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零後》插畫,躲空襲的師生。(圖/ 由被訪者提供)
《新周刊》對現實主義及文化内容的關注由來已久。
去年,我們将目光投向“她劇集”、懸疑劇及人文紀錄片;今年,我們觀察到劇集與紀錄片創作的新變化和新趨勢。
今年8月9日,根據中共中央政法委篩選的真實案例改編的電視劇《掃黑風暴》在東方衛視、北京衛視黃金檔雙台聯播,它的亮相對國産劇來說意義重大。
5月29日,豆瓣評分9.4分的紀錄片《西南聯大》的導演徐蓓,攜新作《九零後》歸來。這部講述中國群星閃耀時代的紀錄片,在端午檔前掀起一波口碑熱潮,并成為今年屈指可數的豆瓣評分破8分的國産院線片之一。
國内觀衆對這兩種典型案例的題材十分熟悉。它們能在這個影視快消時代赢得掌聲,根本原因在于創作者對這份熟悉的尊重與不滿足。
涉案劇不隻大尺度
随着2018年年初展開的全國掃黑除惡專項鬥争不斷推進,一些性質惡劣的大案、要案被披露。
今年,掃黑除惡工作進入常态化,打造過現象級網劇《白夜追兇》的導演五百,集結了編劇祖若蒙、于小千及聯合導演王斯陽等老夥伴和新朋友,共同創作一部風格鮮明的當代涉案劇。
面對新晃操場埋屍案、海南菜霸黃鴻發案、湖南官商勾結文烈宏案以及震驚全國的孫小果案等大案、要案組成的故事素材,創作團隊的情緒被扯向激動和忐忑的兩極。
作為整部劇的情節筋骨,要對這些真實案件進行妥當改編,隻靠主創恐難勝任。
資料顯示,《掃黑風暴》由中央政法委宣傳教育局、中央政法委政法綜治資訊中心、中共湖南省委政法委員會指導,中央政法委秘書長、全國掃黑辦主任陳一新任總顧問,中央政法委副秘書長、全國掃黑辦副主任王洪祥,曾任中央政法委副秘書長、全國掃黑辦副主任的雷東生,以及湖南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李殿勳任總策劃。
背書陣容的級别有多高,該劇的創作難度和壓力就有多大。
對于小千而言,本次創作的改編要點在于如何客觀展現辦案成果,又不要拍得像紀錄片,還要平衡戲劇化與真實性之間的關系。為此,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人物關系的刻畫上,力圖呈現一部既看起來過瘾,又有良好社會導向的作品。
在人物塑造上,該劇也表現出相當優異的極緻化能力,塑造了李成陽(孫紅雷飾)、賀芸(吳越飾)、孫興(吳曉亮飾)等令人過目不忘的角色。
祖若蒙在此前的采訪裡分享道:“我們會從現有素材當中挑一些特别典型的情節,然後捏到現在的人物身上。”比如王志飛扮演的大反派高明遠,這個人物是編劇團隊用典型情節和橋段“拼成”的。
有了人物自然要有台詞。參與案件各環節的不同人群是怎麼說話的?據祖若蒙介紹,他們主要通過三層工作編寫台詞。第一層是查資料,第二層是從跟專業人士的對話中找參考,第三層是請有關部門的上司或從業人員把關專業措辭。
王斯陽曾向媒體透露,劇中的某些橋段和台詞,由原型人物或角色對應機關的從業人員親自編寫或潤色。
據悉,《掃黑風暴》有一個七十餘人組成的“幕後天團”微信群,包含劇組相關人員、各級政府從業人員、政法幹警、法醫等。劇組會實時在群裡咨詢和溝通創作疑點,對應人員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第一時間作答。
若将情節和人物視為一部劇的軟體,那麼拍攝手段則是非常重要的一項硬體。
國内首部反盜獵題材涉案劇《獵狼者》的導演曹盾,以擅用長鏡頭著稱。在制片人彭阗看來,這一手法在營造整體氣氛的壓迫感方面表現優異,但同時也面臨很高的拍攝難度。尤其是這種強調“真實”的類型和題材,必須從細節入手,甚至花費比傳統電視劇多得多的時間,才能達到他們的自我要求。
該劇艱苦的拍攝期令攝影指導徐潇川記憶猶新:“去新疆拍攝的時候,當地已經是深秋,每天早晚溫差非常大,我們拍着拍着還下雪了。”
當地的海拔差也給拍攝造成了困難。雪山上的場景要先用普通車把人和裝置送到一個位置,再通過能越野的皮卡或四驅車往山上帶。徐潇川說,移動組老師每天基本上要上上下下送五十多趟。
此外,《獵狼者》也是第一部全程使用2500基準感光度拍攝的國産劇。
徐潇川表示:“我們使用2500高感光度,不是因為亮度不夠。現在很多電視劇或者電影的拍攝,亮度已經不是問題。這個功能對我來說最大的用處在于,它讓我對景深的控制有了更多選擇。”
該劇在聽覺層面的投入也毫不含糊。以觀衆津津樂道的第六集的沙塵暴戲份為例,聲效部門對于砂礫打在不同地方所發出的聲音,進行了有區分的單獨處理。
《掃黑風暴》劇照。
“激燃”與“自燃”之間,差一個好劇本
劇本,一劇之本。在前述的幾個創作層面裡,劇本創作顯然最重要。它不單是創作者意志與情感最有力的載體,更是作品的靈魂。
