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50年毛岸英犧牲,碑文裡少刻了楊開慧的名字,毛主席:算了吧滿腔熱血,卻不幸埋骨異鄉碑文少了三個字他是毛澤東的兒子

作者:秦王不姓秦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如今我們的太平盛世,卻是無數的忠貞之士用犧牲換來的。

1950年11月25日,年僅28歲的毛岸英不幸犧牲在了抗美援朝的戰場上。消息傳至國内,舉國哀痛,作為父親的毛主席,更是幾度哽咽,難言悲痛。

盡管主席嘴上說:“革命嘛,總會有犧牲。”“我不能因為岸英是我的兒子,就不允許他上戰場,為國效力。”但是得知兒子犧牲的那一刻,白發人送黑發人的痛苦又豈是那般容易感同身受的呢?

1950年毛岸英犧牲,碑文裡少刻了楊開慧的名字,毛主席:算了吧滿腔熱血,卻不幸埋骨異鄉碑文少了三個字他是毛澤東的兒子

忍着悲痛商讨了毛岸英後事的處理事宜,最終毛主席還是決定以大局為重,将兒子和其他犧牲的志願軍英雄就地埋葬在了北韓。

可是,後來碑文刻完時,毛主席看完遺憾地表示碑文裡少刻了三個字,也就是毛岸英母親“楊開慧”的名字。周總理建議重新補刻進去,但毛主席卻隻是淡淡地說到:“算了吧!”

那麼,為何毛主席覺得沒刻上毛岸英母親的名字會稍感遺憾?卻又在周總理建議補刻時,表示拒絕呢?這還得從毛岸英與母親楊開慧的悲慘經曆說起!

1950年毛岸英犧牲,碑文裡少刻了楊開慧的名字,毛主席:算了吧滿腔熱血,卻不幸埋骨異鄉碑文少了三個字他是毛澤東的兒子

(麥克阿瑟)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滿腔熱血,卻不幸埋骨異鄉</h1>

1950年,聯合國軍在麥克阿瑟的上司下于仁川登陸,一時間北韓軍隊潰不成軍。而勢如破竹的聯合國軍一度北進,大有飲馬鴨綠江、危及我國東北邊境的趨勢。

毛主席敏銳的察覺到聯合國軍的狼子野心,于是令彭老總統率志願軍,跨過鴨綠江,支援北韓。這才正式拉開抗美援朝的序幕。

而此時的毛岸英雖然在北京機器總廠工作,但是心裡保家衛國的滿腔熱血始終高昂。得知我國決定抗美援朝後,主動找到父親毛主席請命,想遠赴北韓作戰。

對于兒子的請求,毛主席欣然應允。

入朝前夕,毛主席邀請彭老總到家吃了一頓飯。彭老總一進門,發現除主席外,毛岸英也在。于是,三個湖南人便吃着湘菜聊着天。

1950年毛岸英犧牲,碑文裡少刻了楊開慧的名字,毛主席:算了吧滿腔熱血,卻不幸埋骨異鄉碑文少了三個字他是毛澤東的兒子

突然,毛岸英向彭德懷說道:“彭叔叔,我想參加志願軍。”彭老總頓了一下,望向主席,毛主席笑笑說:“這我沒有權力決定,你是司令員,看你要不要收這個兵。”

此話一出,彭德懷就已經意識到,毛岸英想要參軍的想法恐怕是已經得到了主席的允準。但他深知打仗并非兒戲,随時都可能會有危險,這可是毛主席的兒子,萬一要是出個什麼意外,自己沒法向主席交待。

于是彭德懷便對主席說到:“主席,我這司令都是你任命的,哪還能管你要戰士嘛?”

