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肉袒牽羊”傷害性不小 侮辱性更強

“肉袒牽羊”傷害性不小 侮辱性更強

前段時間,古風手遊《江南百景圖》中,将嶽飛設計成袒露上身、手牽羊羔的卡通形象,引起網友公憤。這是因為,在古代中國曆史上,“肉袒牽羊”一直是屈辱求和的符号,一直是被迫投降的象征。盡管遊戲出品方給出了解釋,但使用曆史英雄人物作為遊戲角色,該人物背後的曆史意義不容忽略和扭曲!曆史不能“遊戲”,手遊年輕玩家衆多,有關從業人員在創作中更應當對曆史題材心懷敬畏。

下面讓我們翻開曆史,看看都有哪些朝代的哪些人物,曾經“肉袒牽羊”,向敵人臣服。

“肉袒牽羊”始于武王伐纣

三千多年前,周武王伐纣,商朝滅亡,殷纣王的哥哥微子投降周朝。微子是怎麼投降的呢?《史記·宋微子世家》有記載:“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軍門,肉袒面縛,左牽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于是,武王乃釋微子。”微子将祭祀商朝祖先的器皿獻給周武王,脫掉衣服,綁住雙手,讓左邊的臣子牽着羊,右邊的臣子捧着茅草,他自己跪在地上往前挪動,挪到周武王面前。就這樣,他被周武王饒了一命。

商朝最重祭祀,周朝也重視祭祀,祭祀祖先的器皿簡直就跟後來的傳國玉玺一樣,是王權的象征,是國土的象征。微子将祭器獻給周武王,表示所有商王子孫都臣服于周朝。但這還不夠,他還要裸身下跪,還要牽羊捧茅,因為茅草是諸侯用來包裹貢品的,捧茅就意味着繳納貢品;而牽羊則表示自己就是貢品,以後會像溫順的羊一樣,做周武王的奴隸。

公元前597年,楚莊王攻進鄭國,将鄭國都城圍困了三個月。鄭國君主鄭伯出城投降,《史記·楚世家》是這麼記載的:“鄭伯肉袒牽羊以逆。”在這裡,“逆”是迎接的意思,鄭伯脫個光膀子、牽着羊,迎接楚莊王。

我們知道,《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寫的,文字非常精煉。到了魏晉時期,又有許多學者為《史記》做注解,免得大夥看不懂裡面的典故。在“鄭伯肉袒牽羊以逆”這句話下面,魏晉大臣賈逵給了一個注解:“肉袒牽羊,示服為臣隸也。”所謂“肉袒牽羊”,就是向強敵表示臣服,以後會老老實實做強敵的奴隸。

賈逵的注解對不對?當然對。因為在魏晉時期,肉袒牽羊表示臣服,幾乎已經是當時公認的常識。

比如說,公元238年,魏明帝唯恐遼東軍閥公孫淵和東吳聯起手來,派司馬懿進攻遼東。司馬懿率領大軍圍住遼東都城襄平(今遼甯省遼陽市),公孫淵突圍不成,讓兩個大臣出城跟司馬懿談判,願意五花大綁,主動投降。司馬懿卻斷然拒絕,當場砍掉那兩個大臣的腦袋,然後向公孫淵喊話:“楚鄭列國,而鄭伯猶肉袒牽羊迎之。孤天子上公,而建等欲遜解退舍,豈得失禮耶?”當年楚國攻打鄭國,鄭國君主還知道肉袒牽羊出城迎接。我司馬懿是魏國地位最高的大臣,親自提兵來讨伐遼東,你公孫淵就該肉袒牽羊迎接我,如今卻派兩個老糊塗跟我談判,難道連投降的規矩都不懂嗎?

很明顯,在司馬懿心目中,投降就得肉袒牽羊,不肉袒牽羊就表示其意不誠。

随後司馬懿攻破襄平,将公孫淵父子殺死,并且還殘酷地屠殺了城中軍民七千多人,用這些人的屍體壘成了一座小山。

投降儀式也“破圈”

再比如說,公元280年,西晉大将王濬攻打東吳首都石頭城(今江蘇省南京市)。東吳國君孫皓似乎比前面的遼東軍閥公孫淵更加懂得投降禮儀,“皓乃備亡國之禮,素車白馬,肉袒面縛,銜璧牽羊,大夫衰服,士輿榇,率其僞太子瑾、瑾弟魯王虔等二十一人,造于壘門。”孫皓讓白馬拉着白色的馬車,裸露自己的上身,捆綁自己的雙手,嘴裡叼着傳國玉玺,背後牽着羊,大臣穿着孝服,侍衛擡着棺材,和兒子孫瑾、孫虔等人來到城門口,向王濬投降。你看,白車白馬,穿孝服,擡棺材,肉袒牽羊,都是“亡國之禮”。

