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萬網:中國領先的網際網路應用服務提供商

萬網:中國領先的網際網路應用服務提供商

中國萬網成立于1996年,是中國領先的網際網路應用服務提供商。萬網緻力于為企業客戶提供完整的網際網路應用服務,服務範圍涵蓋基礎的域名服務、主機服務、企業郵箱、網站建設、網絡營銷、語音通信等應用服務;以及高端的企業電子商務解決方案和顧問咨詢服務。以幫助企業客戶真正實作電子商務應用,提高企業的競争能力。

阿裡巴巴集團于2009年收購萬網,2013年1月6日阿裡巴巴集團宣布,旗下的阿裡雲與萬網将合并為新的阿裡雲公司,合并後“萬網”品牌将繼續保留,成為阿裡雲旗下域名服務品牌

風投故事

他,戴着一副銀絲眼鏡溫文爾雅,初次見面,很容易讓人覺得他像一位老師。而他經常被邀為重要會議的嘉賓,赢得觀衆如雷般的掌聲,他就是從北京師範大學走出來的擁有傳奇經曆的中國領先網際網路服務商、中國萬網的創始人——張向甯。

對于網際網路行業,說起北大,大家便會想起李彥宏;說起清華,大家便會想起張朝陽;而說起北師大,大家便會想起張向甯,他們在網際網路的不同領域,引領着網際網路的發展。他們代表着這幾所學校的精神和學子們共同的追求。

張向甯雖然從北師大自動辍學,但仍然感謝北師大的培養。張向甯曾多次在演講中表示:“在網際網路的拼搏,也代表着北師大學子網際網路的努力。與其他院校精英共同創造奇迹,不僅是自己人生的一大快事,更是師大精神的诠釋。”

1996年,從拿到IDG第一筆5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起,到兼職天使投資人,張向甯深刻體會到在創業中風險投資扮演的重要角色。而他也在熟悉的網際網路領域中,也用自己的經驗、精力和金錢來幫助更多的創業者實作他們的夢想,用資訊化呵護着他們的成長。

傳奇且坎坷的人生

在很多人眼中張向甯的創業和事業是順利的,22歲創業赢得100萬的第一桶金也是以而聲名鵲起,更因連續建立中國萬網和天下網際網路科技集團兩大網際網路企業而赢得網際網路和投資界的認可和尊重,但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

張向甯從小就是一個習慣走在前面的人,這也注定了他的不平凡。5歲時看見背着書包上學的孩子,張向甯就開始不安分地鬧着要上學,是以,後來他一般比同班同學小兩歲;高中時候,張向甯便已經對實體學産生濃厚的興趣,宇宙、黑洞、量子、相對論這些對其他同學來講枯燥乏味的知識,在他眼中便成為樂園;上大學到後,張向甯勤于思考,是當時有名的少年天才。

萬網:中國領先的網際網路應用服務提供商

時至今日,張向甯依然對複雜的地球實體有着濃厚的興趣,依然記得那些曾經令他興奮不已的教授,這些授業解惑的恩師們給予了他大學階段最濃墨重彩的知識收藏,也讓他在廣闊的知識海洋中盡情地暢遊着,他不斷在實體學中探索着,為了追求更高層次的知識,申請出國留學。

同時,他的論文也得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實體研究中心教授的賞識,得到出國深造的機會,從北師大退學也變得順理成章。

早已向往着以後能在實體界能夠大展身手的張向甯這時卻得到消息,父親突發心肌梗死,為了更好地照顧父母,張向甯毅然選擇了留在家人身邊,暫時放棄了出國的打算。

出國的事情被擱淺,他開始在職場方面發展,從一個普通員工做起,先後在國際貿易、船運、旅遊、招投标管理、裝置開發生産、電腦展銷等行業中嘗試,在這些行業中雖然并沒有取得太大的成績,但是迅速積累了大量的營運經驗,聰穎的天資加上積極主動的學習态度,讓他不斷充實着自己、積累着成功的素養。