毛主席其實心裡并不反對,也想讓自己的兒子去戰場曆練曆練,在黨内樹立新風氣。于是說到:“你就收下他吧,岸英俄語、英語都會,你去了北韓免不了和蘇聯人、美國人打交道,他也能幫上點忙。”

1950年毛岸英犧牲,碑文裡少刻了楊開慧的名字,毛主席:算了吧滿腔熱血,卻不幸埋骨異鄉碑文少了三個字他是毛澤東的兒子

見毛主席都應允了,彭老總也不好再拒絕,但是對于毛岸英的身份,毛主席要求要做好保密工作,就讓他以普通戰士的身份參戰。

于是,毛岸英入朝的事情也就這麼定了下來。然而誰也沒有想到,這竟是主席與兒子最後一次把酒言歡。

1950年10月,毛岸英出任彭老總的秘書兼翻譯奔赴北韓戰場,因為身份做好了保密,志願軍中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常跟在彭老總身邊的大高個年輕人的身份。

1950年毛岸英犧牲,碑文裡少刻了楊開慧的名字,毛主席:算了吧滿腔熱血,卻不幸埋骨異鄉碑文少了三個字他是毛澤東的兒子

雖然毛岸英入朝之後英勇異常,但是面對聯合國軍喪心病狂的攻擊,還是無時無刻不處在危險之中。

1950年11月25日,當天毛岸英正在大榆洞志願軍司令部處理檔案,突然警報拉響,4架敵機直奔大榆洞方向而來。據彭老總的軍事秘書回憶說:“幾十個汽油彈,從飛機上抛了下來,瞬間房子就成了一片火海。”

就這樣,伴随着劇烈的爆炸,來不及撤離的毛岸英以及當時在一起的高瑞欣當場就犧牲了。

彭老總看到毛岸英的屍體後,楞在了原地,沉默了許久之後變得悲痛不已。

此時彭老總的内心無疑是極其複雜的,他不盡回想起出發前與主席、毛岸英三人小酌的情形,而如今毛岸英卻意外犧牲,他内心的悲痛和對主席的愧疚溢于言表。

1950年毛岸英犧牲,碑文裡少刻了楊開慧的名字,毛主席:算了吧滿腔熱血,卻不幸埋骨異鄉碑文少了三個字他是毛澤東的兒子

如何告知主席呢?這畢竟是主席最喜愛的兒子,如今卻犧牲在了戰場上,主席能承受得住嗎?彭老總茶飯不思,一言不發,拿着筆對着辦公桌上的紙發呆,久久無法下筆。

但事已至此,除了面對别無他法。結果,反反複複花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彭老總握着千斤重的筆終于寫完了那封短短百來字的密報。

電報到了周總理手裡後,總理看到内容先是感到震驚,即刻又陷入了沉思。此時毛主席身體不好,而且還在督促北韓的第二次戰役,為了不在此刻給主席打擊,周總理在與其他上司人商量後就暫時壓下了電報。

等主席身體好轉後,才由葉子龍等将電報以及自己的信傳到了毛主席手裡。

據當時在場的衛士回憶,毛主席拿到電報後,看着看着,整個人都楞了神,一言不發。那份簡短的電報主席足足看了幾分鐘之久,然後拿煙,又把煙丢一邊。一會又回過頭拿起煙,一隻手慌亂的找火柴盒。

細看過去,毛主席此刻眼眶早已經濕潤了,但他并沒有哭出來,但臉色極為難看。

1950年毛岸英犧牲,碑文裡少刻了楊開慧的名字,毛主席:算了吧滿腔熱血,卻不幸埋骨異鄉碑文少了三個字他是毛澤東的兒子

見此狀況,身邊的人都低着頭,不知如何是好,空氣仿佛凝固了一般。良久之後毛主席發出一聲歎息,然後仿佛用盡了全部力氣一樣緩緩說道:“誰叫他是毛澤東的兒子呢!戰争嘛,總會有犧牲的。”聽完這話,大家再也忍不住眼淚了。

