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蘇則之膝,非佞人之枕也",聊一聊曹操篡漢的重要謀士——董昭"挾天子以令諸侯""建封五等"進位魏公餘論

"蘇則之膝,非佞人之枕也",聊一聊曹操篡漢的重要謀士——董昭"挾天子以令諸侯""建封五等"進位魏公餘論

曹操篡代漢室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獲得很多人的支援。其中有一個人非常重要,僅在篡漢的方面,甚至可以說是最重要的謀士,那就是董昭。董昭有兩條計策幫助曹操篡漢,分别幫助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以及進位魏公。也正因為董昭對東漢朝廷的徹底背叛,讓他在傳統士大夫眼中的形象非常惡劣,被同僚斥責為佞臣。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董昭這個人。

"蘇則之膝,非佞人之枕也",聊一聊曹操篡漢的重要謀士——董昭"挾天子以令諸侯""建封五等"進位魏公餘論

<h1 class="pgc-h-arrow-right">"挾天子以令諸侯"</h1>

提到曹操集團在亂世中采取什麼戰略,很多人會想到"挾天子以令諸侯"。雖然曹操集團的戰略不止于此,但是這個戰略确實是最鮮明的。說起"挾天子以令諸侯",很多人也是第一想到毛玠這個人物,認為毛玠是提出者。這一點倒是不假,但是在這個戰略上,毛玠卻不是出力最多、成效最著的人。那麼誰才是這個人物呢?就是小編要說的董昭。

"蘇則之膝,非佞人之枕也",聊一聊曹操篡漢的重要謀士——董昭"挾天子以令諸侯""建封五等"進位魏公餘論

董昭原先和曹操沒有什麼關系,早先他是袁紹的部下,在袁紹與公孫瓒之間的"界橋之戰"中,董昭還幫助袁紹穩定軍心大亂的巨鹿郡,被任命為魏郡太守。後來董昭因為弟弟董訪在張邈軍中的緣故(袁紹與張邈不合)被袁紹猜忌,自以為使者到東漢朝廷,又被河内太守張楊扣留。

"蘇則之膝,非佞人之枕也",聊一聊曹操篡漢的重要謀士——董昭"挾天子以令諸侯""建封五等"進位魏公餘論

我們看董昭早期經曆與曹操并無關系,如果非要說有關系的話,隻有一點:董昭是兖州人,而曹操領兖州牧。或許是因為這個原因,董昭在心中十分偏向曹操。曹操希望與東漢朝廷聯絡,張楊攔截使者,董昭因為曹操是"天下之英雄也",勸張楊結交曹操;董昭又以曹操的名義寫信給控制漢室的李傕、郭汜等董卓舊部,曹操也借機送給張楊禮物,終于建立與中央的聯絡。

"蘇則之膝,非佞人之枕也",聊一聊曹操篡漢的重要謀士——董昭"挾天子以令諸侯""建封五等"進位魏公餘論

東漢興平二年(即公元195年),漢獻帝從李傕、郭汜手中逃出來,暫時居住在河東安邑。這個時候董昭選擇脫離張楊,到東漢朝廷中成為議郎,一個閑散小官,但是距離權力中心比較近。此時控制東漢朝廷的人物分别是韓暹、楊奉、董承、張楊。他們之間互相不合。而在這四個人當中,董昭誰也不看好,就中意兖、豫一帶迅速擴張的曹操。

"蘇則之膝,非佞人之枕也",聊一聊曹操篡漢的重要謀士——董昭"挾天子以令諸侯""建封五等"進位魏公餘論

董昭"重操舊業",代替曹操給楊奉寫書信,假裝曹操是楊奉的盟友,幫助曹操争取進入洛陽朝見的機會。而後董昭與曹操見面,提出将漢獻帝遷移許縣的建議,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具體計劃。這個建議取得曹操的認可,但是駐兵在梁縣的楊奉是一個巨大阻礙。

"蘇則之膝,非佞人之枕也",聊一聊曹操篡漢的重要謀士——董昭"挾天子以令諸侯""建封五等"進位魏公餘論

為此董昭又提出一個建議:以洛陽無糧、魯陽靠近許縣友善運輸為由,先将東漢朝廷轉移到魯陽,越過梁縣的楊奉的兵馬,然後遷都許縣。從曹操進入洛陽,到将東漢朝廷轉移許縣,幾乎完全是由董昭主導(除了丁沖給曹操寫信,也建議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僅在這個戰略上,董昭比毛玠更加重要。