司馬氏建立了西晉,滅掉了東吳,後來又被匈奴滅掉。公元316年,匈奴首領劉曜攻陷西晉都城長安,西晉皇帝司馬邺“肉袒牽羊、輿榇銜璧出降”。投降的方式跟東吳國君孫皓一樣,都是擡着棺材、叼着玉玺,再加上肉袒牽羊。

南北朝時,北周攻打北齊,北周武帝宇文邕讓人在北齊張貼勸降書:“僞主若妙盡人謀,深達天命,牽羊道左,銜璧轅門,當惠以焚榇之恩,待以列侯之禮。”北齊皇帝要是聰明識時務的話,牽着羊在城門迎接,叼着玉玺到轅門請罪,我就饒他一條活命,還會賞給他一個侯爵。

宇文邕是鮮卑人,他這張勸降書是公元575年釋出的。換句話說,到了公元6世紀,連少數民族的統治者都要求人家肉袒牽羊投降,可見這種投降儀式已經“破圈”——從漢文化圈傳播到了胡人文化圈。

五代十國時期,肉袒牽羊繼續破圈,契丹人也懂得了牽羊在投降中的寓意。

公元913年,契丹國主耶律阿保機的弟弟耶律剌葛再次反叛,被耶律阿保機活捉。耶律剌葛是怎麼做的呢?“以稿索自縛,牽羊望拜。”用草繩捆住雙手,牽着羊,向耶律阿保機磕頭求饒。

公元926年,耶律阿保機攻打渤海國,渤海國王被迫投降,投降儀式是耶律阿保機規定的:“素服,稿索,牽羊。”穿上孝服,用草繩捆住雙手,牽羊出城。

公元945年,遼太宗耶律德光率領大軍渡過黃河,攻打後晉,要占領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後晉少帝石重貴派使臣去前線談判:“肉袒牽羊,銜璧輿榇,迎于郊外,可乎?”耶律德光卻說:“吾遣奇兵直取大梁,非受降也!”光投降還不行,我要直接占領你的首都!

宋朝史上最屈辱的“肉袒牽羊”

講完這麼多例證,相信大家都能了解到肉袒牽羊的投降含義,都能認識到那款古風手遊将嶽飛設計成肉袒牽羊的形象,到底有多麼無知和多麼惡趣味了。

宋朝曆史上最屈辱的一場肉袒牽羊投降儀式,出現在公元1128年,地點是金國都城上京(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被迫肉袒牽羊向金國人投降的主角,正是嶽飛一直想要迎回中原的宋徽宗和宋欽宗。

南宋末年,一個署名“耐庵”(極可能是《水浒傳》的作者施耐庵)的文人從幾十種官私文獻中精心梳理出幾段史料,還原出了徽、欽二帝肉袒牽羊的場景。

我們先看第一段史料:

(天會六年八月)二十四日,虜主以二帝見祖廟,時宮親戚貴已發通塞州編管,為家奴、軍妓。此皇子等三十人、妃、主等一千三百人皆随帝後居行幄。黎明,虜兵數千洶洶入逼至廟,肉袒于廟門外。二帝、二後但去袍服,餘均袒裼,披羊裘及腰,絷氈條于手。二帝引入幔殿,行牽羊禮。殿上設紫幄,陳寶器百席,胡樂雜奏……虜主親宰二羊,入供殿中。

公元1128年八月二十四日,金太宗完顔吳乞買在太廟受降。當時被擄掠到金國的大宋皇親已經被發配,有的成了奴隸,有的成了營妓,還有幾十名皇子和千餘名嫔妃、公主留在上京。這天黎明,幾千金兵強迫宋徽宗、宋欽宗和皇子、公主、後妃們來到太廟,舉行肉袒牽羊儀式。徽、欽二帝隻被脫去外衣,其餘衆人都要裸露上體,披上羊皮,手上捆着羊毛繩。二帝被趕到大殿之下,每人牽一隻羊,向殿上磕頭。完顔吳乞買坐在大殿上,用紫色絲綢做缦帳,面前擺着奢華的酒席,欣賞着女真人的音樂和歌舞。等二帝磕完頭,完顔吳乞買親手将二帝牽的那兩隻羊殺死,用來供奉祖先。

