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法庫人物」依牛堡子鎮何恩福

「法庫人物」依牛堡子鎮何恩福

何恩福

何恩福,1937年7月2日出生.法庫縣依牛堡子鎮大糧洞村人。1948年至1953年,在依牛堡子鎮東拉馬河完全國小讀書。1953年于東拉馬河國小高小畢業後到撫順市拜師學修理鐘表手藝,學成後以修理鐘表為業。回鄉後又學會了修理農具、修理收音機等雜修技術。1966年初,何恩福進入依牛堡子鎮聯合工廠當勞工。“文革”期間被誣陷,受到迫害,被趕出工廠回農村勞動,後逃到北大荒。1982年落實政策後,又回到家鄉,在依牛堡子鎮駐地辦起鐘表修理部。何恩福家是個頗具傳奇色彩的家庭。在何恩福童年時期,其父何玉生因給八路軍義務修理過槍炮傳遞過情報,其家多次被抄,其父3次被國民黨軍警抓捕。受其父的影響,何恩福于解放初參加了兒童團,為八路軍站崗放哨、盤查路條及送飯報信等。1962年,逃到台灣的國民黨蔣介石軍隊叫嚣反攻大陸時,法庫城鄉為加強民兵訓練,急需紮槍。為此,何恩福與父親一起在家辦起小烘爐,為民兵義務打制了60把紮槍。1966年在鄉聯合廠工作期間,何恩福經常利用業餘時間為社隊和鄉親義務修理收音機、廣播器和小農具,受到過群衆的贊揚。但是,在“文革”期間卻被誣陷為“辦地下黑工廠”、“偷聽敵台”,是以被懸梁吊打,後被趕出工廠,送回農村勞動改造,成為被專政的對象。1972年,何恩福全家逃到黑龍江省羅北縣謀生。1982年在依牛堡子鎮辦起鐘表修理部後,何恩福知恩圖報,發揚雷鋒精神,以不斷為群衆做好事的實際行動,報答中共黨組織和人民政府的恩情。政府為其落實政策後的第二年(1983年),何向全鄉15個村的烈屬、軍屬、困難戶、殘障人士和敬老院的老人發放了免費修理鐘表優惠證。之後,為方圓百裡的優惠對象,義務修理鐘表2000多台(塊)。

1985年夏秋之交,遼南地區遭遇特大洪澇災害。何恩福為了救災解困,于同年10月4日起程,背起百斤重的工具箱,先後自費到海城、遼陽、鞍山、盤錦、鐵嶺、沈陽、新民、營口等10幾個市縣的100多個村屯,在遼河、渾河、太子河兩岸行程5000華裡,義務為災民、特困戶、烈軍屬修表5000多塊。1986年,何在軍營度除夕,曾親自去慰問在抗洪搶險中犧牲的解放軍戰士的家屬。1986年春節過後,何恩福又自費轉赴錦州地區北京大學、西安軍醫大學雲南老山前線、昆明陸軍學校、昆明陸軍總醫院、五十七軍醫院,先後為災區軍民、大學師生、前沿哨所(陣地)指戰員、醫院傷病員和醫護人員等義務修表;為老山駐軍教育訓練軍地兩用人才。同年7月4日,何登上老山主峰慰問時,險些被境外的冷槍打死,腿被子彈劃傷。為表彰何對部隊指戰員的無私奉獻,老山前線駐軍向何贈送了一面錦旗,四十七軍軍長親自接見何恩福,表達了前線指戰員對何的衷心感謝。同年10月,何恩福回到家鄉後又騎自行車跑遍法庫縣的15個鄉敬老院,為住院老人義務修表。同年11月,又去康平縣為北四家子遼河大堤上的民工義務修表。

1987年1月,何恩福又自費起程赴吉林、黑龍江省,先後在佳木斯珍寶島、牡丹江哈爾濱、長春等地,為駐軍義務修表、傳授技術。還在珍寶島和邊防戰士一起過了春節,為邊防部隊作了報告。在長春駐軍和空軍某部義務修表并傳授技術後,在部隊引起了強烈反響,駐軍政治部發出了《向何恩福學習的通知》,之後該部隊掀起了向雷鋒學習的高潮。同年5月,何恩福自費進京并轉赴原陝甘甯革命老區和青藏高原開展扶貧和擁軍活動,先後到過國防大學、空軍司令部、西山通信總站、甯夏軍區、甘肅省軍區、青海省軍區、二炮某部、總後某部兵站拉薩某部炮陣地指揮所拉薩兵站、拉薩高炮團、總後汽車團。

