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楊揚:特殊背景下“同心”獎牌相信會打動人心|專訪

10月26日,北京冬奧會倒計時100天之際,北京冬奧會獎牌“同心”正式對外釋出。新京報記者采訪了北京冬奧組委運動員委員會主席、中國第一枚冬奧會金牌獲得者楊揚。她向記者談了自己對獎牌的了解。

此外,楊揚還介紹,北京冬奧組委在2015年成立之初就成立了運動員委員會。冬奧會即将到來,運動員委員會還會召開一次大會。在奧運會賽時階段,所有的運動員委員會委員都将參與到整個舉辦的過程當中。

楊揚:特殊背景下“同心”獎牌相信會打動人心|專訪

10月14日,北京冬奧組委運動員委員會主席楊揚接受專訪。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

冬奧奪金

獎牌記錄勝利,也記錄了參與奧運會的體驗

新京報:作為我國第一枚冬奧會金牌的獲得者,你認為獎牌對于運動員來說有什麼樣的特殊意義?

楊揚:獎牌對于運動員來說,是一個夢想,也是追逐的一個目标。站在領獎台上的那一刻,當獎牌挂在脖子上的那一刻,夢想實作了!是以獎牌是一個特别具象的展現,展現我們的夢想,展現我們追求夢想的過程。運動員都非常關注獎牌的産生過程。

新京報:當站上領獎台,把這枚獎牌挂在脖子上,運動員這時候的心情是什麼樣的?

楊揚:回想起當年我拿到第一塊獎牌的時候,站在領獎台上渾身一直在發抖。現在想想感覺還是特别有意思,因為在此之前參加過很多次的世錦賽,領獎台對我來說并不陌生了,但那一次還是非常不一樣。

站在奧運會最高的領獎台上,那種激動的心情很難用語言去表達,已經過去将近20年了,但是記憶仍非常深刻。

其實在當時的情況下,你可能沒有心思去研究整個獎牌的設計。但是回過頭來,現在偶爾會拿出來跟朋友們、跟家裡人分享,再去看它其實有很多内涵在裡邊,它符合當時的那個時代,符合舉辦地的那些文化。

随着年齡的增長,時間的推移,其實獎牌背後就是一段記憶。記憶包括的不僅僅是勝利,更重要的是這個過程,還有參加奧運會的那些體驗,當地的文化和當地的人。

獎牌設計

奧運舞台展示各國文化,獎牌是“具象的展現”

新京報:這一次看到北京冬奧會獎牌“同心”,你有什麼感覺?

楊揚:這次獎牌其中有一個特點,特别打動我,就是它的主題叫“五環同心”。大家都知道奧林匹克的五環代表着五大洲,尤其是在這樣一個特殊的背景下的冬奧會,我相信每個人都覺得能夠來到北京冬奧會非常不容易。也隻有大家團結一心,讓世界在一起,才能實作這樣一個美好的願望。

在這樣的情況下獲得獎牌,我相信它的意義非常大。是以我祝福運動員能夠實作夢想。

同時,追逐獎牌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每個人的努力,是以,我也祝福所有來參加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運動員們。

新京報:你認為,在獎牌設計上怎樣把中國的本土文化特色和國際表達結合起來,讓國際閱聽人能了解和接受?

楊揚:一屆奧運會從專業層面上,是有國際标準的,按照國際規則來。但同時,它又可以展示舉辦地獨特、豐富的文化。

像這次北京冬奧會獎牌“五環同心”的設計,牌體由圓環加圓心構成,形象來源于中國古代的同心圓玉璧。五環同心,同心歸圓,與中國文化“天地合,人心同”的人文内涵高度契合。通過這樣一個契合的方式,用中國的文化去展示“五環同心”,尤其在這樣的一個特殊的曆史背景下,我相信會打動人心的,我非常喜歡這個設計。

新京報:有沒有你印象比較深的獎牌,它們是怎麼與主辦城市主辦國家的文化融合的?

楊揚:我很榮幸在國際組織工作的這些年也做過兩次獎牌設計評選的評委。獎牌征集是在全球範圍内進行,這本身就是一個開放包容的态度。

我相信全世界的設計師在想到北京冬奧會的時候,都會考慮到對中國文化特點的展現。不光是我們中國人自己要展現,外國設計師也會願意通過這樣的機會來了解中國文化,在設計中能夠将中國文化的内容加進去。

是以我在以往參與獎牌設計評選的過程中也很看重這一塊,因為奧運會,除了是展示運動員競技水準的舞台,很重要的還是展示當地文化的舞台。能夠通過奧運會的契機,與世界去溝通去交流,這是非常重要的。奧運獎牌是一個非常具象的展現。

冬奧履職

賽時全體委員将投身舉辦工作

新京報:北京冬奧會倒計時100天,你有何感想?從你的工作來說,接下來一百天還有哪些重要任務要去完成?

楊揚:北京冬奧會倒計時100天,對于全世界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天。對于組委會來說,進入了真正的沖刺階段。對于運動員來說,奧運會真的要來了,也是備戰的沖刺階段。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時刻,我相信全世界也會非常關注今天的活動。

北京冬奧組委在2015年成立之初就成立了運動員委員會,我們也秉承着以運動員為中心的理念辦奧運會。組委會在過去幾年中非常重視運動員的聲音,運動員委員會的19名委員也都非常積極地參與工作。

冬奧會前,運動員委員會還會有最後一次大會。我們要對過往的工作進行總結,也希望更多地聽到運動員的聲音。

在奧運會賽時階段,運動員委員會所有委員也會參與到整個舉辦的過程當中。因為有相當一部分委員在組委會以及國家隊有職務,他們會站在自己的崗位上,同時也作為我們運動員委員會的代表去保障運動員的權益。

另外還有一些委員,像我可能社會職務比較多,還兼着國際組織的身份,又是運動員委員會主席,也會從運動員角度多為組委會辦好冬奧會去提一些意見和建議。

新京報記者 吳為 攝影記者 侯少卿

編輯 劉茜賢 校對 賈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