再看第二段史料:

(天會六年八月)丁醜,獻太祖廟畢,至禦寨,四赦。金帝、後、諸王郎君大僚乘騎,前繼以契丹樂一行,後導白旗五:雲“俘宋二帝”,雲“俘宋二後”,雲“俘叛奴趙桓母、妻”,雲“俘宋諸王、驸馬”,雲“俘宋兩宮眷屬”。繼以珍玉八十席,兵士呵殿其後。宋帝、後均帕頭、民服,外襲羊裘。諸王、驸馬、妃嫔、王妃、帝姬、宗室婦女、閹人均露上體,披羊裘……入禦寨一時許,紛紛遣出,大僚監押以去。是夜,少後朱氏自缢,救免,仍死于水。

肉袒牽羊之後,完顔吳乞買及其妻子、兒子、兄弟、大臣等人騎馬前行,徽、欽二帝和皇子、公主、嫔妃們跟在後面。金兵舉着旗幟,一面旗幟上寫“俘宋二帝”,意思是俘虜了宋徽宗和宋欽宗;一面旗幟上寫“俘宋二後”,意思是俘虜了宋徽宗的鄭皇後和宋欽宗的朱皇後;一面旗上寫“俘叛奴趙桓母、妻”,意思是俘虜了宋欽宗的母親和妻子;一面旗上寫“俘宋諸王、驸馬”,意思是俘虜了宋朝的親王和驸馬;一面旗上寫“俘宋兩宮眷屬”,意思是俘虜了宋徽宗和宋欽宗的所有嫔妃。

宋徽宗、宋欽宗、鄭皇後、朱皇後都用手帕裹頭,穿着平民服裝,披着羊皮;親王、驸馬、公主、後妃、太監等千餘人則全部裸露上身,披着羊皮。這天傍晚,從鄭皇後、朱皇後到公主和嫔妃,都被送進完顔吳乞買的大帳,然後放出。這天夜間,朱皇後上吊自殺未遂,又投水而死。

儀式背後是更加慘痛的曆史記憶

北宋滅亡于宋欽宗靖康年間,史稱“靖康之恥”。我們現代人如果不熟悉這段曆史,絕對了解不到亡國和投降所帶來的無窮恥辱,它絕對不是簡簡單單一場肉袒牽羊投降儀式就能結束的。北宋滅亡時,僅僅開封城中就有幾萬百姓慘遭金兵屠殺,又有幾萬女性淪為金兵營妓。徽、欽二帝被金兵押送一路向北,過黃河,到燕京(今北京市),這一路上就有幾百名皇親被虐待至死,還有幾百名宗女(宗室的女性)不堪金兵淩辱而自殺。僥幸存活的女性抵達金國都城,又被配置設定給金國皇帝、親王、大将。途中懷有身孕的要被迫“去胎”,也就是強迫流産,待身體恢複後再供金國貴族挑選……

至于宋徽宗和宋欽宗,此後一直過着連囚犯都不如的生活。公元1136年(百度百科誤作1135年),宋徽宗在五國城(今黑龍江省依蘭縣)地穴中凍餓而死。死後屍體被金兵用木棍搗破胸膛推上地面,先焚燒,再扔進一口水坑裡,據說從屍體中滲出的油可以點燈。公元1161年,宋欽宗在燕京一座馬圈裡被準備大舉攻打南宋的金國皇帝完顔亮提出來,被迫跟另一位亡國之君遼天祚帝打馬球。完顔亮一聲令下,金兵用箭射死遼天祚帝,宋欽宗吓得落馬,随後被金兵馬隊反複踩踏而死。

宋欽宗死後百餘年,蒙古大軍攻進南宋都城臨安,宋恭帝與全太後向蒙古左丞相伯顔投降。伯顔說:“免系頸牽羊。”本相開恩,就不讓你們再肉袒牽羊了。全太後聽聞,向宋恭帝大哭:“荷天子聖慈活汝!”人家不殺咱了,人家不殺咱了!

全太後為何大哭呢?因為她知道,肉袒牽羊是最屈辱的投降,是最變态的羞辱,是最慘痛的曆史。

是以,假如讓古人看到嶽飛肉袒牽羊的畫面,一定會非常疑惑,不明白這是過于無知,還是過于無恥。

文并供圖/李開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