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雲南省各地深入開展“自強、誠信、感恩”主題實踐活動——聽黨話跟黨走 謀幸福同奮鬥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滄源佤族自治縣邊境村老支書們的回信中寫道:“希望你們繼續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引領鄉親們永遠聽黨話、跟黨走,建設好美麗家園,維護好民族團結,守護好神聖國土,唱響新時代阿佤人民的幸福之歌。”

殷殷囑托,字裡行間飽含深切的關心關愛。長期以來,雲南農村絕對貧困人口比例較高,生産生活條件落後,通過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雲嶺各族兒女曆史性告别絕對貧困,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雲南各族人民深知,這一曆史性成就來之不易,沒有中國共産黨的堅強上司,沒有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沒有上下同心的共同奮鬥,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要永遠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聽黨話 找準路子謀發展

近年來,全省深入開展“自強、誠信、感恩”主題實踐活動,在雲南各族群衆中進一步樹立了自強不息、誠實守信、脫貧光榮的思想觀念和感恩意識。黨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各族群衆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黨的感恩之心轉化為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自覺意願和行動,在黨的光輝照耀下,雲嶺大地處處呈現欣欣向榮團結進步的景象。

“在黨的上司下,我們邊疆少數民族群衆更加自立自強,村裡有了可發展的産業,村民有了更多收入,群衆的幸福感有了大提升。”元謀縣平田鄉華竹村委會黨總支副書記康自紅說,華竹公路通車後,華竹村不僅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生活,還具備了更好的發展條件。“儲備林項目已在我們後山落地生根,我們一定要把握住機會,在鄉村振興上邁開新步伐,建設好美麗家園。”

今年以來,“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主題實踐活動在彜州大地廣泛深入開展。在“永遠跟黨走”群衆性主題宣傳教育活動的基礎上,楚雄彜族自治州各級黨組織和幹部群衆踴躍參加6個“百年”活動(“百年黨史我來講”、“百年故事進萬家”宣傳活動和“百年初心我宣誓”實踐活動、“百年巨變感黨恩”教育活動、“百年頌歌獻給黨”文化活動、“百年奮鬥我參與”志願服務活動),進一步激發全州各族幹部群衆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鼓足團結奮進開創新局面的幹勁,多項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堅定信心跟黨走,擔當作為感黨恩。玉溪市在充分發揮各級黨委宣講團引領作用的同時,精心打造紅塔區“聶耳社群宣講團”、元江哈尼族彜族傣族自治縣曼來鎮“百姓宣教隊”等一批基層宣講品牌,以身邊的鮮活事例,宣傳黨的各項方針政策,有力推動“自強、誠信、感恩”主題實踐活動深入開展,各族幹部群衆不斷增強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自覺性。

跟黨走 建設家鄉展新顔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從疫情防控到發展生産,在黨的正确上司下,各族幹部群衆用奮鬥和汗水成就更好的生活,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秋風送爽,魯甸縣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内一片繁忙,剛把100餘名搬遷群衆送到蔬菜基地務工,雨露社群黨委書記饒鵬又傳回了社群服務中心開始工作。“脫貧要靠共産黨,幸福不忘總書記。”饒鵬飽含深情地說,“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我們更要感恩黨中央的親切關懷,帶領社群各族群衆在感恩中奮進、在自立自強中前行,有力推動社群各項工作。”

卯家灣安置區是全國第二大跨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承接了昭通市5個縣的搬遷群衆共9100戶39106人。讓搬遷群衆腦袋富起來、腰包鼓起來、幸福感強起來,是卯家灣安置區全體幹部的奮鬥動力。卯家灣安置區硯池黨工委組織委員馬江濤介紹,群衆搬遷入住以來,安置區每周五定期常态化開展“自強、誠信、感恩”教育,聚焦惠民政策、産業就業等重點,采取群衆代表講、緻富能手講、企業負責人講、愛心積分激勵等方式,引領搬遷群衆走出家門去奮鬥、勤勞緻富感黨恩。

辦一件實事,暖一片人心。近日,困擾曲靖市麒麟區寥廓街道康橋社群居民的“煩心事”得到解決,大家正商量着給社群送面錦旗。“以前上下樓很吃力,現在有了扶手,安全省力多了。”社群居民李大爺高興地說起樓道裡的變化。“小問題反映的是大民生,作為一名基層工作者,應該比别人多一點細心和耐心,才能服務好社群群衆。”康橋社群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張鵬珍說,作為為群衆服務的貼心人,要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衆的困難事和煩心事。

感黨恩 奔向幸福好日子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回信飽含着對邊疆各族人民的濃濃情意,寄予着黨中央對雲南的殷切期望,給奮戰在基層一線的幹部帶來了不盡的溫暖和巨大的鼓勵。”麗江市古城區文化街道拉馬古社群黨支部書記和永勝激動地說,“我們要緊緊跟黨走,帶領群衆不斷奮鬥,過上更好的日子。”

拉馬古社群是納西族群衆聚居區,一度是古城區貧困程度最深的地方。近年來,在上級的關心下,實施了魯準羅居民小組易地扶貧搬遷,發展起高山蔬菜、花卉、山羊養殖等産業,社群面貌煥然一新,還建起了村史館。“我們在村史館裡向年青一代講奮鬥的曆程,讓他們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和永勝說,村史館不僅能讓社群群衆感受到生活變得越來越好,更能讓大家牢記黨的好政策,堅定永遠跟黨走的決心。

5月21日,漾濞彜族自治縣發生6.4級地震,瓦廠鄉瓦泥午村村民鐘建文家的房屋全部倒塌,鐘建文一時不知所措。“災後恢複重建,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掉隊。”瓦廠鄉黨委書記吳雲超帶着救災工作隊上門幫助鐘家,敲定了重建新房、重建烤房、種植水晶豌豆、送技術上門的“四件套”具體措施,讓鐘建文找回了恢複重建的信心。“今年,我家栽種了40畝烤煙,烤房也建立起來了,等烤煙烘烤結束後,接着就種水晶豌豆。跟着共産黨,生活一定會一年比一年好。”鐘建文說。

雲南網記者 胡梅君 殷潔 呂瑾 黨曉培 沈迅 張雯 和茜 博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