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許善達:增值稅一招改革可為企業減輕萬億負擔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我國明年的宏觀政策定下基調。會議内容關于财政政策的表述中,有幾句話引人關注,稱“财政政策要在促進科技創新、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調節收入配置設定上主動作為”。

如何了解“主動作為”?怎樣作為?12月20日,北大國發院主辦的第五屆國家發展論壇在京召開,聯辦财經研究院院長、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解讀稱,目前中國的企業稅務負擔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偏重,企業稅制對高科技重資産企業發展不利,需進一步降低中國企業稅制的稅賦水準,激發企業活力。

許善達介紹,目前中國存在萬億量級的政府留抵稅款,相當于政府欠企業的債務,若能通過改革将這部分資金釋放,将對企業特别是高科技重資産企業發展非常有利。

許善達:增值稅一招改革可為企業減輕萬億負擔

中國企業稅務負擔較歐美等發達國家偏重

去年,許善達帶領的研究團隊接受了國務院研究室提出的降稅降費課題。團隊對比中國與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的稅制,發現中國的企業稅制競争力較歐美等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中國的企業稅務負擔仍然偏重。團隊建議,進一步降低中國企業稅制的稅賦水準。

許善達表示,中國的增值稅政策學習自歐洲,但兩者有一項政策有所不同。歐洲規定,若企業當月銷項大于進項即征稅,銷項小于進項即退稅;而中國采取的辦法是,企業當月銷項大于進項即征稅,但銷項若小于進項則不退稅,記在賬上,待此後有了銷項再進行對沖。

“跟歐洲相比,我們的政策相當于企業給政府的預繳稅款,或者相當于政府欠企業的債務。”許善達打比方稱。

他表示,這個問題在過去影響不大,但現在有兩個情況使該問題的影響越來越嚴重。一是“營改增”後,除了機器裝置,基建工程也被納入增值稅範圍,是以存在購進的稅款。二是目前國家鼓勵高科技重資産企業發展,而這種企業所需的投資規模比一般企業大得多,投資周期和生産周期也更久,該類型企業的負擔是以更重。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教授王敏也表示,增值稅對企業資産增值部分征收,增值部分通常展現為資本和勞動力。而高科技企業恰恰是資本投入以及人力投入最高的企業,是以“營改增”會給高科技企業帶來不利的競争。

“目前增值稅對一般制造業的支援力度是可以的,但是對高科技重資産企業相對差距還是比較大的。”許善達認為,若要進一步鼓勵高科技重資産企業發展,我國的企業稅制競争力還需要進一步提高。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财政政策要在促進科技創新等方面主動作為。企業是中國科技創新的主體,如果企業負擔太重的話,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就會産生一定的阻力。”許善達稱。

他透露,目前政府留抵稅款的數量可達萬億量級,如果這部分錢沒有成為預繳稅款的話,全國可以減少萬億數量級的企業“借款”,進而企業的資産負債率就可以下降,上市公司的财務報表就會好于現在,它們的股價就有可能上升。同時由于減少了利息和融資成本,對企業發展,特别是高科技重資産企業發展非常有利。

如何平衡減稅降費與地方政府财政壓力?

近年來我國推行的減稅降費政策,為企業減輕負擔的同時,也給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帶來不小壓力。若企業稅制執行上述改革,如何平衡為企業松綁與防範地方政府債務違約風險?

許善達建議,對于政府預收的萬億數量級留抵稅款,可以采取發放特别債務的方式,一次性還清,以後有銷項再收繳。“并不是說把稅收減了就少了這筆錢了,而是推遲收繳的時間。”

許善達還認為,我國的宏觀稅賦不能簡單地與外國的名額對比,簡單地比較兩者的數字是不科學的。他認為,主要有四種因素決定了宏觀稅賦标準,一是國家安全,戰争與和平時期的标準會有所差别;二是上文所述的企業競争力;三是民生因素,目前我國的社保水準比較低,若想填補民生的缺口,必須要保證财政收入;四是社會管理水準,例如稅務局征稅的征收率提高後,稅賦就可以下降。

“這邊要降低企業負擔,提高企業稅制的競争力;那邊又要提高居民福利,保障居民收入增長,如何平衡?我覺得核心的一條,要動用國民财富的存量。”許善達介紹,目前國務院已經作為決定,把10%的國有資本劃歸社保。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決策,也就是說将來社保制度的完善、提高,主要靠國民财富的存量,而不是靠從一般預算撥款來維持。”許善達認為,單靠一般預算支撐社保制度,在中國是行不通的。“先動用10%的國有資本,我相信将來在全國社保制度改革以後,如果不夠的話,10%的比率還可以增加。”

許善達總結道,以國民财富的存量為主解決以社保為代表的民生福利問題,和以減稅降費來增加企業的競争力。這兩點相結合,是“十四五”期間乃至更長時期内,我國在财稅問題上應有的綜合性考慮。

南都記者林方舟 發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