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羨牡丹稱富貴,卻輸梨橘有餘甘。——齊白石
老話常說,藝術來源于生活。
大概也正是是以緣由,藝術家們總是比平常人有更多的風流佳話,得失榮枯。
藝術家們大智若愚,筆下的作品巧奪天工,仿佛能穿透世人的靈魂,直擊心靈深處。
齊白石是中國近現代著名的繪畫大師,其畫印書詩皆别具一格,人稱四絕。
他本人的感情生活,亦如他本人的畫作一般“風流倜傥”。
齊白石56歲那年,看上了朋友家隻有18歲的年輕小保姆,為了示好特地畫了一幅畫,如今這幅畫更是賣出了9千萬的天價。

齊白石
除了如此驚天高價的名作被世人熱議之外,背後那段關于齊白石的奇聞豔事也随之再被提起。
56歲的齊白石,18歲的小保姆,兩人之間整整差了38歲的年齡。
這其中又是一段怎樣的姻緣際遇?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1">藝術天才,大器晚成</h1>
齊白石,字渭青,号蘭亭,1864年1月1日出生于湖南湘潭。
齊白石自小便體弱多病,家中以務農為生,也實在拿不出多餘的銀錢來供他上學。
祖父早年時候還讀過幾天書,是以從小便開始教齊白石讀書寫字。
齊白石對繪畫的興趣是從小便有的,那時候他還常在習題本或賬簿上塗塗畫畫。
在二十七歲之前,齊白石還僅僅是個小木匠。
這裡的“木匠”,并非是蓋房的大木作,而是雕花刻章這類細節的小木作。
早年時期,齊白石便以出色的雕花手藝在當地遠近聞名。
在他做木匠期間,齊白石一直對繪畫保留着濃厚的興趣,對這一方面也确實非常天賦極高。
齊白石真正開始學畫畫,是在24歲那年,拜入民間藝人蕭芗陔門下學畫肖像畫。
直到25歲那年,齊白石才開始脫離木工生活,一心繪畫,為人作肖像以養家糊口。
僅僅一年的時間,齊白石已經能靠着繪畫這門手藝謀生了,雖說不能單憑此事來斷定齊白石的畫作成就突破天際,但至少他對于繪畫的藝術創作悟性極高。
齊白石的畫作真正出名,是在五十多歲定居北京之後,受陳師曾影響“衰年變法”,糅合了民間藝術與文人畫的風格自成一家,而後才開始聞名于世。
陳師曾
如此說來,齊白石也可算是大器晚成了。
在齊白石的一生當中,他的藝術天才及其成就絕非是一般人可輕易比肩的。
而這一點,也似乎印證了藝術家的生活注定會和普通人有着雲泥之别,其中齊白石老先生亦不例外。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7">結交貴人,忘年之戀</h1>
五十三歲那年,齊白石隻身北上,以售畫謀生。
彼時的齊白石在人才濟濟的天子京城腳下,一無名師指點,二無真迹臨摹,是以并不如之前在老家那般春風得意,久而久之便有些心灰意冷。
齊白石早已年逾五旬,一番衡量之下正準備放棄在京城發展的打算,卻在這時結交了一位名叫胡南湖的貴人。
胡南湖,即胡鄂公。
胡鄂公
在民國時期,胡鄂公身居政府要職,與多方人員皆有接觸。
齊白石與胡南湖的結識是一場偶遇。
第一次在街邊無意中看到齊白石的畫時,胡南湖對其印象十分深刻,深覺這畫的作者必定是一位藝術造詣極高之人,心中十分欣賞。
從此之後,胡南湖時常花高價買下齊白石的許多畫作,還稱贊齊白石的作品“一副畫當值千金。”
高山流水遇知音,就這樣來往幾次之後,齊白石與胡南湖變成了無話不談的知己好友。
因為齊白石比胡南湖年長二十多歲,是以便親切地稱其為“南湖老弟”。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胡南湖不但是齊白石的貴人,甚至還是他的伯樂。
胡南湖不但經常光顧齊白石的生意,還時常帶着三兩朋友來欣賞齊白石的作品。
而以胡南湖當時的社會地位看來,他的朋友亦是非富即貴。
齊白石在《乙未日記》中曾提到他與胡南湖出遊時的情景,稱兩人“一見如故,十分投緣。”
自兩人相識以來,齊白石不但經常為胡南湖作山水精品,胡南湖也在京城畫圈中大力舉薦齊白石的作品,兩人成為藝術上惺惺相惜的知己。