中國影視工業剛起步的時候,或許還會有人對此産生質疑。随着行業日益走向成熟,出現了一批雖然缺少重量級班底、明星演員、大制作、強宣傳,但話題度極高的作品,如系列劇《毛騙》和《太子妃升職記》等。由此可見,好故事才是當代中國影視的制勝法寶。
縱觀近五年來中國影視、視訊行業的發展,不難發現,“真實”一詞被絕大多數創作者奉為圭臬。對現實主義作品而言,這個詞更顯得擲地有聲。
導演餘淳在創作涉案劇《刑警之海外行動》時,将“真實感”作為核心議題。他與呂紫伯導演在開機前達成共識,力争打造一部“真實地反映中國警察在海外工作和生活經曆”的作品。
既要還原并呈現劇情涉及的三個真實案件,更要通過影視創作展現中國警察的時代形象、彰顯中國的國家形象,為了做到這兩點,核心班底成員做了大量前期工作。
制片人徐泰在該劇研讨會上指出,一些真實的刑事案件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暴力和驚心動魄,觀衆對歐美式渲染視聽氛圍的影視也産生了一定程度的審美疲勞,是以,他們決定從接地氣的中國警察角度,用真正的中國故事和真情實感來打動觀衆。
在創作過程中,團隊曾在具有沖突沖突的戲劇結構以及真實情節、真實事件、真實人物之間的選擇上有過幾番激烈争論。
呂紫伯表示:“看了大量卷宗、了解大量真實案件之後,我們所有人都深受感動,是以,《刑警之海外行動》甯可讓觀衆覺得故事的呈現沒有那麼刺激,也希望這部劇能更加貼近真實英雄人物的真實事迹。”
真實感能夠營造許多引人入勝的作品氛圍,倘若這一特質大打折扣,那麼涉案劇原本得天獨厚的“激燃”姿态,很有可能會演變成一場“自燃”鬧劇。
當然,這并非意味着所有涉案劇都要通過杜絕兒女情長或追求“全男班”的人物構成,來成全這種“激燃”。觀衆所希望的,無非是尊重題材所涉人物及職業的真實性與合理性,并且圍繞最契合這些題材的故事核心展開創作。
這就要求創作者保持清醒與克制。
身為一名女性,聚焦卧底緝毒女警的涉案劇“黑馬”《玫瑰行者》的導演洪泠,為團隊提供了一些女性角色多樣化的建議。
由她帶領的主創團隊,給觀衆奉獻了一個接地氣的女主形象,也沒有言情劇、職場劇或青春劇的女主慣有的那些“毛病”。同時,全劇從頭到尾都沒有出現破壞“激燃”氛圍的陳舊戀愛橋段。
挖掘平凡裡的極緻
在紀錄片領域,雖然設計劇情的情況通常不會出現,可這并不表示紀錄片不需要好故事。最近一年,該領域湧現了一大批善于講故事的泛文化紀錄片。
為何以“泛文化”為這些紀錄片歸類?
事實上,紀錄片的分類沒有固定的統一标準。若依照題材與表現方法的不同,一般可以分為政論、時事報道、曆史、傳記、生活、人文地理、舞台、專題系列等類别。
對今天的市場和閱聽人而言,曆史、傳記、人文地理和專題系列紀錄片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且,它們所覆寫的題材,有時會超出傳統認知中的“文化”範疇。這一現象的幕後推手,正是個體與個體之間、個體與時代之間的關系變化。
今天,我們對與我們相近的他者更加關心了。是以,講述普通人的故事、挖掘平凡中的高光時刻的人文紀錄片也随之增多。
《小小少年》将鏡頭對準癡迷某特定領域的孩子,用純紀實、無對白的極緻化呈現形式,表達他們的熱愛與成長。正式開拍前,創作團隊暫定了藝術、科技、自然、運動等6個寬泛領域,而後開始廣泛撒網,調研并尋找合适的拍攝對象。
《小小少年》導演孫超認為,來自全國各地不同城市,有着不同生活環境和不同家庭背景且基本上沒被曝光過的孩子,就是“合适”的。她希望這些孩子能以原始、純粹的狀态,自帶精彩故事和人格魅力進組。
在我們熟悉的普通人的生活裡,藏匿着不易察覺的星芒。為捕捉這星星點點的微光,主創團隊甘願付出等待。這不僅展現在尋找拍攝對象的過程之中,也貫穿了整個拍攝期。
讓攝制組感到欣慰的是,孩子們歡迎他們的到來,并很快适應了鏡頭。随着拍攝的深入,雙方的信任感日益穩固,錄影機幾乎從早拍到晚。孫超透露,呈現在觀衆面前每集60分鐘的篇幅,背後可能是四五百個小時的素材量。
紀錄片《天工蘇作》通過傳承人與手藝之間的故事,講述了9項蘇州傳統手藝的前世今生。導演孫曾田有着近30年從業經驗,早在2016年,他就開始籌備這部關于蘇作的紀錄片。
主創團隊在2017年開始的實地考察、采風工作中發現,宋錦、核雕等廣為人知的傳統手藝,其實有着很多鮮為人知的故事和細節。在傳遞知識性内容的同時,本片對普通手藝人投去了更為溫情的目光。
畢竟,極緻的拍攝手法帶來的是視聽的享受,真正打動觀衆并能留存于世的,是故事、曆史、人物、器物、技藝、生活環境與時代的靈魂。如何賦予其完整且極緻鮮活的生命,才是影視創作者應當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