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新聞網訊(九江日報全媒記者 陳沽玥)從市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列席到如今的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九江深燃天然氣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方國棟在建言獻策的路上已經奔走了11年。這期間,他在做好本職工作、搞好企業發展的同時,關注能源、環保、立法、文化等多個方面,并有兩條議案獲評當年優秀議案。
方國棟認為城市品質是軟實力,而城市品質的展現是文化。2017年,方國棟提出成立九江文化研究院。當年研究院成立後,邀請本地及外界知名學者數百名,以講座、沙龍等形式講述城市曆史,傳播傳統文化。除了疫情期間,風雨無阻,幾乎沒有中斷,截至目前已經舉辦了300餘場。“我們目前有4個群,每次講座前在群裡發消息,活動當天就是座無虛席。”講座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影響的人群也越來越多,“我希望這種文化傳統成為精神養分,最後能轉化為一種文化自覺。”

2019年,方國棟關注到,一些社會團體想參與文化藝術中心的活動,因經費問題受到了限制,于是他提出《關于讓文化藝術中心回歸公共文化服務功能的建議》,受到了高度重視并很快落地,如今市文化藝術中心的各類活動非常豐富。
在和衆多學者交流的過程中,方國棟不斷思考如何讓文化傳承赓續,不僅成為精神力量,更轉化為經濟發展動力。在這樣的背景下,2018年首屆廬山國學峰會暨2018中國特色小鎮•海會論壇成功舉辦,提出了鄉村文化建設與鄉村旅遊融合、特色小鎮與鄉村振興融合、文化創意産品與全域旅遊融合等一系列設想,推動了全域旅遊。
今年是中國共産黨建黨10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要推動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方國棟把目光投向了白鹿洞書院。
他認為白鹿洞書院所承載的中華理學文化和教育文化,不僅在曆史上具有無可替代的文化意義,而且在當代民族複興大潮中亦具有無可估量的社會價值。而目前白鹿洞書院的曆史價值和應有地位沒有得到展現,應該深挖白鹿洞書院的文化内涵,将白鹿洞書院建成國家級理學文化與教育文化研究基地和交流平台,建成國家級尚德文化與廉政文化的展示長廊與青少年研學大學營。在優化教育生态、淨化社會風氣、強化市民文化自信的同時,催化我市文化經濟發展,進而串起環山文化經濟的珍珠鍊條,形成白鹿洞獨特發展模式,重振當年“全國書院之首”的雄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