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德宗李适的精彩人生

作者:迷茫的憂傷

唐德宗李适(kuò)(742年5月27日-805年2月25日),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唐朝第九位皇帝(除武則天和唐殇帝外,779年6月12日-805年2月25日在位),唐代宗李豫長子,母為睿真皇後沈氏。

貞元二十一年(805年),李适于會甯殿駕崩,年六十四,在位二十七年。谥号神武孝文皇帝,廟号德宗,葬于崇陵。

那麼今天小編就來說說,唐德宗李适的精彩人生,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唐德宗李适的精彩人生

唐德宗李适的生平簡介

早年經曆

天寶元年四月十九日(742年5月27日),李适出生于長安大内的東宮中。是唐肅宗李亨的長孫、唐代宗李豫的長子,母為睿真沈皇後。同年十二月,拜特進,封奉節郡王。

天寶十四載(755年)的十一月,李适十四歲時,爆發了安史之亂。次年長安失守,唐玄宗出逃四川,天下陷于大動亂之中。李适和其他皇室成員一起飽嘗了戰亂和家國之痛,也親身經曆了戰火的洗禮和考驗。

唐德宗李适的精彩人生

儲君元帥

寶應元年(762年)四月,代宗即位。五月,委任李适為天下兵馬元帥,改封魯王,肩負起與安史叛軍最後決戰的使命。同年八月,改封雍王。十月,出鎮陝州。

寶應二年(763年),安史之亂平定,李适因功拜為尚書令,實封食邑二千戶,和平叛名将郭子儀、李光弼等八人一起被賜鐵券。

廣德二年(764年)正月,李适以長子身份被立為皇太子,并于二月舉行冊禮。

唐德宗李适的精彩人生

登基為帝

大曆十四年(779年)五月,代宗病逝于長安宮中。李适即位,時年三十八歲,即唐德宗。李适在居喪期間,一切行為都遵照立法規定。他曾經召韓王李迥進餐,隻吃馬齒羹,不放鹽和乳酪。

建中元年(780年)正月,群臣為李适上尊号“聖神文武皇帝”。

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變”爆發,叛亂的泾原軍占據長安,李适出逃奉天(今陝西乾縣)。後依靠大将李晟、渾瑊等平亂。興元元年(784年),李适回到長安。同年,河中節度使李懷光與部分宦官、藩鎮将領沖突激化,舉兵反叛,李适派渾瑊與河東節度使馬燧、鎮國節度使駱元光等率軍讨伐,于次年八月平定叛亂。

經曆數次的變亂之後,李适開始委任親信宦官為禁軍統帥,并在全國範圍内增收間架、茶葉等雜稅,導緻民怨日深。他對藩鎮多事姑息,晚年對淮西鎮用兵失利,緻使藩鎮的勢力日漸增強。

除此之外,李适在位時,曾根據宰相李泌的建議,北和回纥、南和南诏、西結大食、天竺,打擊吐蕃,成功扭轉對吐蕃的戰略劣勢,為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創造了較為有利的外部環境。

唐德宗李适的精彩人生

患病去世

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初一,各宗室、外戚都前來宮中向李适祝賀,唯獨太子李誦因病無法前來,李适因而流淚哀歎,自此一病不起,在二十多天中,内宮與外廷訊息中斷。正月二十三日(2月25日),李适在長安會甯殿駕崩,享年六十四歲。九月一日,群臣為其上谥号神武孝文皇帝,廟号德宗。十月十四日,葬于崇陵。

唐德宗李适的精彩人生

唐德宗李适的詩詞作品有哪些?