要知道,這寬慰人心的話,字裡行間都飽藏着一位父親的悲痛和無奈。可憐天下父母心,即便毛主席作為東方巨人,但心也是肉做的,面對兒子的犧牲,悲痛亦是不言而喻。

然而此刻自己作為國家上司人,即使心裡再痛苦,他也沒有展露出來。畢竟這個國家需要他,他不能倒下。

在那一段時間裡,周總理常來陪伴毛主席,而主席的悲痛情緒也稍有緩和。是以,在看到毛主席的情緒逐漸穩定的時候,關于如何處理毛岸英的後事也被提了出來,進行商讨。

1950年毛岸英犧牲,碑文裡少刻了楊開慧的名字,毛主席:算了吧滿腔熱血,卻不幸埋骨異鄉碑文少了三個字他是毛澤東的兒子

然而,當時彭老總在抗美援朝時期提出了“中國生、北韓死、北韓埋”的主張,是以在當時的情況下,幾乎所有犧牲的戰士都是就地安葬,然後立一塊木牌記錄下來,便于日後查找。

但毛岸英畢竟身份特殊,而且當時也是團級幹部,按理也是需要運回國安葬的。然而最後在一番商讨後,毛主席決定将兒子的遺體也就地安葬,與其他犧牲的戰士一樣。

就如毛主席所言:岸英是我毛澤東的兒子,但也是一名志願軍戰士。

他的犧牲是光榮的,值得敬佩的。

據原志願軍作戰科長、抗美援朝戰争史研究室主任孟老回憶:在作出将毛岸英就地安葬的決定後,與毛岸英一起的134位烈士被轉葬到了北韓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

當年負責将毛岸英遺骨轉移到新棺木裡的班長向朝善回憶說:當聽到毛主席決定将毛岸英葬在北韓的消息時,戰士們都露出了詫異的表情。誰都沒想到毛主席能做出這樣的決定。

就這樣,毛岸英長眠在了北韓的國土之上……

1950年毛岸英犧牲,碑文裡少刻了楊開慧的名字,毛主席:算了吧滿腔熱血,卻不幸埋骨異鄉碑文少了三個字他是毛澤東的兒子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6">碑文少了三個字</h1>

而毛岸英的碑文,是周總理找到文學家郭沫若為其親自題寫的。墓碑正面上刻着七個大字“毛岸英同志之墓。”

墓碑背面則是由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總會撰寫的一段介紹毛岸英同志生平經曆的碑文。

大緻就是:毛岸英同志,湖南湘潭韶山沖籍,中國人民領袖毛澤東長子。一九五零年請求參加志願軍,一九五零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抗美援朝中英勇犧牲。毛岸英同志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将永遠教育和鼓舞着青年一代。毛岸英同志永垂不朽!

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公曆一九五五年四月。

1950年毛岸英犧牲,碑文裡少刻了楊開慧的名字,毛主席:算了吧滿腔熱血,卻不幸埋骨異鄉碑文少了三個字他是毛澤東的兒子

等所有的碑文都镌刻完畢之後,周總理将這段碑文念給毛主席聽,毛主席面帶悲傷,神情落寞的聽着。周總理念着也是一度哽咽,念完後毛主席又沉默了。

是啊,他的岸英那麼年輕,風華正茂的年紀,卻永遠的定格在了28歲。

如此想着,毛澤東又是一陣悲痛。片刻後,毛主席說到:碑文寫得很好,遺憾沒能刻上他母親開慧的名字,岸英和他母親的感情更深厚一些。

其實,毛岸英是毛主席和第一任妻子楊開慧的長子。毛主席說他們母子兩的感情更深一些,也确實如此。

1950年毛岸英犧牲,碑文裡少刻了楊開慧的名字,毛主席:算了吧滿腔熱血,卻不幸埋骨異鄉碑文少了三個字他是毛澤東的兒子

1922年10月24日,毛岸英出生在長沙。童年時光幾乎都是在母親楊開慧的陪伴下度過的。

楊開慧作為毛澤東最初的革命伴侶,不僅一直堅定不移的支援毛主席的革命事業,而且更是獨自一人照顧着孩子,讓毛澤東沒有後顧之憂。1927年秋收起義失敗後,毛主席轉移到井岡山上。而楊開慧則繼續帶着孩子,在長沙、平江等地參與武裝鬥争。

