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貓晚六年的國民記憶進化論

犀牛娛樂原創

文|胖部 編輯|樸芳

貓晚第六年,後來者紛至沓來,閱聽人要求也逐年更新,但貓晚依然穩穩接住了各方期待。

#易烊千玺問買不#、#張藝興飛起來了#、#華晨宇高音#、#周深跳極樂淨土太可愛了#……微網誌上或玩梗或表白,雙十一前夜貓晚的熱度和話題,印證了貓晚作為商業性晚會标杆和标準的行業地位。尼爾森網聯資料顯示,2020貓晚全國網收視率2.18,收視份額4.8,強勢領跑全國同時段節目;全網熱搜超300個,微網誌熱搜72個并四次登頂熱搜TOP1。

貓晚六年的國民記憶進化論

又一年,貓晚成為了凝聚國民記憶的全民盛會。

經過六年辛苦耕耘,貓晚從為雙十一零點預熱的商業嘉年華,成為諸多層面上的國民記憶和體驗。尤其是在2020年這個特殊的時間點上,今年以“一起挺你,盡情生活”為主題的貓晚,更進一步打通了國民情感和記憶的共振。

優酷副總裁、2020貓晚總制片人蔺志強對犀牛君描述貓晚的願景,“使用者不一定會記得每年雙11都買什麼東西,但是我們希望他能記住那年雙11誰來了,表演了一個什麼樣的節目。”

貓晚六年的國民記憶進化論

國際化、強制作、重内容:

國民記憶裡的貓晚符号

11月6日,優酷官宣“水果姐”KatyPerry加盟2020貓晚,成為水果姐的産後首秀。而彼時大家最好奇的是,國際藝人怎麼參與到今年貓晚中?

而10日晚上,當水果姐在太空旋轉木馬上身穿長裙翩然開唱,這個美輪美奂的答案驚豔四座。太空背景是借助XR技術合成的,這也是該技術首次應用在國内晚會中。“最大的難點就是時間。一般XR合成技術,最少需要20-30天。”而貓晚團隊隻有幾天時間。

貓晚六年的國民記憶進化論

圍繞水果姐的“急行軍”不止于技術層面。優酷相關人員向犀牛君透露,從發出邀請到敲定所有細節、釋出官宣,還不到6天,而實質上進入國際談判和落地,隻用了2天半。這是阿裡有史以來藝人邀請的最快速度,作為對比,2019年黴黴上貓晚,從溝通到敲定用時2個半月。

進入第六年,無論是貓晚還是其中的環節及特點,都在以越來越符号化的樣态定格為大衆期待,而這種期待所凝聚的IP認知和使用者粘性都在與日俱增。

“國際化”正是這樣一個符号。在水果姐之前,曆年來國際巨星如斯嘉麗·約翰遜、貝克漢姆夫婦、泰勒·斯威夫特等先後在貓晚舞台登台,這在同類晚會中可謂獨一份。

貓晚六年的國民記憶進化論

“強制作”,同樣是貓晚的最大特色之一。

去年LED地屏+46個天貓六棱柱+500名舞者組成的活動舞台就成了熱門話題。而今年是3D運動舞台首次運用在晚會上,一塊由700多塊小矩陣螢幕組成的數控機械屏構成了舞台最核心的部分,如波浪般翻滾的“貓頭”,從七八月份就開始制作。

貓晚六年的國民記憶進化論

舞台地面還嵌入了多個具備升降功能的運動機械子產品。今年貓晚的舞美是六年使用機械量最多的一年,晚會調用了近30台升降機,上海地區幾乎所有的升降機都被集中在了貓晚的現場。技術團隊需要從10月21日開始進場搭建,花費時間也是2018年貓晚的足足三倍。

舞台設計讓内容團隊可以充分放開手腳。張藝興吊威亞演唱《炎黃子孫》時,足足有450平米的大披風形成“鋪天蓋地”的效果,不禁讓人想起去年秦岚的七米長裙,貓晚的大手筆一脈相承。

貓晚六年的國民記憶進化論

由此也能看出貓晚“重内容”的特點。

本屆貓晚内容定調為“先有節目,後有藝人”,即先設計節目再根據需要定藝人。要成為一代人的國民記憶,就必須把貓晚類型逐年做多樣性的改造,而不隻是成名藝人拿着成名作品到貓晚上來表演。是以貓晚的多個節目或演員組合都是首次登台,40%的節目都是為貓晚量身定做。

有些組合可謂腦洞大開,比如林允和今年爆火的“姐姐”孟佳、王霏霏,作為魔術師文沛然的表演助理上演“大變活人”;80歲的古琴大師龔一,居然和年輕的樂華七子搭檔帶來“竹林七賢”的古今樂舞大秀。還有些節目頗具颠覆感,“貓頭”一轉,“東北F4”宋小寶、楊樹林、文松、宋曉峰操起吉他架子鼓唱起了搖滾《你的答案》。

貓晚六年的國民記憶進化論

從去年騰格爾大唱《醜八怪》到如今,這樣的颠覆似乎也是貓晚的常态。而今年在打破藝人既定印象的嘗試基礎上,進一步實作内容的突破性和傳播性,實作節目形式和種類的擴容。也正是源于這種追求。