1、《中和節日宴百僚賜詩》

韶年啟仲序,初吉諧良辰。肇茲中和節,式慶天地春。歡酣朝野同,生德區宇均。雲開灑膏露,草疏芳河津。歲華今載陽,東作方肆勤。慚非熏風唱,曷用慰吾人。

2、《中和節賜百官燕集因示所懷》

至化恒在宥,保和茲息人。推誠撫諸夏,與物長為春。仲月風景暖,禁城花柳新。芳時協金奏,賜宴同群臣。絲竹豈雲樂,忠賢惟所親。庶洽朝野意,曠然天地均。

3、《重陽日賜宴曲江亭,賦六韻詩用清字》

早衣對庭燎,躬化勤意誠。時此萬機暇,适與佳節并。曲池潔寒流,芳菊舒金英。乾坤爽氣滿,台殿秋光清。朝野慶年豐,高會多歡聲。永懷無荒戒,良士同斯情。

4、《九月十八賜百僚追賞因書所懷》

雨霁霜氣肅,天高雲日明。繁林已墜葉,寒菊仍舒榮。懿此秋節時,更延追賞情。池台列廣宴,絲竹傳新聲。至樂非外獎,浃歡同中誠。庶敦朝野意,永使風化清。

5、《送徐州張建封還鎮》

牧守寄所重,才賢生為時。宣風自淮甸,授钺膺藩維。入觐展遐戀,臨軒慰來思。忠誠在方寸,感激陳情詞。報國爾所向,恤人予是資。歡宴不盡懷,車馬當還期。谷雨将應候,行春猶未遲。勿以千裡遙,而雲無己知。

6、《麟德殿宴百僚》

憂勤承聖緒,開泰喜時康。恭己臨群後,垂衣禦八荒。務閑春向暮,朝罷日猶長。紫殿初筵列,彤庭廣樂張。成功歸輔弼,緻理賴忠良。共此歡娛事,千秋樂未央。

7、《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

獻歲視元朔,萬方鹹在庭。端旒揖群後,回辇閱師貞。彩仗宿華殿,退朝歸禁營。分行左右出,轉旆風雲生。曆曆趨複道,容容映層城。勇餘矜捷技,令肅無喧聲。眷此戎旅節,載嘉良士誠。順時傾宴賞,亦以助文經。

唐德宗李适的精彩人生

8、《中和節賜群臣宴賦七韻》

東風變梅柳,萬彙生春光。中和紀月令,方與天地長。耽樂豈予尚,懿茲時景良。庶遂亭育恩,同緻寰海康。君臣永終始,交泰符陰陽。曲沼水新碧,華林桃稍芳。勝賞信多歡,戒之在無荒。

9、《三日書懷因示百僚》

佳節上元巳,芳時屬暮春。流觞想蘭亭,捧劍得金人。風輕水初綠,日晴花更新。天文信昭回,皇道頗敷陳。恭己每從儉,清心常保真。戒茲遊衍樂,書以示群臣。

10、《重陽日中外同歡,以詩言志,因示群官》

炎節在重九,物華新雨餘。清秋黃葉下,菊散金潭初。萬實行就稔,百工欣所如。歡心暢遐迩,殊俗同車書。至化自敦睦,佳辰宜宴胥。锵锵間絲生,濟濟羅簪裾。此樂匪足耽,此誠期永孚。

11、《重陽日即事》

令節曉澄霁,四郊煙霭空。天清白露潔,菊散黃金叢。寡德荷天贶,順時休百工。豈懷歌鐘樂,思為君臣同。至化在亭育,相成資始終。未知康衢詠,所仰惟年豐。

12、《豐年多慶,九日示懷》

爽氣肅時令,早衣聞朔鴻。重陽有佳節,具物欣年豐。皎潔暮潭色,芬敷新菊叢。芳尊滿衢室,繁吹凝煙空。惠合信吾道,保和惟爾同。推誠至玄化,天下期為公。

13、《七月十五日題章敬寺》

招提迩皇邑,複道連重城。法筵會早秋,駕言訪禅扃。嘗聞大仙教,清淨宗無生。七物匪吾寶,萬行先求成。名相既雙寂,繁華奚所榮。金風扇微涼,遠煙凝翠晶。松院靜苔色,竹房深磬聲。境幽真慮恬,道勝外物輕。意适本非說,含毫空複情。

14、《中春麟德殿會百僚觀新樂詩一章,章十六句》

芳歲肇佳節,物華當仲春。乾坤既昭泰,煙景含氤氲。德淺荷玄贶,樂成思治人。前庭列鐘鼓,廣殿延群臣。八卦随舞意,五音轉曲新。顧非鹹池奏,庶協南風熏。式宴禮所重,浃歡情必均。同和諒在茲,萬國希可親。

15、《九日絕句》

禁苑秋來爽氣多,昆明風動起滄波。中流箫鼓誠堪賞,讵假橫汾發棹歌。

唐德宗李适的精彩人生

如何客觀的評價唐德宗李适?

