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爆竹聲聲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在電腦和手機還沒有現在這樣友善發達的時候,春晚是每年最重要的節目,每到除夕晚上,所有人都圍坐在電視機前看春晚。春晚是很多觀衆心中的獨特回憶,在那個時候,明星一旦有幸在春晚上表演節目,就走進了觀衆的視野。
在春晚的舞台上,也的确誕生過一系列中國經典獨幕喜劇,至今還為人稱道。如果要說出幾樣作品,大部分人脫口而出的都是趙本山的《賣車》、《賣拐》等作品。鮮為人知的是,趙本山的前輩是陳佩斯。
很多年輕觀衆已經不知道陳佩斯了,因為他已經銷聲匿迹了二十年之久。不久前,67歲陳佩斯再度回歸舞台,引發了很多老粉絲的激動。但是身為“喜劇大師”的他在節目中談喜劇反網友被批評,惹來了不少争議。那麼,他為什麼會引來如此大的争議呢?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再次出現引發争議</h1>
不久前,備受歡迎的訪談節目《圓桌派》第五季開播了,做客節目的就有許久不見的陳佩斯。陳佩斯此行,向大家分享了他演獨幕喜劇的心得。可是,網友對這一期的評價卻是褒貶不一。有人喜歡看,覺得他說到了喜劇的核心;有人不喜歡他的說話風格,覺得他太裝。
面對這樣的聲音,很多中年觀衆坐不住了。這也不奇怪,對他們來說,陳佩斯是一代笑星,是無數人心目中的獨家記憶。很多中年觀衆怒斥年輕觀衆自大膚淺,侮辱了老藝術家。對此,陳佩斯倒是看得很淡,經過多年的風雨,他早已經變得寵辱不驚了。
那麼,陳佩斯究竟說了什麼才引發這樣的沖突呢?
在節目裡,陳佩斯沒有像往期嘉賓那樣說大道理,或者分享自己的經曆,他的内容全部圍繞自己的老本行喜劇展開。他說,喜劇的核心是自我傷害,想要做出觀衆愛看的喜劇,那就不能端着,要醜化自己,才能赢得掌聲。
在他的代表作《吃面條》裡,他飾演的群衆演員就是一個悲劇角色,故事的背景是八十年代,那時候還常常有人要餓肚子。在這種情況下,這個小角色應運而生。
為了吃飽飯,他來到劇組,扮演了一個吃面條的角色。于是,在拍戲的過程當中,他偷偷吃起面條來,連台詞都顧不上說。最後,一桶面條吃完,他還沒演好戲,反而撐得蹲不下,站不起,偷雞不成蝕把米。
陳佩斯說,能被反複驗證有效果的東西,一定叫做規律,隻要用好了一定會有好的效果。
後來,這套理論也确實被證明可行。現在炙手可熱的笑星沈騰的電影《西虹市首富》裡,沈騰身體力行地實踐了這個理論,而且大獲成功。其實,不隻是電影和獨幕喜劇,所有可以讓人發笑的藝術作品,都離不開這套原理。
脫口秀演員徐志勝,長着一張不怎麼英俊甚至可以說是有點醜的臉,他成功把這張臉轉化成了段子,而且百試不爽。他說:“我賣面行,賣馍也行,但是要是讓我賣面膜,那是不是太危險了。”沒有什麼進階的核心,一樣得到了觀衆的喜愛。
這些例子足以證明,大衆抨擊陳佩斯說的沒用是完全錯誤的,恰恰相反,他的理論甚至連普通人都能輕松使用。
除了技巧之外,陳佩斯還講了關于怎麼使用技巧的問題。技巧是片段,但是如果想要觀衆真正喜愛,若幹年之後還能留在觀衆心裡,那就不僅僅需要觀衆笑,還要有深刻的含義和邏輯才能做到。
雖然闊别電視圈二十餘年,但是陳佩斯身上還保留着對藝術的高标準嚴要求,不肯随波逐流。在節目裡,他毫不客氣地指出,現在很多流行的喜劇電影根本不是好的作品,因為沒有精神作為支撐。陳佩斯真正欣賞的,是像《張協狀元》這樣有結構有内涵的喜劇電影。
這樣的作品之是以受人歡迎,也被老藝術家認可,是因為他具有合理的劇情和層層遞進的結構,上下故事嚴絲合縫,沒有一處是随手寫出的,都設計得别具匠心,恰到好處。
可是,這樣認真負責的态度卻遭到了觀衆的批評,這是讓很多人都沒有想到的。.觀衆不認可陳佩斯的想法,反而覺得對待喜劇不要那麼較真,觀衆看得熱鬧就行了。殊不知,真正好的作品是有笑有痛,笑中帶淚的。
隔行如隔山,相比陳佩斯自己也沒有想到,自己受人非議的竟然是自己最引以為傲的藝術風格。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滿足現狀,信心呵護喜劇事業</h1>
說起陳佩斯,不得不提的是他年輕時的輝煌經曆。1979年,初出茅廬的陳佩斯的作品《瞧這一家子》,一經播出就備受關注,赢得了極高的評價,被很多觀衆喜愛。這部作品還開創了情景喜劇的先河,現在流行的很多喜劇都是由此發展而來。
1984年,陳佩斯和朱時茂一起登上了春晚的舞台,這位老搭檔也被觀衆記住。在那之後,陳佩斯的事業更是兩面開花,在獨幕喜劇史和電影史上都留下了自己的名字。2000年之後,陳佩斯突然退出舞台,直到現在,也幾乎沒有什麼作品播出。原來,他在保留自己的文明。
在訪談之中,陳佩斯多次提到傳統文化的消亡這件事情來。他說:“文明非常脆弱,保護它需要耗費心力,但是摧毀它卻相當容易。”喜劇事業是陳佩斯守護了一輩子的東西,他害怕這個文化也被遺忘,是以,他自願成為燈塔,守護喜劇文化。陳佩斯這般清醒,讓多少喜劇人臉紅?
韓愈在《師說》中說,傳道授業解惑。現在陳佩斯就在安心做一個傳道者。在這些年,退出娛樂圈之後,他一直沉澱自己,研究喜劇的意義和價值。
喜劇不是從我們這個年代開始的,早在一千多年前,曆史上就有了記載。可是,沒有人願意去研究它,因為這要耗費太多的心血。
現在,陳佩斯仍然在自己最愛的喜劇事業裡耕耘,他着眼于民間習俗和故事,從真實生活裡汲取養分,開創屬于自己的文化和作品。在他的作品裡,不僅有着更加進階的笑料,還有着對人情世故的體察。
曲高和寡,這是陳佩斯目前面臨的現狀。但是在未來,相信會有更多人接過他手裡的火把。
謝謝觀賞,關注我,了解更多娛樂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