途中曾翻過(渡過)祁連山、火焰山通天河、唐古拉山、昆侖山,沿着絲綢之路、文成公主進藏之路,經過了10幾個兵站,穿越過七座冰峰和終年積雪的大雪山,還跨越了海拔7千多米的号稱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在這次長途跋涉中,何恩福可以說是九死一生,過了三道生死關、兩道鬼門關,曾3次昏迷不醒,高山缺氧百分之六十,曾在當金山山口翻車被困幾個小時,都是經過解放軍駐軍的搶救而脫險。何恩福為解放軍戰士萬裡迢迢獻愛心,解放軍也多次救過何恩福的命。同年10月,回到法庫。

1988年,為挽救失足的人員,何恩福曾先後去沈陽馬三家子勞教所、康平縣勞改支隊、撫順監獄,為勞教隊學員和武警幹部作報告,支援了勞教工作。馬三家子勞動教養院院長送何1個條幅,寫道:“教浪子回頭、樹文明新風”。

1990年,受法庫縣人武部政委楊福清的委托,自費去駐在撫順的雷鋒團,看望法庫籍戰士,通路了雷鋒班,為雷鋒生前所在連隊作報告、傳授技術,并把雷鋒班的戰士趙洪光請來法庫作報告。在撫順,曾受到雷鋒團團長的接見。同年,中央電視台以《民族魂》為題,對何恩福的事迹做過報道。1995年遼中縣遭受特大洪災後,何恩福與兒女組成五人救災小組,赴災區救災。何帶領兒子何寶林先後到達遼中縣老觀坨鄉、肖寨門鄉,義務為災民修表40多天,修理鐘表1000多台(塊)。同年“八一”節何還買了水果、食品在當地慰問烈軍屬。随後又去黑山、淩海和丹東,為曾在遼河大堤護堤搶險的解放軍指戰員服務,曾受到某部師長的接待。

1996年至1998年,何恩福連年開展擁軍救災活動。在1997年香港回歸前夕,何恩福到達駐港部隊軍營,帶去各界的慰問信200多封,為7個機關修表500多塊,受到了駐港部隊首長的接待。1998 年初,河北省張北地區發生強烈地震。同年農曆正月十五,何恩福去張家口地區扶困救災。到達張北縣後,為該縣大河鄉災民義務修表,走訪10多個村,義務修表1480塊。同年8月,何恩福又去長江抗洪搶險第一線,正趕上了軍民迎戰長江的第七第八次特大洪峰,何與抗洪部隊戰上同吃同住同護大堤。

1999年初,為籌備去駐澳門部隊,何跑了10幾個機關辦理了去駐澳門部隊的手續。同年12月,到達駐澳部隊後,帶去了沈陽人的心意,受到了駐澳部隊司令員劉粵軍、政委賀賢書的接待,為駐澳部隊及珠海警備區指戰員義務修表200多塊。同年12月25日,何帶着家鄉父老的委托,從珠海去雲南陸軍學院看望遼甯籍和法庫籍戰士。在昆明軍校,為59名遼甯籍戰士、新入伍的戰士及學員先後做了6場報告,義務修表200多塊。

自1983年以來,何恩福走遍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行程30萬華裡,到過420多個軍營、36個敬老院、10個勞教所和20多個大專院校、軍事院校,為陸、海、空部隊和武警部隊指戰員義務修表50000多塊,教育訓練軍地兩用人才210多人,作報告100多場。開座談會90多次,給部隊郵寄技術書籍20多本;獲得獎狀20張、錦旗18面、條幅20多條、贈言700多首、貝雕15個、影集20本、老山紀念章2枚、香港回歸、澳門回歸紀念章各一盒;搜集老紅軍照片10張、先進模範人物照片100餘張,收到外地來信1000多封。

當年,何恩福還先後受到解放軍副總參謀長錢樹根、遼甯省省長張國光、副省長肖作福、副省長趙新良、省政法委書記丁世發、中共沈陽市委書記徐文才等上司人的接見。

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新華社、《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國防報》、《經濟日報》、《農民日報》、《遼甯日報》、《沈陽晚報》、港澳的報紙、有關省市的報刊及《東北後備軍》、《光彩》、《統戰月刊》、《遼甯人大》、《法庫縣志》等媒體和書刊,對何恩福擁軍愛民的事迹,分别作過報道和刊載。何恩福被媒體譽為“行程萬裡義務服務的擁軍模範”、“恩澤災區、福施萬民的普通農民”、“心系災民的六旬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