唐德宗李适在位26年,前期,他大有圖強複興的雄心壯志。即位之初,李适以強明自任,堅持信用文武百官,嚴禁宦官幹政,用楊炎為相,廢租庸調制,改行“兩稅法”,頗有一番中興氣象。

但是,德宗采取的很多措施并沒有取得預想的效果。安史之亂過後,唐帝國已經積重難返,内外沖突突出。雖然一些措施初見成效,但是德宗也是以付出了沉重代價。當改革遭遇挫折後,德宗的雄心壯志被戰亂消磨殆盡。

後期,德宗心胸狹隘、猜忌忠臣、貪婪成性、不思進取。唐朝雖然政局穩定,但是不可避免地繼續衰落。

唐德宗李适的精彩人生

相關話題:為什麼說唐德宗李适是一位充滿了沖突和悲劇色彩的皇帝?

廣德二年(764)正月,李适以長子身份被立為皇太子,并于二月舉行冊禮。大曆十四年(779)五月,代宗病逝于長安宮中。身為皇太子的李适遵照父皇遺诏柩前即位,就是曆史上的唐德宗。

德宗在位整整26年,要用他遺诏中所說,就是“二十有七載”,這是虛指。唐朝皇帝中,比他在位時間長的隻有高宗和玄宗,太宗也不過在位23年;在他之後,再沒有哪個唐朝皇帝比他在位時間長。

德宗登基以後次年改元。他在位期間,共使用了三個年号:建中(4年)、興元(1年)、貞元(21年)。

青少年時代的動蕩生活使德宗深知安定的可貴,他登基以後,大有圖強複興的雄心壯志。即位之初,為了實作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實施革新,果敢有為。但是,德宗采取的很多措施都因為安史之亂後唐帝國的積重難返而收效甚微,有的盡管粗見成效,但也為此付出了沉重代價。當德宗的一番改革遭遇挫折後,他的雄心竟然消失殆盡。德宗一生中,無論是性格還是行動,都充滿了沖突和悲劇色彩。

沖突之一:由即位之初信任宰相演變為對大臣的猜忌,并形成了拒谏飾非、剛愎自用的性格。

朝廷之上頻頻發生人事變動,尤其是頻繁地更換宰相,使德宗在位時期的朝政,即使偶爾能夠呈現令人鼓舞的新氣象,也都不過是昙花一現而無法保持下去。人事的紛争使德宗徒有宏圖壯志,而不能實作救國興邦。

唐德宗李适的精彩人生

沖突之二:由武力削藩轉而變為對藩鎮姑息。

德宗即位後,一直試圖削奪擁兵自重的地方藩鎮節度使的權力。為此,他不惜使用武力。

建中二年(781)正月,河北成德鎮(駐守恒州,今河北正定)節度使李寶臣病死。按照以往藩鎮節度使死後将職位和土地傳給子孫的規矩,他的兒子李惟嶽上表請求繼承父位。德宗早想革除藩鎮父子相傳、不聽命朝廷的弊端,堅決拒絕了這一要求。魏博節度使田悅、淄青節度使李正己、山南節度使梁崇義為了他們共同的利益和李惟嶽密謀聯手,準備以武力抗拒朝廷。德宗征調京西防秋兵萬餘人戍守關東,并親自在長安設宴犒勞征讨兵馬,打響了武力削藩的戰役,并在最初階段取得了巨大成果:淄青李正己病死後,他的兒子李納被打得大敗,李惟嶽被其部将王武俊殺死,隻有田悅在魏州負隅頑抗。成德鎮的大将張忠和投降,德宗任命他為成德節度使。但是,德宗在削藩過程中,利用藩鎮打藩鎮,導緻了參與朝廷削藩戰役的幽州節度使朱滔等人的不滿。結果,形勢發生逆轉。建中三年(782)底,盧龍節度使朱滔自稱冀王、成德王武俊稱趙王、淄青李納稱齊王、魏博田悅稱魏王,“四鎮”以朱滔為盟主,聯合對抗朝廷。

