈士紀念園英烈名錄牆上記錄了株洲籍的烈士10378名,而且有很多先烈連姓名都沒留下,目前,市有關部門仍然在對英烈進行發掘和補錄。
來源丨株洲黨建 編輯丨李晶晶 稽核丨彭建南 黃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