夢想開始時的艱辛

1996年,當第一波網際網路浪潮開始席卷全球的時候,張向甯敏銳地覺察到其中的商機,與兄弟張向東聯手創立了北京創聯通信網絡有限公司,也就是現在的中國萬網。

與大多數的創業公司一樣,創聯的創業初期的啟動資金隻有200萬元,在網際網路這個燒錢的行業,200萬元顯得微不足道,并且沒有明确清晰的方向。因為創聯最初的方向是幫助企業做網站開發或系統內建,非常難拿到單子,是以未來的一切也顯得很渺茫,壓力很大,張向甯幾乎每天都在計算現金還可以支撐幾個月。

不管怎樣,也不可能讓時間停下,很快,200萬隻剩下十分之一,可公司還是沒有實作盈利。立即收手,公司還能剩下20萬資金;繼續經營,則隻有兩種可能,一是剩下的20萬也賠進去,二便是實作盈利,走向成功。張向甯陷入了困境。

萬網:中國領先的網際網路應用服務提供商

放棄注定失敗,堅持還有一線生機。最終,張向甯選擇挑戰未來,借錢努力支撐公司,最艱難的時期,公司中隻有四間屋子,在炎熱的夏天,也擠不出多餘的資金買空調,隻能穿着背心工作,如果沒有女員工還可做做“膀爺”。

馬上山窮水盡的時候,張向甯發現國内域名出現了很多搶先注冊的現象,于是創聯發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域名保護運動”,提供域名注冊服務。這次的運動不僅使創聯成功脫離困境,并且找到了日後的主要營業方向。

經過幾年的奮鬥,創聯推出了“萬網計劃”——截止到2000年末,創聯客戶數已發展到1萬家。1999年5月31日,創聯目标提前完成,于是張向甯直接把公司改名為“中國萬網”,同時萬網也一躍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網際網路業務公司。

同年,美國風險基金IDG主動提出向萬網注資。于是,萬網便得到了第一筆風險投資50萬美元,而張向甯在這一時期接觸的風險投資商們也教會了張向甯如何“燒錢和圈錢”,這樣做導緻的直接後果便是萬網在一年之内“燒”掉了幾百萬美元,而幸運的是,就在窮途末路之時,萬網收到了來自新橋投資的資金,這便是萬網的第二輪融資。

短短四年時間,萬網便發展為中國最大的域名注冊和網站平台服務提供商,擁有十幾萬家企業使用者,是中國最成功的網際網路公司之一。其實萬網能夠得到這樣的發展,與當時的商業發展狀況有很大關系。當時的風險投資商們不重視利潤,看重的隻是業務量和使用者數量的增長。

二次融資後,張向甯憧憬着到納斯達克上市,但是2000年底,網絡泡沫破滅,網際網路公司迎來了他們的寒冬,衆多的網際網路公司是以一夜之間倒閉,而當時萬網依然沒有盈利,以萬網的經濟狀況來說,公司财務隻能支撐七八個月。

為保證公司的正常運作,張向甯隻能背水一戰。張向東為力挽狂瀾煞費苦心,最大的挑戰就是必須證明萬網是能賺錢的,或者說必須在一定的時間内變成一家能夠盈利的企業,起碼不是現在的入不敷出,否則,萬網隻有倒閉的下場。

這時1999年快速擴張的弊端顯現了出來,萬網各項費用居高不下,為盡量減少開支,張向甯拿起财務報表苦心鑽研,将一切可能壓縮的成本(廣告宣傳、房租、人力成本等)壓縮到最低,是以,萬網的辦公場所從3000平方米的高檔寫字樓搬到了隻有1000平方米的寫字間,并以“自然流失”的辦法減少員工數量。

經過兩年的艱苦奮鬥,終于在2002年,萬網扭虧為盈,從艱難的創業時期進入到穩定增長的發展期。雖然萬網的業務一直在增長,沒有過下滑的情況,但是名氣依然不夠大。畢竟網際網路是一個講究“注意力”的行業,萬網在這樣的情況下生存下來,确實不易。