憑借着這些符号,貓晚一點點搭建起在大衆語境裡的IP認知。而在此基礎上,無論是這些符号還是貓晚本身,始終求變、追求新鮮感的内容基調,轉化為IP本身的生命力和成長力。

“隻有貓晚才能超越貓晚”

六年來,每年貓晚結束的夜裡十一點半,貓晚執行PMO任娜都要哭一鼻子,因為前期壓力太大卻必須繃到最後。這個所謂“前期”,代表着長達半年甚至大半年的籌備階段。

今年貓晚就是從3月開始運作的。“凸顯引流也好,商業價值也好,還要凸顯整個阿裡企業的文化,甚至是社會上提倡的很多正能量,這些東西全部都要融入在直播裡。”連續三年更換導演團隊,在今年中标的總導演侯捷看來也相當必要,因為這台晚會真的把她的創意“掏空了”。

貓晚六年的國民記憶進化論

不隻是負責人,圍繞着貓晚,淘系和優酷會搭建起一個深度關聯全系統的團隊。以今年為例,貓晚集結了全系超3500人,以七大團隊推動項目。

這樣的大兵團作戰一方面是保證了貓晚的執行力,相比其他晚會委托制作的方式完成度要更高。另一方面,不同團隊之間的關聯也帶動多元價值共振。

比如阿裡技術團隊,就将每年的貓晚舞台當做一次技術秀場。此前如2017年,貓晚是通過AR+VR技術,讓盧靖姗等明星“穿越”到觀衆家裡;2019年實作跨屏雙向互動,觀衆可以與明星一起參與遊戲。而今年,不但推出了橫屏+豎屏的雙導播系統,更有首次應用到晚會之中的“迷妹之眼”,在直播程序中無論橫豎屏怎麼轉,享受CV明星直拍的視角不變。

全系關聯的團隊,讓貓晚具有了迥異于其他晚會的基點,這樣的環境也為參與的藝人明星制造了精制和打磨内容的空間。

一般晚會的彩排、表演會占用藝人兩天時間,而貓晚人均達到了5天,如孟佳、王霏霏和林允為了熟悉魔術更在5日晚上就到了上海;還有如張藝興在繁忙通告下兩次飛上海彩排;陳奕迅、熊黛林、魔術師文沛然等港台藝人更在此前經曆了14天隔離。

貓晚六年的國民記憶進化論

“幸運的是,貓晚6年來已經形成了一定的IP影響力,藝人也願意給出最大的誠意來配合。”讓演員們永遠把貓晚舞台當做最優選,讓貓晚定節目有了更大選擇空間,一個良性循環已經跑通。

138位藝人、3500人團隊的通力配合,讓貓晚有了打造國民記憶、制造文化符号的底氣,也有了“隻有貓晚,才能超越貓晚”的判斷。

用任娜的話說:“希望給廣大的使用者帶來一種‘哇’的感覺,希望每一年都讓大家對貓晚的期待持續的更新,然後在貓晚上見到一些前所未有的東西。”

貓晚六年的國民記憶進化論

六年貓晚

打通情感與價值認同

貓晚團隊對這台晚會的定位很清晰:行業的上司者。

“我們既然已經做了第一個,作為先行者我們非常願意、也有信心能夠帶領這樣的商業性晚會再上一個台階。”蔺志強如是說。或許六年前,貓晚項目組都不會想到,自己所組織的貓晚會走到第六個念頭,更不會想到他們的榮譽會成為那麼多人的記憶錨點。

一方面是制造記憶,張藝興的披風、陳奕迅的未來電台,這些經典場面将在未來與2020這個年份深度綁定;另一方面是承載記憶,将諸多2020的内容定格在這一晚,水果姐的新歌從此多了個“貓晚”XR版,“姐姐”孟佳和王霏霏則進入魔術圈繼續“乘風破浪”。

貓晚六年的國民記憶進化論

更進一步,貓晚實則打通了使用者的經曆和情感認知,從内容到核心獲得深度認同。

應該看到,貓晚的主題曆年都有着社會性訴求。去年,41位明星為21個縣的公益扶貧助力,甚至與主播、縣長一同現身直播間為農産品“帶貨”,在扶貧關鍵之年發聲。而今年,貓晚則把教育作為其公益性出口。海南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灣嶺學校的校長包瑞、四川省涼山州美姑縣龍門鄉千哈村國小校長陳冠來到貓晚的舞台上,以個人紮根鄉村教育的經曆傳遞責任與愛。

而對于更廣大的閱聽人來說,2020年的疫情也給每個人帶來了艱難時光。在這期間以音樂撫慰人心走紅的6歲南京女孩MiuMiu,以清脆童聲在貓晚舞台唱起《世界上唯一的花》;舞台一側,與她合奏的是郎朗和懷孕的妻子吉娜。年輕的和孕育中的生命,似乎讓人看得到希望。

貓晚六年的國民記憶進化論

一群人的努力,由此漸漸成為一代人的記憶。

從内容舞台、消費場景再到價值平台,整個貓晚情景的搭建,不斷豐富着這台一年一度的晚會難以取代的多元價值,并通過融合當年度的事件和需求成為每一年的“獨一無二”。也正是這種多元度的IP價值鍊,建構起貓晚長期主義的品牌訴求。

走過六年,貓晚的熱度和大衆認知依然處于上升曲線,将在未來的更多年份裡成為國民記憶的錨點。在這條路上,貓晚想要超越的隻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