同時,淮西節度使李希烈也自稱天下都元帥、太尉、建興王(不久又稱楚帝),與四鎮勾結反叛。戰火一下從河北蔓延到河南,而且東都告急。建中四年(783)十月,德宗準備調往淮西前線平叛的泾原兵馬途經長安時,因為沒有得到夢寐以求的賞賜,加上供應的飯菜又都是糙米和素菜,士兵發生了嘩變,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泾師之變”。德宗倉皇出逃到奉天(今陝西乾縣),成為唐朝繼玄宗、代宗以後又一位出京避亂的皇帝。泾原兵馬擁立朱滔的兄長、曾擔任泾原軍統帥的朱泚,稱大秦(後改為漢)帝,年号應天。朱泚進圍奉天,前線李晟、朔方節度使李懷光等軍從河北撤軍勤王,德宗的削藩之戰被迫終止。

唐德宗李适的精彩人生

興元元年(784)正月,德宗痛下“罪己诏”,聲明“朕實不君”,公開承擔了導緻天下大亂的責任,表示這都是自己“失其道”引起的。德宗在诏書中宣布,李希烈、田悅、王武俊、李納等人叛亂是因為自己的失誤,所謂“朕撫禦乖方,緻其疑懼”,故而赦免了這些叛亂的藩鎮,表示今後“一切待之如初”。除了朱泚以外,甚至連朱滔也予以寬大,許其投誠效順。從此,開始調整了對藩鎮用兵的政策。王武俊、李納、田悅見到大赦令,取消了王号,上表謝罪。二月,由于朔方節度使李懷光聯絡朱泚反叛,德宗又不得不再次逃往山南西道的梁州(今陝西漢中)避亂。一直到七月,德宗才因為李晟在五月打敗朱泚收複京師而重返長安,結束了颠沛流亡的生活。

貞元元年(785)秋,馬燧收複河中,李懷光兵敗自殺,第二年四月,淮西将陳仙奇殺李希烈投降,德宗就任命陳仙奇為節度使。七月,淮西兵馬使吳少誠殺陳仙奇,德宗又以吳為節度使留後。

顯然,德宗在遭受削藩的挫折以後,特别是由于引發了“四王二帝”事件與“泾師之變”,他對藩鎮由強硬的武力轉為姑息。據說,德宗在離開京城時,曾打算逃亡成都,說明他在朱泚反叛以後對自己能否重回京師感到絕望,對能否消滅叛亂的藩鎮和長安的朱泚感到前景渺茫。如果不是李晟和山南西道節度使嚴震的勸阻,他也許會真的遠逃四川了。德宗一旦遭受挫折立即銳氣大傷的狀況,從他對待藩鎮的态度上可見一斑。德宗對待藩鎮态度的轉變,使登基以來解決藩鎮問題的大好形勢和良好機遇,也轉瞬即逝。藩鎮割據專橫,遂成積重難返。

唐德宗李适的精彩人生

沖突之三:對内廷宦官由即位之初的“疏斥”轉而變為後來的委重,以宦官掌握神策禁軍和擔任監軍成為制度。

德宗的父親代宗,因為是由宦官擁立,是以對宦官很是優寵,特别是派往各地出使的宦官,任由其公開索賄、大肆搜刮。德宗為皇太子時就很清楚其中的弊端,是以即位伊始,就下決心加以整治。在剛剛即位的當年閏五月,德宗派宦官往淮西給節度使李希烈頒賜旌節。此人回京後,德宗得知,李希烈不僅送了他700匹缣、200斤黃茗,還送了他駿馬和奴婢。德宗大怒,将其杖責六十以後又處以流刑。此事傳出京城,那些奉使出京還沒有回來的,都悄悄地把禮品扔到山谷之中,沒有收到禮品的就再不敢亂來了。不僅如此,在即位的當月,他還将暗懷異圖的宦官劉忠翼賜死。