"蘇則之膝,非佞人之枕也",聊一聊曹操篡漢的重要謀士——董昭"挾天子以令諸侯""建封五等"進位魏公餘論

<h1 class="pgc-h-arrow-right">"建封五等"進位魏公</h1>

除了"挾天子以令諸侯"以外,董昭對曹操篡漢的另外一條重要計策就是"建封五等"。更加明确來說就是恢複先秦時期的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的爵制。在當時兩漢承襲秦朝時期的二十等爵,皇帝、親王之後就是徹侯,後因避諱劉徹改名列侯。

"蘇則之膝,非佞人之枕也",聊一聊曹操篡漢的重要謀士——董昭"挾天子以令諸侯""建封五等"進位魏公餘論

劉邦在"白馬之盟"中規定非劉者不王,非功者不侯。曹操并非漢室宗親,自然沒有封王的權力;曹操的"功勞"足以被封為列侯,事實上也是如此。但是列侯最高也隻有縣侯,而且隻有食邑的待遇沒有執政的權力。曹操迫切地需要一個提升個人政治權利的方法,邁上更高的台階,董昭提出的恢複五等爵位的建議正好滿足曹操的需求。

"蘇則之膝,非佞人之枕也",聊一聊曹操篡漢的重要謀士——董昭"挾天子以令諸侯""建封五等"進位魏公餘論

董昭勸說曹操的理由也很簡單甚至露骨:"人臣匡世,未有今日之功。有今日之功,未有久處人臣之勢者也。"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已經是位極人臣,這個時候曹操需要更進一步,一方面是曹操個人的野心使然,另一方面也是他正處于騎虎難下的位置。董昭勸說曹操策劃擁有自己的土地封國和官僚系統,名義上"以自藩衛",實則也是脫離東漢朝廷管控,取得更加獨立的位置。

"蘇則之膝,非佞人之枕也",聊一聊曹操篡漢的重要謀士——董昭"挾天子以令諸侯""建封五等"進位魏公餘論

曹操當然同意董昭的建議,但是他還要面臨朝中的阻力,比如說當初作為曹操的部下和同僚,而後卻因為立場不同成為政敵的荀彧。果然荀彧反對這個建議,勸告曹操"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也引來曹操的報複或者說打擊。曹操借口南征孫權,表情荀彧在谯縣勞軍,将其調離朝廷強留在壽春;然後送給荀彧一個空食盒,逼迫荀彧自殺。荀彧自殺之後,曹操果然進位魏公,初步建立了魏國,擁有自置官僚、豐滿羽翼的權力。

"蘇則之膝,非佞人之枕也",聊一聊曹操篡漢的重要謀士——董昭"挾天子以令諸侯""建封五等"進位魏公餘論

<h1 class="pgc-h-arrow-right">餘論</h1>

從董昭整個人生經曆來看,他對東漢朝廷實無忠誠和貪戀的表現,雖然有過在朝中作為議郎的舉動,但也是為了脫離張楊,或許還有作為曹操的内線的目的。董昭為曹操提出并且運作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戰略,名義上幫助漢獻帝脫離楊奉、韓暹、董承等人的控制(畢竟這些人也不能算是大漢純臣),幫助東漢朝廷在許縣重建并且恢複秩序,但是卻陷于曹操的嚴密控制之下,再也沒有脫離魔掌的機會。

"蘇則之膝,非佞人之枕也",聊一聊曹操篡漢的重要謀士——董昭"挾天子以令諸侯""建封五等"進位魏公餘論

而後恢複五等爵位的建議,更是幫助曹操制造出逐漸篡代的台階,從魏公、魏王到曹丕取代漢室成為皇帝,魏公是理論上的第一個台階。這也是曹操和荀彧徹底決裂的原因。

"蘇則之膝,非佞人之枕也",聊一聊曹操篡漢的重要謀士——董昭"挾天子以令諸侯""建封五等"進位魏公餘論

董昭使用渾身解數幫助曹氏篡漢,在傳統士人眼中自然也成為一個奸佞之人。在《三國志·魏書·蘇則傳》中就有一則記載。董昭和蘇則同為曹魏侍中,不同的是蘇則對漢室仍然有非常濃重的情懷。有一次董昭把頭放在蘇則的腿上休息,蘇則将董昭推下去,并且斥責說:"蘇則之膝,非佞人之枕也。"不過董昭畢竟是曹氏篡漢的重要人物,而蘇則則以剛直見憚,屢次對曹丕直言進谏。董昭後來成為司徒,位列三公;而蘇則卻出外為東平相,被擠出政權中心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後漢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