3年後,湖南軍閥何健因追捕毛主席等未果,便把對朱、毛紅軍的仇恨發洩到了毛主席妻子楊開慧的身上。而為了抓住楊開慧,何健懸賞了1000銀元。

得知這個消息後,當時的親朋好友都來勸楊開慧躲避一下風頭,但都被楊開慧拒絕了。作為毛主席的妻子,她理應沖在革命的前線。隻是,自己唯一擔心的就是年邁的母親和幾個孩子。

她曾在一封未寄出的信中寫到:我好像看見了死神的到來,對于死自己并不害怕,隻是對于母親和小孩,有點可憐他們,我決定把小孩托付給你們。然而這份“托孤信”還沒能寄出去,就出現了意外。

1950年毛岸英犧牲,碑文裡少刻了楊開慧的名字,毛主席:算了吧滿腔熱血,卻不幸埋骨異鄉碑文少了三個字他是毛澤東的兒子

毛岸英8歲生日那天,楊開慧悄悄回到老家闆倉來看望母親和孩子。不料因暴露了行蹤,導緻他和年僅8歲的毛岸英都被軍閥抓走了。

然而,面對窮兇極惡的反動派,楊開慧沒有露出一絲的害怕,反而是一副大無畏,慷慨就義的樣子。但是看到同被抓走的兒子毛岸英,她的内心感到了從未有過的絕望和痛苦。

但毛岸英畢竟是英烈之後,在母親的叮囑下,小小年紀的他頂住了敵人的威逼恫吓,也沒有透露任何資訊。

在獄中,楊開慧遭受了敵人的嚴刑逼供,但她始終沒有屈服。敵人見十多天的嚴刑拷打沒奏效,于是又威逼利誘起來,表示其隻要跟毛主席脫離關系即可重獲自由。

1950年毛岸英犧牲,碑文裡少刻了楊開慧的名字,毛主席:算了吧滿腔熱血,卻不幸埋骨異鄉碑文少了三個字他是毛澤東的兒子

可楊開慧卻大義凜然地說到:“要我與毛澤東脫離關系,除非海枯石爛。我死不足惜,惟願潤之早日革命成功。”敵人見實在從她嘴中摳不出什麼有用的資訊後,便決定将之處死。

當楊開慧被拉往刑場時,毛岸英拉着母親哭着不讓她走,但兇殘的敵人一把将他扯開。無奈之下,毛岸英就在那哭着,眼睜睜的看着楊開慧毅然選擇了英勇就義。

1950年毛岸英犧牲,碑文裡少刻了楊開慧的名字,毛主席:算了吧滿腔熱血,卻不幸埋骨異鄉碑文少了三個字他是毛澤東的兒子

楊開慧的死,在毛岸英的心裡無疑造成了極大的影響。當年母親被反動派殺害時,毛岸英還隻是一個8歲的孩子,反動派看得不到有用的情報後,也不想落人口實,随後便釋放了他。

這之後,毛岸英被外祖母送到了在上海的叔叔毛澤民身邊。可不久後上海黨組織被破壞,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被迫疏散,從那以後兄弟倆一度過着流浪的生活。

9歲多的的毛岸英帶着弟弟毛岸青,在燒餅店打過雜、撿過垃圾、賣過報紙,過了一段極其黑暗的苦難日子。

1950年毛岸英犧牲,碑文裡少刻了楊開慧的名字,毛主席:算了吧滿腔熱血,卻不幸埋骨異鄉碑文少了三個字他是毛澤東的兒子

而幾年後毛岸英才被組織找到,并于1936年被送到了蘇聯學習。1946年才回到延安,見到了闊别十多年的父親毛主席。

其實,對于楊開慧的死,毛主席一直是心存愧疚的。在最初聽到夫妻犧牲的消息後,他曾悲痛難耐地說道:“開慧之死,百身莫贖。”