德宗即位後,總的情況是“疏斥宦官”而親近朝廷官員的。但在遭遇“泾師之變”出逃避難的過程中,德宗逐漸改變了對宦官的态度。原因是他信賴的禁軍将領在叛軍進城時竟然不能召集到一兵一卒保衛宮室,而他倉促逃亡時身邊最可以依靠的,竟然是自己在東宮時的内侍宦官窦文場和霍仙鳴及其所率的百餘名宦官。窦文場和霍仙鳴的忠心可依與朝廷武将的難以依靠給德宗以深深的刺激。逃亡避亂,使德宗還進一步思考,皇帝絕對不能沒有自己的近衛親軍,而且這支近衛親軍傳遞朝廷官員不能使自己放心的時候,由宦官掌領也就和自己親領沒有什麼差別了。慢慢地,德宗開始将統領禁軍的事宜傳遞窦文場和霍仙鳴等人,說明他已經開始改變了即位之初疏斥宦官的态度。興元建于貞元十九年(803)的華嚴寺塔元年(784)十月,也就是德宗重返京師剛三個月,就将神策軍分為左右兩廂,同時以窦文場和霍仙鳴(一開始為另外一個宦官王希遷)為監神策軍左、右廂兵馬使,開啟了宦官分典禁軍的先河。神策軍自德宗重返長安以後,駐紮在京師四周和宮苑之内,成為比羽林軍、龍武軍更加重要的中央禁軍和精銳機動武裝部隊。貞元二年(786),唐德宗将神策軍左右廂擴建為左、右神策軍,窦文場等宦官仍然擔任監軍,稱為“監勾當左、右神策軍”,反映出對宦官的信賴和寵重。到貞元十二年(796)六月,德宗又設立了左、右神策軍護軍中尉,分别由窦文場和霍仙鳴擔任,這一職務直接由皇帝授任,成為地位高于神策軍大将軍之上的實際統帥。從此,神策軍的統率權掌握在宦官手中。在貞元十一年(795)五月,德宗還将宦官任各地藩鎮監軍的辦法固定下來,專門為擔任監軍使的宦官置印,不僅提高了監軍的地位,也使之制度化。

德宗對宦官态度的轉變,使宦官由刑餘之人而口含天憲,成為德宗以後政治中樞當中重要的力量。德宗以後的唐朝皇帝當中,像他的兒子順宗、孫子憲宗以及後來的敬宗、文宗等都是死于宦官之手。史學家往往把宦官專權稱為唐晚期政治腐敗和黑暗的表現之一,這一狀況的最終形成,與德宗對宦官态度的改變有直接的關系。

唐德宗李适的精彩人生

沖突之四:由即位初期的節儉和禁止各地進獻轉變為喜歡财物與大肆聚斂。

德宗即位之初,就在任命崔佑甫為相的兩天後,诏告天下,停止諸州府、新羅、渤海歲貢鷹鹞。又隔一天,德宗又诏山南枇杷、江南柑橘每年隻許進貢一次以供享宗廟,其餘的進貢一律停止。幾天後,他連續頒布诏書,宣布廢止南方一些地方每年向宮中進貢奴婢和春酒、銅鏡、麝香等;禁令天下不得進貢珍禽異獸,甚至規定銀器不得加金飾。為了顯示自己的決心,他又下令将文單國(今寮國)所獻32頭舞象,放養到荊山之陽;對那些專門供應皇帝狩獵的五坊鷹犬更是統統一放了之。同時,還裁撤了梨園使及伶官之冗食者300人,需要保留者均歸屬到太常寺。為了顯示皇恩浩蕩,他诏令放出宮女百餘人。德宗的改作,的确顯示出新君登臨大寶以後的新氣象。

但是,自從因朱泚事變出逃奉天以後,他似乎意識到錢财的重要性,也開始改變了态度。從這時起,他不僅開始喜歡錢财,而且還主動地要求地向他進貢。此外,德宗還經常派中使宦官直接向政府各衙門以及地方公開索取,稱為“宣索”。貞元年間擔任宰相的陸贽,因為拒絕所有來京城辦事的官員的禮物,德宗還派人開導他,不要太過清廉,對人家的禮物一律拒絕是不通人情世故,像馬鞭、鞋帽之類的小禮物,收受一點也無關緊要。

從禁止地方額外進貢到大肆聚斂錢财,德宗不僅改變了他的财政政策和用人政策,也給他的治國為君之道帶來了不良名聲。

德宗在位前後施政風格出現的巨大反差和沖突,一方面說明了這位自幼生于安逸後又飽經亂離的壯年天子的政治品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大唐帝國在這一曆史時期的政治面貌。

唐德宗李适的中醫貢獻是什麼?

