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茅盾五十壽辰時,小老鄉徐遲與他的交往

作者:封面新聞

茅盾與徐遲建國前的交往

文/慕津鋒

在中國現代文學館收藏的衆多茅盾珍貴文物中,有一本題為“茅盾先生五十壽辰暨文藝工作廿六周年紀念 伏園敬題”的珍貴紀念簿。在這本紀念簿上,有1945年茅盾先生在重慶過五十大壽時,郭沫若、老舍、巴金、靳以、陽翰笙、邵荃麟-葛琴夫婦、艾蕪、臧克家、姚蓬子、馮雪峰、吳組缃、何容、吳祖光、趙丹、史東山、胡風、葉紹鈞(葉聖陶)、洪深、孫伏園、馬彥祥、馮乃超、黃芝岡、陳白塵、梅林等作家紛紛題寫的賀詞。其中還有我國著名報告文學家、詩人、編輯家徐遲先生寫的祝詞。

離開我們的家鄉以後,許多年來,隻從你的作品看到我們的家鄉,以及家鄉的人,聽到鄉音,被喚起鄉愁。

茅盾五十壽辰時,小老鄉徐遲與他的交往

茅盾故居

敬祝

茅盾先生創作二十六年紀念

徐遲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省嘉興市桐鄉烏鎮人,我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中國革命文藝的創始者、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其代表作有小說《子夜》、《春蠶》和散文《白楊禮贊》等。

茅盾五十壽辰時,小老鄉徐遲與他的交往

茅盾

徐遲(1914年10月15日-1996年12月13日),原名徐商壽,浙江吳興(今湖州)南浔鎮人,我國著名詩人、散文家、評論家和報告文學家。在報告文學領域,徐遲作出了突出貢獻。其代表作有《哥德巴赫猜想》、《地質之光》、《祁連山下》、《生命之樹常綠》等。

茅盾五十壽辰時,小老鄉徐遲與他的交往

因同為浙江人,而且南浔與烏鎮相距不過24公裡,是以徐遲在賀詞中以鄉友自居,也才會說“許多年來,隻從你的作品看到我們的家鄉,以及家鄉的人,聽到鄉音,被喚起鄉愁。”

關于徐遲參加茅盾五十壽辰的記載非常稀少,在徐遲自傳體小說《江南小鎮》中,他也沒有談及此事。但在1988年9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我走過的道路》(下)中,茅盾先生在談及自己五十壽辰給自己送上祝詞的友人中,卻曾提及到徐遲的名字。(第374頁第一段)

“我不可能在這裡一一複述,謹将他們的姓名記在下面,永志不忘。他們是:郭沫若、葉聖陶、柳亞子、張恨水、吳組缃、鄧初民、福梓年、荃麟、沙汀、張西曼、朱自清、老舍、田漢、馮乃超、陽翰笙、葉以群、艾蕪、聞一多、李公樸、陳白塵、臧克家、李勣人、傅彬然、黃芝岡、陳子展、蔣牧良、牧野、力揚、丁易、彭子岡、李廣田、李何林、馬子華、王亞平、柳倩、巴金、靳以、謝冰心、光未然、蔡楚生、碧野、任鈎、陳望道、洪深、張靜廬、吳朗西、馬宗融、方令儒、李長之、孫伏園、吳祖光、馮雪峰、葛琴、徐遲、梅林。”

在祝壽當天,徐遲還在由柳亞子題寫的“一九四五年六月二十四日慶祝茅盾先生五十初度 亞子題”的粉色簽名大紙上,用毛筆題寫了自己的名字。(徐遲将自己的名字簽在了常任俠、袁水拍、夏迪蒙、周知、趙清閣、徐斌、鳳子、劉仲容、張白山、徐蔚南的名字中間。)

茅盾五十壽辰時,小老鄉徐遲與他的交往

珍貴紀念簿

“一九四五年六月二十四日慶祝茅盾先生五十初度”活動,在當時的重慶是一件極具影響的事件。從這張簽名紙上可以看出,共有七八百名著名人士參加了祝壽。由此可見,茅盾先生在當時重慶有着巨大的影響力。作為老鄉及小友,徐遲是一定要去參加這次盛會的。

