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誠儒再發感慨,大牌導演都無權選演員了,資本決定到底用誰

10月27日,李誠儒老師的《戲儒人生》第八期上集已經可以線上觀看。在這一期當中,李誠儒老師聊警匪劇内容,繼而聊到了當年自己幫助導演在上百張照片當中選取女主角的事情。進而,李老師感慨,當年導演還是有角色演員的選取權力的,而如今,導演隻能安排一下拍攝、車輛和住宿了,真正決定演員選取問題的,成了影視資本。

李誠儒再發感慨,大牌導演都無權選演員了,資本決定到底用誰

在這一期當中,李誠儒老師并未沿着演員角色選取權的事情繼續往下說。在一部影視劇作品當中,一個角色,應該聘用哪位演員,曾經确實是導演說了算。而如今,随着影視資本市場的發展與壯大,導演的話語權已經被削減,确實出現了影視資方甚至于平台方決定演員人選的問題。這種新的現象,值得深入探讨一下。

影視資方和平台方在演員聘用上的話語權,顯然已經超過導演。這種現象,也主要出現在流量劇作品當中。李誠儒老師在節目當中感慨的,一億五千萬的投資壓在一位女演員身上,靠譜嗎?說的,其實就是不少的流量劇,就是為流量明星量身定制的,這些劇,不是以劇本為主導,而是以流量明星為主導的。流量明星之外,其它的影視内容,都是配菜罷了。而影視公司和部分平台要捧流量明星,也是處于市場盈利的考量。

李誠儒再發感慨,大牌導演都無權選演員了,資本決定到底用誰

對于影視資方而言,通過一部或者多部影視劇作品,去捧出屬于自家公司的明星藝人,顯然是商業運作上的考量。這麼做,即使一部或者連續幾部電視劇在播放成績和觀衆口碑上都不理想,但至少自己公司旗下的明星藝人獲得了知名度,甚至于有成為流量明星的可能性了。這麼下來,這批藝人,在其它商業活動當中,便獲得了更多的可能性。是以,從影視資方的角度講,它們搶奪了導演的演員選擇權,也是必然。

影視劇的播出平台方,對影視資方投拍的影視劇作品,在演員選取上,有建議和導向作用。在很多點傳播出平台當中,會基于演員的咖位等等因素,對電視劇作品進行評級。評級高的作品,會獲得更好的版權費用,市場推廣,和平台内部資源支撐等等。因為這個平台方的評級存在,是以很多資方非常尊重平台方的意見和建議,尤其願意采用平台方推薦的流量藝人。是以,影視劇播出的平台方,其實間接上實作了對于影視劇演員選取權上的把控。

李誠儒再發感慨,大牌導演都無權選演員了,資本決定到底用誰

目前,有一個新的現象,那就是大量的青年演員藝人,開始直接簽約平台方,成為平台方旗下的藝人。這麼一來,隻要在平台上播出的影視劇作品,均要考慮這些藝人的先選權。而無法簽約平台的青年藝人,甚至于真的出現了無戲可拍的局面。我們很多中年女性藝人抱怨說無戲可拍,這還是不夠真切的抱怨。那些沒有簽約平台,剛剛影視學院畢業的青年演員們,才是真的沒有戲拍,很多甚至于被動簽約,成為某些公司想要打造的流量藝人。

影視行業目前的狀态是,流量優先原則。什麼是流量優先呢?就是平台們開始運用流量大資料的方式,進行以往資料上的測算,那些流量指數高的藝人,必然獲得更好的影視資源,尤其是獲得平台方和影視資本方的青睐。而平台運用的流量大資料的運算,能夠算出的,隻有具體的資料。而這些資料,是有次元控制的。是以,不少青年藝人不得不制造自己的這些次元上的資料,進而獲得被選取的機會。

李誠儒再發感慨,大牌導演都無權選演員了,資本決定到底用誰

目前,網絡大資料運算演員藝人的網絡指數,最大的問題在于,很多形成資料的内容,可以進行運算,但是很多品質層面上的内容,則無法運算。一位演員,演技非常出色,演出的作品,也是品質非常之高。但是,其偏向文藝與深刻,沒有形成什麼流量資料。那麼,這樣的演員,是好演員呢,還是壞演員呢?在我們的網絡大資料當中,這樣的演員,屬于需要謹慎選取的演員,是不建議選取的。資料,無法測算品質,這是資料運算的大問題。

其實,無論是導演說了算,還是資本說了算,都存在自己的這樣那樣的問題。當然,讓導演說了算,等于把影視的創作權力還給創作者。可是,一部電視劇作品,導演出錢了嗎?沒有出錢的話,他能否保障為這部電視劇負責任呢?拍好了,成績歸導演。拍壞了,導演也沒有經濟上的責任。也正因如此,很多影視公司把演員的選擇權牢牢把控在自己手裡了。

李誠儒再發感慨,大牌導演都無權選演員了,資本決定到底用誰

在導演和資方之間,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第三者”存在,那就是制片人。制片人要雙向負責,向導演負責,也要向影視公司負責。目前,業内一直在探讨制片人制度,尤其是專業的制片人體系問題。很多導演和影視資方争執的權力,能否讓制片人這個角色去承擔?這是業内在普遍思考的問題。(文/馬慶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