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在塔利班占領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幾天後,對外宣布重建立立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
在24年前,塔利班同樣在占領整個阿富汗之後,将國名改為了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這個改變并不僅僅是名字上的改變,而是整個國家從上到下所有的政治組織形式的改變。
在第一次建立酋長國期間,塔利班尚未有任何作為的時候,就被美國以反恐的名義趕下了台。随後,在美國的扶持下,阿富汗建立共和國。
時至今日,塔利班再次掌握阿富汗,他們在世界各國的矚目下,仍然選擇建立酋長國,既讓人感到意外,又讓人覺得合理。
為什麼塔利班一直堅持建立酋長國,這與共和國有什麼樣的差別?為什麼塔利班執意要在阿富汗建立酋長國,這與他們的出身有關。

塔利班誕生發展于20世紀90年代。當時阿富汗因為抵抗蘇聯,國内産生了很多股勢力。在蘇聯人走了以後,這些勢力開始了争權奪利。阿富汗國内時局動蕩,民不聊生。
就在此時,一名叫奧馬爾的伊斯蘭宗教學生,在阿富汗南部拉起來了一支隊伍,由于這支隊伍都是由宗教學生組成,是以被人們稱為"塔利班"。
"塔利班"在阿富汗的普什圖語裡的意思就是指伊斯蘭宗教學校學生。它原本是不具有任何政治意義的,直到塔利班組織越來越強大。
1994年塔利班組織成立,兩年後,塔利班奪取了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的控制權,開始建立自己的政權。1997年,塔利班正式決定将阿富汗改為伊斯蘭酋長國。
塔利班之是以和酋長國有緊密聯系,是因為塔利班組織内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普什圖族人。
從塔利班建立到發展的過程中,普什圖族就一直牢牢地掌握着塔利班的上司權。而根據普什圖族的政權組織形式來看,他們推行的就是酋長制度。
什麼是酋長?根據如今的說法,就是對一定數量的人口進行管理的社會政治上司者,隻不過在各個國家曆史和文化中,這種政治上司者有不同稱呼和說法。
酋長除了擁有政治上司權外,很多時候,他也與祖先和神明有關。在如今的非洲和一些伊斯蘭國家裡,酋長在某種意義上就是神在人世間的代言人。
在伊斯蘭國家裡,酋長一詞最早在阿拉伯的曆史裡,被叫做埃米爾。伊斯蘭教的建立者穆罕默德,被穆斯林稱為真主唯一的使者,他死後,由于沒有事先規定好繼承人,導緻穆斯林内部,争權奪利。
後來艾蔔·伯克爾在角逐中獲勝,被衆多穆斯林承認,成為默罕默德的繼承人,也就是哈裡發。
艾蔔·伯克爾死後,歐麥爾·哈塔蔔成為第二任哈裡發,他在執掌強大的阿拉伯帝國時,将手底下的封建領主和一些強大的部落首領稱為埃米爾,意為統帥和長官的意思。
埃米爾雖然手握重權,但他并不是國家的上司者,更像是中世紀歐洲的公爵或者如中國周朝時期的諸侯一樣。
是以在如今的中東地區,一些徹底獨立的國家,如卡達和科威特等,都擁有自己的國家元首,元首又完全執掌權力,而不是如諸侯一樣,是以他們不再使用埃米爾一詞,國家稱呼上也就沒有酋長兩個字。
反而是阿聯酋,因為國家由7個或大或小的酋長國組成,國家最高權力由7個酋長聯合掌握,是以國家名稱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塔利班組織中的人基本都是普什圖族人,而普什圖人是阿富汗的主體民族,在"阿富汗人"定義為所有住在阿富汗地區的人之前,它的意思就是特指普什圖人。
阿富汗地處歐亞大陸的核心,戰略位置非常重要,是以在很長的曆史中,這一地區十分混亂。
18世紀時,普什圖人逐漸崛起,他們在1747年,建立了杜蘭尼王朝,統一的阿富汗國家開始形成。