除此之外,胡南湖還是齊白石與胡寶珠婚姻的媒人。
齊白石的原配夫人是先前父母為他選的童養媳,當年齊白石到京城謀生之時,與孩子一起留在了老家,是以并未一同随行。
胡寶珠是胡南湖母親身邊的一名小保姆,時年十八歲。
雖說身份低微,然而這卻正是一個女子最青春恣意的年紀。
且這胡寶珠容貌生的極美,一颦一笑極盡女子柔情,待人接客等各個方面也十分妥帖。
齊白石與胡南湖兩人交好,齊白石也時常去胡家做客。
當時齊白石的經濟條件在胡南湖的幫助下已經有了極大改善,但是與妻子異地而處,常年以來形單影隻,是以于感情一事上也十分落寞。
胡寶珠的出現,在他的心裡點燃了一束光。
誰曾想到,56歲齊白石看上朋友家18歲的小保姆胡寶珠。
胡寶珠
他心裡下定決心要把胡寶珠娶回來。
寫信征得家中發妻的同意之後,齊白石便向胡南湖提了這件事情。
為了示好,齊白石還特地用四天的時間畫了一幅畫送給胡南湖。
一來想以此畫當作感謝胡南湖賞識與幫助的謝禮,二來是說将其當作迎娶胡寶珠的聘禮,正式向其提出結親之意。
在征詢過胡寶珠本人意見的情況下,胡南湖也是有心撮合二人,齊白石與胡寶珠便正式結成了夫婦。
不過礙于家中原配夫人的身份,胡寶珠真正算起來也隻能是個妾。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8">夫唱婦随,如影随形</h1>
不得不說,胡寶珠的确算得上一位出色的賢内助。
胡寶珠自從嫁過去以後,每日裡對齊白石的生活起居都十分上心。
一日三餐,饑寒飽暖,胡寶珠樣樣都親力親為。
如此無微不至的關照,齊白石也有更多的時間專心作畫,在那其間也出了許多驚世名作。
齊白石在進行創作的時候,胡寶珠就在一旁靜靜地幫他研墨,備茶。
兩人相依相伴一共度過了二十五年的時間,齊白石對胡寶珠的評價極高。
夫妻兩相濡以沫的那個階段,也被外界稱為齊白石藝術創作的二十五年巅峰創作期。
胡寶珠天資聰穎,在旁陪伴齊白石繪畫的過程中,也漸漸曉了些筆墨技巧,能執筆畫上幾幅。
齊白石對于夫人的愛好能與自己如此投機,心中自然也十分歡喜。
起初的時候,齊白石也是非常樂意指點胡寶珠的,兩人也時常一起交流繪畫的過程與心得。
胡寶珠從此便以齊白石為師,一直照着齊白石的水墨軌迹模仿學習。
然而久而久之,齊白石發現胡寶珠的作畫功力越來越高了,甚至已經到了可以将齊白石的作品以假亂真的地步。
以往一個卑微低下的小保姆,在齊白石的調教下竟成了隐藏在其身後的一位臨摹高手。
有一次,齊白石在畫室的桌子上看到一副已經畫好的《群鵝圖》,當下未覺多想,隻以為是自己所作,便揮筆署名落款,并連下三印。
過了幾天後,齊白石再将其拿出來細細觀摩,這才驚覺此畫竟是胡寶珠臨摹而來,于是下筆更正:“此乃寶珠所臨”。
過沒多久,胡寶珠又作了一副《群蝦圖》拿予齊白石點評。
衆所周知,齊白石畫蝦堪稱畫壇一絕。
其筆下的小蝦無不活潑靈動,栩栩如生。
淡墨擲筆,繪成小蝦軀體,浸潤之色,更能顯蝦充盈之感。
以濃墨豎點為睛,十分傳神。
剛柔并濟、大開大合,書法功力十分高妙。
齊白石看到胡寶珠的作品,亦十分贊歎其畫功日益長進。
然而贊歎之餘,齊白石卻又喜憂參半。
一來胡寶珠有此成就,構圖着色等各方面無不酷似其親筆,二來也正因如此緣由,以後若有心人惡意傳播齊白石繪畫由夫人代筆的流言,那對齊白石來說必定是大禍。
胡寶珠作畫,本來便是為了陶冶情操與消遣。
得知齊白石的心事之後,為了不讓丈夫為難,胡寶珠便決意封筆,不再作畫。
胡寶珠除了高超的繪畫天分以外,還可以準确地辨認出市場上齊白石作品的真迹與赝品。
有時齊白石作畫沒有靈感,胡寶珠便會帶他出門四處走走,也偶爾會給齊白石提出一些相應的建議,齊白石再據此進行創作或者修改。
齊白石每次完工一副作品之後,若是沒有旁人在場,他總是要叫胡寶珠過來點評一番。
後來,齊白石的原配夫人在湖南去世,齊白石便尋了個好日子,在飯莊了邀請了一些親近的親朋好友作為見證,将原本為妾的胡寶珠扶正當了正妻。
二十多年的時光中,胡寶珠一共為齊白石誕下了四子三女,婚姻生活也算幸福美滿。