唐德宗皇帝(742-805年)。自撰《貞元集要廣利方》五卷,書中有方五百八十六首。是書未見行世,後世之《醫心方》、《證類本草》等均有引文。

唐德宗李适的精彩人生

唐德宗李适的父親是誰?

唐代宗李豫(727年1月9日-779年6月10日),初名李俶[chù],隴西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人。唐朝第八位皇帝(除武則天和唐殇帝外,762年5月18日-779年6月10日在位),唐肅宗李亨長子,母為章敬皇後吳氏。

李豫為人仁孝溫恭,最初以皇孫身份受封廣平王。安史之亂時随父前往靈武,肅宗稱帝後,被拜為天下兵馬大元帥,作為名義上的唐軍統帥,先後收複長安、洛陽,相繼進封楚王、成王。乾元元年(758年),被冊立為皇太子。

寶應元年(762年),李豫被宦官李輔國等擁立為帝,并于同年平定安史之亂。廣德元年(763年),吐蕃攻占長安,李豫出逃陝州,随後起用名将郭子儀擊破吐蕃,又平定仆固懷恩之亂。在位時期,定計誅殺權宦李輔國、魚朝恩及宰相元載,流放宦官程元振;改革漕運、鹽價、糧價等,任用楊绾為相,緻力于安定社會,發展生産。

大曆十四年(779年),李豫于大明宮紫宸内殿崩逝。谥号睿文孝武皇帝,廟号代宗,葬于元陵。

唐德宗李适的精彩人生

唐德宗李适的母親是誰?

睿真皇後(729年~?)沈氏,名字不詳(相傳名為沈珍珠,實則無載),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官宦世家出身。堂伯沈從道為《書史會要》記載的唐代書法家,曾任冀州刺史,廣平郡太守。沈氏的父親沈易直生前曾任大理正,後被追贈為秘書監,又被唐德宗追贈為太師。

開元末年,沈氏以良家子身份被選進東宮,太子李亨将沈氏賜給當時的皇長孫李俶(後改為李豫)。742年,沈氏在長安皇宮大内的東宮為15歲的廣平王李俶生下皇長曾孫李适,即日後的唐德宗。

755年,安史之亂中玄宗倉皇出逃,而沈氏以及部分宗親未能有幸随駕出逃。756年,李豫收複洛陽,于掖庭宮中見到沈氏,其收複北地重任在身,沒有迎回長安,遂李豫将沈氏安排在洛陽。然而不想洛陽再次陷落,沈氏從此下落不明,生死未蔔。

762年,唐代宗即位,同年收複洛陽,并未得到沈氏下落,是以下旨尋找沈氏。

779年,唐代宗去世,李适繼位為唐德宗,冊封生母沈氏為皇太後,冊封儀式上,德宗及大臣對着空氣跪拜,可謂“子欲養而親不待”,朝臣都為之哭泣。

公元805年,沈氏的曾孫唐憲宗即位,追尊沈氏為太皇太後,上谥号為睿真皇後,認為沈氏已死,為其發喪,葬衣冠冢,神位主祔代宗廟以祭祀。

唐德宗李适的精彩人生

唐德宗李适的皇後是誰?

昭德皇後(?~786年),王姓,益州新都(僅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唐朝時期皇後,秘書監王遇之女,母為郕國夫人鄭氏。

出身官宦世家,嫁給奉節郡王李适。上元元年,生下皇曾長孫李誦(唐順宗)。母憑子貴,特承寵異。寶應元年,冊封魯王嫔妃。大曆十四年,冊封淑妃,排在衆妃之首,行使皇後權力。泾原兵變,攜帶傳國玉玺,逃往奉天避難,随駕回歸長安。

貞元二年(786年),冊立皇後,病逝于兩儀殿,葬于靖陵,谥号昭德皇後。永貞元年。祔葬于崇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