茅盾五十壽辰時,小老鄉徐遲與他的交往

徐遲的祝詞

抗戰爆發後,徐遲與茅盾先生在香港、重慶多有交往。1938年5月,徐遲攜家人前往香港避難。到港後,徐遲在姚蘇鳳創辦的《星報》工作,主要翻譯國外通訊社的電訊稿(路透社、合衆社、美聯社和哈瓦斯通訊社、電通社等送來的新聞),都是英文譯成中文。後來徐遲聽說《立報》也要一個翻譯外電的人,《立報》是薩空了主持編務,茅盾則負責編副刊。當徐遲找到薩空了,他們一談便成。就這樣徐遲在兩家報社負責譯電工作,雖然很辛苦,但可以維持一家的生活。慢慢地通過工作,徐遲開始結識茅盾、葉淺予、袁水拍、馮亦代等一大批文藝界進步人士。1939年,徐遲與茅盾、夏衍、喬冠華、馮亦代等衆多進步文化人士,在香港成立了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香港分會,他們積極創辦救亡刊物,宣傳抗戰。1940年11月底,徐遲從香港初次到重慶,他住進了“全國文協”宿舍,并與葉以群成為近鄰。葉以群當時主要負責編輯茅盾擔任主編的《文藝陣地》。那時,茅盾先生常從唐家沱來到文協宿舍與葉以群商談編刊事宜。是以,徐遲常有機會與茅盾先生見面。當年12月7日,“全國文協”假中法比瑞同學會舉行茶話會歡迎新近來渝的茅盾、巴金、冰心、徐遲等作家,周恩來、郭沫若、老舍、田漢等10餘人到會祝賀。1941年,皖南事變爆發後,陪都重慶的政治環境逐漸惡化,為保護進步文化人士的安全,茅盾、徐遲先後從重慶傳回香港。當徐遲好友音樂家馬思聰從重慶到達香港後,為将好友馬思聰介紹給香港進步文藝界人士,徐遲特意在天文台道自家小客廳舉辦了一場“沙龍音樂會”。那天,徐遲專門請來茅盾、孫大雨、胡喬木、夏衍、楊剛、袁水拍、郁風、葉淺予、戴愛蓮等好友到家中做客。1941年10月19日,香港文藝界進步人士舉辦了“紀念魯迅先生逝世五周年”晚會,茅盾、柳亞子先後緻辭,徐遲則朗誦了魯迅的《鑄劍》,并将《鑄劍》中的人物宴之敖者的幾首詩,自己作曲,大聲唱了起來。

香港被日軍占領後,茅盾、徐遲等人先後從香港撤離回到重慶。到達陪都後,徐遲不僅與沈镛、袁水拍、馮亦代等人創辦了“美學出版社”,而且還接受茅盾同志的上司,辦刊物、搞翻譯。

茅盾五十壽辰時,小老鄉徐遲與他的交往

《托爾斯泰傳》

徐遲在美學出版社曾出版過兩本譯著,一本是《依利阿德試譯》(荷馬史詩《伊裡亞特》選譯),另一本即是《托爾斯泰散文集》(美學出版社1944年7月初版),該書收入了托爾斯泰三篇文章:《為什麼人要把自己弄得昏迷不醒》、《〈克勞艾采奏鳴曲〉後記》、《過良好生活的第一步》。徐遲在譯序裡說,“這三篇東西,驟看,或驟然聽說時,是要使人失笑的。因為在第一篇裡,托爾斯泰勸人不要吸紙煙與不要喝酒;第二篇裡,他勸男人女人不要性交,并且勸做丈夫的不要跟妻子性交;第三篇裡,他勸人不要吃肉。”這是一本呈現了托爾斯泰的某些人生态度的“怪書”。徐遲說“譯它的目的隻是希望它能幫助讀者建立一個‘是非格外分明、愛憎格外熱烈的生活态度’”。

1943年,重慶的“國訊書店”請茅盾出面主編一套“國訊叢書”,茅盾遂向徐遲等人約稿。對于茅盾交給的任務,徐遲進行了很認真的準備并征求了朋友的意見。好友戈寶權熱情地向徐遲推薦了英國托爾斯泰作品翻譯和研究專家阿爾麥·莫德的著名傳記作品《托爾斯泰一生》。他還将自己珍藏的“牛津古典叢書”版《托爾斯泰一生》借給了徐遲。莫德原著卷帙浩繁,有80萬言。限于時間和精力,經與茅盾和出版社商定,徐遲隻選擇了其中三部分,按青年、中年和晚年三個時期,分成三部譯出。1944年1月,《托爾斯泰傳(第一部:青年時期)》在國訊書店出版。徐遲寫了個《譯者後記》,對翻譯此書的起因做了說明;同年6月,《托爾斯泰傳(第二部:結婚時期)》出版;次年7月,《托爾斯泰傳(第三部:晚年時期)》出版。徐遲在《譯者後記》中寫道:

“我們的靈魂饑渴,我們的嘴唇皮也幹燥,我們的眼睛、四肢、心髒、脈搏都很衰弱,是的,現在我一定要鼓起力量來,借這個譯後記告訴讀者,一本書應該是我們的力量,我們的生命,我們的複活!”徐遲翻譯的《托爾斯泰傳》出版後,得到大家一緻好評。正是因為茅盾先生的大力扶持與提攜,徐遲才有機會翻譯該書。對于茅盾先生無私的幫助,徐遲内心十分感激。

茅盾五十壽辰時,小老鄉徐遲與他的交往

為茅盾五十壽辰送上祝詞的友人

1945年6月24日,當德高望重的茅盾先生要舉辦五十壽辰暨文藝工作廿五周年紀念活動,作為茅盾的小老鄉、小文友,徐遲十分高興。他不僅積極參加了此次活動,而且還和其他作家一起先後在紀念冊上題寫賀詞送給茅盾先生。正是由于作家們的積極參與,他們為中國現代文學史留下了這份珍貴資料。

<b>【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b>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