後來胡寶珠在第七次懷孕生子的時候因為難産,身體虛弱了許多,纏綿病榻沒多久便病逝了,享年42歲。
這一段才子佳人的佳話便就此終結。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92">《福祚繁華》,成交價九千萬</h1>
前文說到,56歲齊白石看上朋友家18歲保姆,為示好畫了一幅畫,那副畫便是《福祚繁華》。
這幅畫是齊白石藝術生涯中一副少有的得意之作畫面俗豔,非常茂密,就連齊白石本人也說過這幅《福祚繁華》是“生平所作之畫最稠密之最”,由此足可見當年迎娶胡寶珠之誠意。
這幅畫是用四聯的方式所呈現出來的,每一幅的大小大概都在八尺左右,畫的都是荔枝、枇杷、芙蓉、金菊等物,也象征着大富大貴、吉祥如意等寓意,是以起名為《福祚繁華》。
齊白石當年為了抱得美人歸,可真是花盡了心思。
這幅畫的用色十分大膽,紅紅綠綠,繪畫的内容也幾乎快沾滿了整個紙張,就連提詩的地方都幾乎沒有了,看起來實在不像是齊白石平日的作畫風格,便也愈發顯得彌足珍貴。
齊白石曾自诩過本人詩文第一,印居第二,字第三,畫第四。
原本畫作完成之後齊白石還想題詩一首,可《福祚繁華》上畫得如此稠密不已,如果題詩就會顯得非常尴尬,齊白石隻好自嘲道:“本得詩一首,惜無空處,故不能寫上。”
這樣一幅成品交給胡南湖後,他也十分喜愛不已,視若珍寶般将其挂到了家中客廳裡最為顯眼的位置。
《福祚繁華》第一屏畫的都是滿滿的荔枝和枇杷,碩果累累,都快把枝丫壓彎了腰。
畫上題為:“此四日為南湖弟畫此四幅”。
可見當時這幅畫就是齊白石特地為了讨胡南湖歡心而作的。
落款為“兄房白石翁”。
第二屏上畫滿了紅彤彤的鮮豔豆莢,花團錦簇,鋪張豪奢,幾乎布滿了整個屏面。
也正是在這一屛中,齊白石寫到“平生所作之畫最稠密,以此四幅為最”,落款“阿芝”。
第三屏則畫滿了象征着富貴的牡丹和桂樹等物。
上題:得詩一首,惜無空處,不能寫上,落款為萍翁。
第四屏上畫的是嬌嫩的芙蓉和金菊,這大概暗示的是如十八歲的胡寶珠般青春洋溢的年紀,落款也僅僅唯有“瀕生”兩字。
果然,這份厚禮不但讨得了胡南湖歡心,胡寶珠也被齊白石的才華和誠意深深打動,兩人最終是以喜結連理,這幅畫也成了兩人恩愛二十五載最有力的見證之一。
中國嘉德在2018年秋季一場關于近現代大師名作的拍賣會當中,《福祚繁華》在此拍出了天價。
先前拍賣市場上也出現過類似齊白石這種“四屏”的作品,且均是鼎鼎有名的國手之作,每次拍出的價格也一次比一次高,是以這次拍賣齊白石《福祚繁華》的消息一經傳出,便引起了市場廣泛關注。
齊白石《福祚繁華》此前的估計大約在8千萬至1.2億人民币之間。
拍賣會當晚,《福祚繁華》的起拍底價為7千萬元人民币,一開始便獲得了場内7200萬元的應價,随後便一直以百萬元為單價的價格持續上升,很快場内的叫價就到了8千萬元。
最終這幅畫是被委托席競拍到的,以八千萬元落錘定音,加上其中的傭金來算,《福祚繁華》最終成交價是九千兩百萬元人民币左右。
齊白石的繪畫風格,一直以來都蘊含着十分濃厚的鄉土氣息,說得更通俗一點就是他的畫都非常“接地氣”。
他本人是農民出身,是以他骨子裡那種與生俱來的那種農民意識深刻地影響到了他繪畫時的作風及特點,觀賞起來也更富有餘味,通俗易懂,更易引起人的共鳴。
繪畫是齊白石另一種獨特的語言形狀,他曆來主張繪畫的精髓,便在于“似與不似之間”,而他獨特的寫意風格,所擅長的瓜果菜蔬、花鳥蟲魚等這一類更是将此間妙義诠釋的淋漓盡緻。
對待感情一事,齊白石亦是真心付出,從未有過抛棄與辜負。
他與胡寶珠兩人的愛情,以及他留在世上的許多畫作,都是他本人浪漫情懷的見證。
如今,故人已去,昔日象征着兩人愛情的畫作也以高價拍賣。
不過縱然齊白石先生仙去已久,但他留給世人的,是堪稱瑰寶的畫作佳品。
在齊白石先生畫作中的諸多,世人,用眼看,用心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