萬網:中國領先的網際網路應用服務提供商

萬網的低調與他的經濟定位是有一定關系的,張向甯一直将網際網路公司的客戶分為兩類,一類是個人使用者,另一類是企業使用者,而萬網更專注于後者,是以,萬網在名聲上沒有大紅大紫,但是業績一直穩定增長。

實際上,萬網算得上是最早盈利的網際網路公司,在2001年實作現金流平衡後,一直保持穩定增長的态勢。

買麥網,踏進電子商務

2005年,張向甯決定進軍電子商務并加大投入,将業務領域從域名注冊、主機托管拓展到電子商務。而萬網因為幾十萬的企業使用者和自己曆經數年開發的IT平台,都為萬網進軍電子商務提供了便利。

2005年3月29日,萬網旗下B2B(企業對企業)新軍“買麥網”在杭州宣布成立,這裡也是B2B老大阿裡巴巴的大學營。張向甯打算用一年半時間做到市場第三位,而張向甯最終的野心是将買麥網打造成中國最大的網上交易市場。

買麥網之是以“初生牛犢不怕虎”,自有它可以狂妄的資本。買麥網是由著名風險投資商IDG和新橋共同出資打造,而IDG在中國向來以高成功率著稱,其投資遍布網絡業的各個角落門戶,搜尋引擎、遊戲、專業網站、電子商務都有所涉獵,在搜狐、騰訊、當當、攜程等都有IDG的股份。

IDG雖然在各個行業的投資都一直順風順水,但是B2B似乎是它的心頭之痛。雖然1999年在人們的印象裡阿裡巴巴并不被人看好,但2004年,國際風險投資家們便已經開始為了搶占B2B的市場而打得頭破血流了。當軟銀、美國富達、Granite、TDF等看準B2B的前景,投資阿裡巴巴8200萬美元時,卻唯獨将IDG排除在外,四處出擊且屢有斬獲的IDG不免有一絲苦澀。

2005年,任何人已不再懷疑B2B的吸引力,IDC(網際網路資料中心)2005年報告指出:全球電子商務的增長主要受B2B的影響,B2B在電子商務中的份額達到87%。2004年,全球B2B電子商務的利潤為2.776萬億美元,B2B的老大阿裡巴巴已經在2004年平均每天盈利100萬人民币。更為驚人的是,中國國内目前有2300萬家中小企業,占注冊企業總數的99%,但僅僅隻有3%的企業正在使用電子商務。同時,IDC認為,在未來五年中,中國B2B電子商務将以高達120%的速度增長,經過多年網際網路發展的沉澱,2005年,國内電子商務發展環境将大為改觀,B2B市場将獲得極大發展。

萬網:中國領先的網際網路應用服務提供商

面對B2B良好的發展前景,IDG自然不允許版圖上出現這一方空白。其實早在1999年,IDG就已經開始嘗試進入B2B市場,IDG曾聯合其他風投參股當時電子商務希望之星8848,隻是兩年後8848宣布破産。遭到阿裡巴巴的拒絕後,IDG再次選擇的是慧聰,DG是慧聰國際的大股東之一,隻是結果也不盡如人意,慧聰并未有太大的作為,而且在2004年下半年,慧聰公司内部出現恐吓事件,随後又出現資金鍊緊張,2005年3月23日,再次傳出“所有智能員工停發績效工資”的新聞。一系列的負面新聞使慧聰業務下降,也使IDG對其失去信心。不得已,IDG和美國新橋集團決定投資萬網1億元來進行翻身。

IDG将希望放在了買麥網上。買麥網的目标是建立采購商和供應商之間的互動資訊交流平台,而這時萬網強大的客戶群成為了買麥網的優勢,買麥網的客戶基本上來自于萬網,這也是與其他幾家B2B網站的不同之處,資訊品質更有保證。截至2011年,買麥網已經成為萬網重要的戰略中心。

