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屏縣博物館、袁嘉谷紀念館國慶節節後開放時間調整公告
尊敬的觀衆朋友:
為更好地向廣大公衆提供參觀服務,現将石屏縣博物館 、袁嘉谷紀念館2021年國慶節開放時間公告如下:10月1日一10月7日,開放時段9:00-17:00(16:30 停止入館參觀,17:00正式閉館)。10月8日至10日閉館對兩館進行全面防疫消毒管理、裝置保養。石屏縣博物館于10月11日後恢複每周一閉館,袁嘉谷紀念館于10月12日後恢複每周二閉館。
疫情防控期間,我館将嚴格按照疫情防控的相關要求,做好場館消毒和入場人員登記、檢查工作。入館觀衆需掃健康碼和行程碼,測體溫,戴口罩,符合要求方可入館參觀。感謝廣大公衆的了解和支援。給您帶來的不便,敬請諒解!預祝您假期愉快!
石屏縣博物館
2021年10月7日
石屏【線上博物館】系列又來啦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
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機關 | 鄭營陳氏宗祠
鄭營陳氏宗祠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
陳氏宗祠位于紅河哈尼族彜族自治州石屏縣寶秀鎮鄭營村,宗祠為陳氏族人陳鶴亭先生倡議建立于 1925 年。陳氏宗祠建築群占地面積2577平方米,建築包括祠門、石橋、蓮池、中殿、正殿、偏殿、牌樓等。2006年5月陳氏宗祠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
陳氏宗祠祠門為牌坊式,高大雄偉,為磚石結構的三開間,瓦頂、門框皆用磚石拱卷。在祠門前,有亭子狀青石獨幕喜劇兩座,為左右而立。據鄭營的老人講,這叫“将台”,隻有中過進士、又立過戰功的家族方能建此建築,代表這個家族的功績和地位。門口的石獅威風凜凜,造型逼真,不怒而威。
大門門額上鑲嵌四塊青石匾,長寬均為80厘米,陰刻“陳氏宗祠”四字,為清代雲南華甯人朱家寶所題,他與陳鶴亭為“同榜進士”,後任吉林、安徽巡撫,頗有政聲。匾額下有陳鶴亭先生題寫的楹聯:“閥閱煥牂牁,争誇妫水長流,弓治箕裘綿百世;祠堂臨寶秀,更喜瑞湖在望,波光山色滿一門。”
次間的匾額是時任滇督唐繼堯書敬題。陰刻“源遠流長”楷書大字。對聯為隸書,聯語為:“祖德從太邱來,難兄難弟增輝朋第;祠堂臨瑞湖上,采萍采藻永薦馨香。”
在祠門的背面,有昆明名仕陳榮昌所書的“迪光贻令”四個楷書大字,意為:前輩人高尚的思想品德,永遠指引給後輩族人。次間額壁上有雲南文化名人趙藩題寫的石匾“繼志述事”,行雲流水,飄逸大方。
穿過祠門,豁然開朗,在寬闊的天井中,有一汪蓮花池,池中蓮花姿态婀娜,中軸線上有一别緻石橋,石欄柱頭上有十二生肖和獅子、大象、桃子、佛手等吉祥之物。
蓮花池的東西面各有樓閣一座,土木結構,重檐歇山頂,三開間,飛檐翹角。七支飛檐似七條青龍揚頭傲首,沖向天際,似族中弟子如龍飛升。中間兩層樓,設有美人靠,鬥拱雕刻極為精緻。
中殿建在75厘米高的石台基上。石柱底似花瓶,圓鼓形,穩穩當當底托着20棵檐口柱,柱粗一抱,全是朱木樹心,堅固無比。
中殿四周有外方内圓木窗四道,角雕四蝶擁梅圖案,門為雕花門,圖案為吉祥花鳥草蟲等文人圖案。中殿為單歇山頂,擡梁式、七架梁,鬥拱雕龍繪瑞,雀替“魚龍成瑞”;梁上隔闆多雕麒麟、金猴、白鶴等吉祥物,金漆彩繪,如夢如幻。身處正殿,擡頭仰視,正梁上墨書題記:“中華民國十四年歲次乙醜仲春月二十四日卯時吉旦,陳阖族人等統梓匠李嘉壁,泥匠王兆青鼎建。”
中殿再進,見一約四百平方米的青石天井,青石拼接為冰裂紋樣式,東西廂房三開間帶一小耳,兩層樓。窗呈幾何圖案,錯落有緻,高低分明。
正殿為重檐歇山頂擡梁式建築,建于2.1 米的石台基上,三開間二進間。馱柱石獅互相對望,左邊雄獅巨口中含寶一顆,遊客用手可摸;右邊雌獅緊閉雙唇,幾隻小獅爬于身上,憨态可掬。明間有精選椿木六抹頭格扇門六扇,隔心、裙闆雕花鳥、祥獸,如“麒麟吐荷”、“神鹿捧果”,雕工細緻,線條流暢,打磨光滑,金漆潤澤。
高大寬敞的正殿,原是供奉曆代陳氏祖先牌位及重大事情議事決斷的地方。順左右兩邊夾耳,可沿轉角樓梯上二樓。
二樓正中,有一道四方中圓四蝙蝠擁竹的大窗。四蝙蝠雕于窗角,藍底金身,簇擁中圓。中圓一圈紅邊,金色曲線盤桓其間,如鍊似扣,緊緊相連;圓心窗棂為椿木雕竹節穿鬥而成。乍看眼花缭亂,不知其是以然,認真品味,奧妙無窮。竹子乃心空虛心之象征,族人勤勞本分,虛心向上,恪守忠孝節義;竹節交錯,似無數人相撐相濟,形互相主團結的作風,立于世間,讓陳氏永遠昌盛。
來源:石屏縣博物館
編排:許玲靜
責編:馮宇
歡迎掃碼關注“魅力石屏”頭條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