此後普什圖人在阿富汗的政治中,基本占據着主要地位,一直統治着阿富汗地區。他們南征北戰,不斷開疆拓土,逐漸形成了今天阿富汗的疆域輪廓,直到英國人的到來。
19世紀時,英國人在全球建立了龐大的日不落帝國。他們依托印度,開始向中亞侵蝕。從19世紀30年代開始到20世紀初,英國人三次入侵阿富汗,但都在阿富汗人的激烈反抗中,慘遭失敗。
在英國人走後,阿富汗基本成為了美國與俄國較量的戰場。二戰結束後,蘇聯對阿富汗發動了長達十年的戰争。
在蘇聯人到來之後,本就在阿富汗各個部族争權奪利中,逐漸衰落的普什圖人,更加不堪。随着阿富汗國内各個勢力的崛起,普什圖人一度喪失了在阿富汗的政治地位,這令他們非常不滿。
于是,蘇聯人離去後,普什圖人組建了塔利班。在塔利班組建初期,其高層上司人基本上都是普什圖人。
從塔利班最早的上司人奧馬爾到曼蘇爾以及如今的上司人阿洪紮達,都是出自普什圖人的部落中。
這樣的政治組成,讓他們從一開始,就奔着一個目标而去,即建立伊斯蘭酋長國,重制普什圖人的光輝。
而普什圖人的光輝,有兩層含義,它既包括普什圖人在阿富汗的上司地位,又包括在普什圖人統治下的阿富汗的和諧統一。是以塔利班十分排斥外來勢力對阿富汗的政治幹涉,尤其是美國。
他們認為阿富汗不斷内戰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外部勢力的幹涉。在2019 年,塔利班曾公開釋出了一篇名為"什麼是和平道路"的文章,在文章中,塔利班稱阿富汗戰争的主要原因是外國占領,結束戰争和建立和平的主要條件是消除外軍占領。
是以塔利班在攻占喀布爾、重新占領阿富汗後,便迫不及待地宣布建立伊斯蘭酋長國。
建立酋長國是塔利班的原本追求,也是塔利班統治阿富汗的關鍵。雖然如今的塔利班在某些方面學會了與時俱進,但其組織内的主要成員還是來自于普什圖部落。
隻是不再是集中在坎大哈普什圖人,而是普遍分布在各個普什圖人的部落中。至于非普什圖人,在塔利班組織中也有不少,但這些人并不具有話語權,多是中下層的管理者。
這樣的組織構成,造成的最重要影響就是,塔利班被普什圖人掌握,而普什圖人多強調對家族忠誠,對部落忠誠。而酋長在部落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是以塔利班建立酋長國是理所應當的。
其實建立酋長國也很符合阿富汗國内的情況。阿富汗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地區之一,國内經濟貧困,民智不開,部落成為普遍的地方行政組成機關。
很多底層阿富汗群眾從小在部落中長大,接受部落給予的思想文化教育,并一直貫徹在整個生命中。
這樣的情況,令阿富汗大部分群眾對于共和國這樣的政治體制,并不熱衷,這也是美國在阿富汗失敗的主要原因。
美國政府在阿富汗經營了20年,花費了近2萬億美元。從組建地方行政組織到組建共和政府。美國希望以自己的方式來建立阿富汗的政府,隻是阿富汗人并不吃美國的那一套。
阿富汗是一個受宗教思想影響嚴重的國家,伊斯蘭教的種種文化習俗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融入進了阿富汗群眾的生活和政治中。
再加上衆多部落的存在,使得這種宗教影響徹底紮根在阿富汗這個國家的土壤中,想要改變這種情況就必須要從思想上的變革做起,亦如舊中國的新文化運動一樣。
最後,酋長國與共和國在如今這個時代,在權力配置設定上差别并沒有看起來這麼大。就像阿聯酋和美國。
美國是共和國,采用三權分立,地方上以州為主,各州政府的自治權力很大,甚至可以制定屬于本州的法律。
而阿聯酋雖然由7個酋長國組成,但它的權力構成很像議會制。平時,中央有總統管理,在地方上,各個酋長國擁有很大的自治權力。到了特殊時候,7個酋長國的上司人,通過召開會議來決定國家的大政方針。
無數的國家曆史證明,沒有最好的政治制度,隻有适合自己國家的政治制度。隻要阿富汗人自己認可,無論是共和國,還是酋長國,民心所向即為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