而在IDG、新橋為萬網注資1億之後,DG、新橋與萬網總裁張向甯成為主要股東,占股均不超過50%。

萬網上市夢想的破滅

其實上市一直是萬網的重要戰略目标,從2007年開始,張向甯便一直為萬網上市做準備,并一再表示萬網上市隻是時間問題。2008年,經濟環境開始轉冷,張向東也将上市腳步放慢,隻是并沒有坐享安逸,在一年時間内張向甯進行了三次并購。

第一次收購:歐科動力。主營業務:企業建站和網絡營銷,客戶高端,比如品牌企業、房地産、高爾夫、集團使用者領域。收購主要目的是歐科動力的WEB技術、動畫和電子商務方面的研究和創新。

第二次收購:甯波網博。主營業務:企業資訊化建設,曾是萬網的技術服務外包商,客戶主要為世界500強的國内外知名企業,提供多方面的企業IT定制服務。

萬網:中國領先的網際網路應用服務提供商

第三次收購:狼煙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主營業務:為企業、個人提供自助網站建設服務,客戶關系管、B2C(商對客的一些電子商務事宜)和B2B的一些功能。主要産品:超級站車。并購後,萬網引進了這款産品,并重新包裝定位為“速成網站”,産品已經推出便迅速占領了超過70%的智能建站市場佔有率。

張向甯認為這幾次收購是萬網上市所必需的準備工作,隻是這幾次的并購價格并不便宜。

按照萬網原來的計劃,将在2009年第二季度上市,但是金融危機似乎并沒有那麼容易放過萬網。不管是收購其他企業還是應對經濟危機都需要大量的現金,而對于風險投資進入已經10年的萬網來說,套現壓力太大。面對雙重危機,張向甯不得已隻能在上市和被收購之間選擇被收購,這對于萬網來說是最好的選擇。

2009年9月,阿裡巴巴分兩期支付現金5.4億元人民币獲得中國萬網在中國營運的股權,第一階段斥資4.35億元獲得萬網85%的股權,第二階段是在2011~2013年内的指定期限内阿裡巴巴以1.0456億元的現金再次收購萬網14.67%的股權。2009年底阿裡巴巴宣布完成第一階段的收購交易。

阿裡巴巴是中國電子商務領域的領軍人物,中國萬網是中國網際網路基礎服務領域的佼佼者,這次合作自然被業界人士普遍給予高度評價和期許。

張向甯白手起家,成功的創業經曆,讓他深刻感受到天使資金(風險投資)對創業者的重要性,張向甯很明白創業時要經曆的種種困難,也知道創業初期捉襟見肘的資金給企業帶來的是緻命的打擊。

張向甯曾說:“雖然現在我不必再為公司的資金煩惱,但是還會去參加一些創業大會,在哪裡,會看到很多充滿激情的創業者,看他們那種渴望的眼神,便會想起自己創業時的經曆。”也是因為這種感覺,萬網和張向甯一直在幫助那些年輕的創業者,張向甯還兼職做起了天使投資人。

萬網:中國領先的網際網路應用服務提供商

啟示錄

萬網能夠成為同時期内唯一存在的網際網路企業不可謂不成功,盡管一直沒有大紅大紫,但是它的成長依然值得我們學習。

企業創業之初,不得不面對追求速度還是利潤的問題,企業即使利潤為零,每年也要把賺得的錢重新投入到産品研發或市場開拓中,那它的成長速度必不可小視,但是如果企業一直朝着這樣的方向走下去的話,必然一直沒有利潤可言,最終必然會有一些人站出來反對。這時減少投入,利潤必然會上漲,當然與此同時,速度便會降下來。

是以,作為上司者,一定要有何時提升速度、何時讓利潤展現出來的大局觀。比如萬網在成立之初一直在拓展市場,在形成一定模式後,成功實作收支平衡,在此之後,萬網的各方面增長也一直很穩定。

另外,如果企業達到一定階段需要找風險投資,并需要讓出一部分股份時,一定要非常小心,如果讓出很多,後期做事容易束手束腳受到限制。

聲明:文章内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頭條号立場跟觀點,如有異議,請留言給我們,我們會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