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的大環境下,很多教育機構倒閉破産或者停止營運。但是有一個問題成了社會關注的熱點,并頻頻登上各地新聞的熱點,那就是家長預交的學費到底能不能退還呢?
我整理了結束營運或者關閉部分校區的大中型機構目前的退費情況,如下表:

資料搜集于網上
可以看出,能夠退費目前來說比較安全的大多是兩種:1.上市公司。2以中國小班課業務為主的公司。
而無法退費的教培機構中,重災區是三大類:1.英語機構,包括成人英語和少兒英語。2.中國小1對1。3.早教機構。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因為從業務模型上來看,中國小班課淨利潤高,耗課穩定,并且大多數按“春暑秋寒”四個季度收費,預收費時間不長。同時,以新東方和學而思為代表的主做中國小班課的機構,均上市較早,資本充裕。
而相對比的來講,英語機構、中國小1對1機構、和早教機構。普遍有以下幾個問題:
1.預收款時間長。
普遍要按照級别或者按照課包報名,很多需要1年或2年才能耗課結束,甚至有的收到3至5年的預收款。
這些機構可以按照國家要求轉變為3個月或60課時報名,甚至有些地方提出的“先上課,後付費”嗎?基本上是非常困難的,比如少兒英語機構和早教機構,在冬天,尤其是1、2月份,耗課很少,但成本是不會停止的。
2.現金流收入高,但實際淨利潤低。
中國小班課業務,一個老師可以對15-30名學員上課。隻需要投影儀、課桌、白闆等裝置就可以,成本較低。
而英語機構,需要聘請昂貴的外教,一名外教的實際成本甚至等于3-4名中方員工,還需要環境布置,教具購買等,成本昂貴。
中國小1對1業務,一名老師隻能給一名學生上課。比如去新東方上數學,一小時付費120,但是20個人同時上,總收費2400元/小時,給老師400,機構剩餘2000;而去精銳上數學,一小時付費300,總收費也就是300,給老師100,機構剩餘200。利潤有10倍的差距。
早教機構雖然人員成本較低,但因為基本都要開在商場内,房租高昂。同時早教教具和裝修成本高昂。
3.耗課不穩定。
中國小班課業務耗課較為穩定,并且學生自己請假的話也視為自動放棄,課時照劃。
但是英語機構,尤其是少兒英語和成人英語,耗課很不穩定,3-8歲的小孩經常就不來了,然後需要補課。同時1-2月,寒假期間基本無法開課,白白損失兩個月左右。成人英語也是如此。
中國小1對1業務也深受請假問題困擾。因為是1個人上課,随時可以請假。有時候,家長覺得這一階段成績還行,暫時不補,停課挂賬。
早教機構孩子年齡普遍1-2歲,家長雖然報名,但是緊迫性不夠,稍微有點頭疼腦熱,日曬天寒就不來上課了,容易造成課程堆積。是以早教機構通常都有課時時效條款,比如12個月的課,15個月就失效了。這種條款常常引起糾紛。
總之,以上情況就造成了這些機構的高收入,高負債營運。但是實際利潤的産生要等到課包全部耗完,合同結清,才能發生。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很多時候機構無法穩定耗課,比如寒假時,比如學員請假,比如提前退費,更恐怖的,比如2020半年的疫情,以及後來各地的後續疫情,或者目前在政策下,節假日無法耗課,造成了課時的大量堆積。
但是成本,在機構運作的中後期,其實是基本固定的。人工社保,場地租金,行政費用、銷售費用,這些不會随着課耗的暫停而降低。
是以很多機構雖然表面上,每個月的收入可以支付成本,但實際上很多機構的賬面資金是無法給家長退費的。
而且一旦家長大面積要求退費,會給教育機構帶來很大壓力。一旦停止運作,首先還要把工資結清,然後要結清供應商的應付賬款,還要給房東解約罰款和恢複毛坯,最後才輪到家長。機構賬面的現金流,在清償完這些之後,很難再完全處理家長退費。
最後:
1.希望已經繳費的家長理性選擇退費或者耗課,如果大面積退費,可能會造成機構立即停止營運,造成更大損失。把課耗完,不失為一種選擇。
2.在新報名教育機構時,建議按照國家推薦的3個月或者60課時繳費,對于大課包理性謹慎選擇。
如果大家覺得我的文章有幫助的話,請點贊和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