而毛主席對于兒子毛岸英在失去母親之後所經曆的這些苦難,更是心懷愧疚。可想到如今毛岸英才28歲的就犧牲在了戰場上,可想而知毛主席心裡的痛,更夾雜着對妻兒的愧疚和愛意。

想到這些,當毛主席看到碑文沒有刻上楊開慧的名字時,多少還是會覺得有點遺憾的,這也是人之常情。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2">他是毛澤東的兒子</h1>

是以,深知毛主席與妻子感情深厚的周總理聽後說到:“要不将岸英母親的名字補進去?”毛主席忙搖搖手說到:“算了吧,不用搞得那麼麻煩了。用大理石作墓碑就已經是搞特殊了。”

1950年毛岸英犧牲,碑文裡少刻了楊開慧的名字,毛主席:算了吧滿腔熱血,卻不幸埋骨異鄉碑文少了三個字他是毛澤東的兒子

雖有遺憾,但是毛主席也不想是以再平添額外的麻煩,這也是毛主席一貫以來的作風。

當初毛岸英回國後,盡管毛主席對于這個兒子感到愧疚,但并沒有是以而去溺愛他。是以,剛在家吃了兩天飯的毛岸英,就被趕去和大家一起吃大竈飯去了。

毛主席曾對毛岸英說:“你在蘇聯住慣了洋學堂,如今回到中國,那就入鄉随俗。住住中國的學堂,那就是農業大學和勞動大學。”

于是,毛岸英回到群衆中去,拿起鋤頭,學着開荒、種地。而長滿血繭的雙手就是他從勞動大學的結業證書。

經過在基層的鍛煉,毛岸英在思想、身體上改變了不少。越發有國家的精神氣節,沒有絲毫的嬌氣。就如毛主席曾說的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1950年毛岸英犧牲,碑文裡少刻了楊開慧的名字,毛主席:算了吧滿腔熱血,卻不幸埋骨異鄉碑文少了三個字他是毛澤東的兒子

曾經有很多人不了解,為什麼當初毛主席會同意毛岸英奔赴北韓呢?如果不讓他去,肯定就不會出任何事情啊。

後來周世钊也這樣問過毛主席,毛主席說:“我當初若不同意他去,肯定也就不會有犧牲,但是,抗美援朝是保家衛國之戰,萬千人民子弟都奔赴戰場,岸英作為我毛澤東的兒子,哪能不去?”

是啊,作為國家上司人,毛主席确實做到了大公無私,他一心撲向人民、撲向這個國家,對于兒子毛岸英卻稍顯嚴厲。他總是以身作則,先身士卒。

但也正因如此,我們的國家才從能轉危為安,在廢墟上建立起來,朝着中華複興之路而去。

1958年,周總理捎帶着毛主席的心願來到北韓通路,來到了志願軍烈士陵園,來到了毛岸英墓前。“毛岸英同志永垂不朽!”赫然呈現在碑文上。

1950年毛岸英犧牲,碑文裡少刻了楊開慧的名字,毛主席:算了吧滿腔熱血,卻不幸埋骨異鄉碑文少了三個字他是毛澤東的兒子

周總理也是感佩不已:岸英,我為你驕傲。你的父親更為你驕傲。

國家國家,沒有國哪有家。毛主席作為上司人,毅然将小家置于大國之後,也正是這千千萬萬這樣無私無畏的精神,我們的國家才站了起來,走出了國門,震驚了世界。

結語:

1976年毛主席去世後,在從業人員整理毛主席的遺物時,看到了被他珍藏了26年之久的幾件毛岸英的衣服。至此,我們才發現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愛,是如此的深沉卻又那麼的内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