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就是有很多種奇奇怪怪的植物、生物共同組成的。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下昆蟲界特别毒的白紋伊蚊和眼睛最多的捕蟲高手蜻蜓。
<h2 class="pgc-h-arrow-right">一、昆蟲界特别毒的蚊子</h2>

白紋伊蚊也被稱為亞洲虎蚊,屬于長角亞目蚊科,中等大小的黑色蚊蟲,上面并具由白色鱗片形成的斑紋, 白紋伊蚊源于東南亞,是東南亞和中國的常見蚊種。它們起源于亞洲,現在已經擴散至全球70多個國家了。這種蚊子算是世界上最毒的蚊子了,是重要病毒的媒介。
白紋伊蚊是中小型黑色蚊種,有銀白色斑紋。在中胸盾片上有 一正中白色縱紋,從前端向後伸達翅基水準的小盾片前而分叉。後跗1-4節有基白環,末節全白。腹部背面2-6節有基白帶。
白紋伊蚊喜歡栖息在陰暗通風的地方,卧室、客廳和廚房水池等地方,都是它們喜歡光顧的地方。住房周圍的草叢、竹林、葡萄架、缸罐内壁等,也是它們喜歡且長待的地方。雌性的白紋伊蚊喜歡吸入血,全天都有吸血的現象,日出前一兩個小時,和日落前兩三個小時,是它們活動的高峰期。不僅是哺乳動物,就連鳥類動物的血液它們也吸,宿主動物的範圍非常廣。它可以傳播很多病原體,包括登革熱、羅斯河病毒和西尼羅病毒。白紋伊蚊多滋生在居民點及其周圍的容器(如缸、罐、盆、碗、破瓶等)和植物容器(如竹筒、樹洞、葉腋等)以及石穴等小型積水,輪胎積水更是這種伊蚊最普通的滋生場所。
白紋伊蚊的卵具有很強的抗寒能力和生命力,極易被攜帶傳播。它們十分兇猛,攻擊性很強。白紋伊蚊是登革熱重要的傳播媒介,該病發現至今已有200多年曆史,主要流行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是世界上分布最廣、發病人數最多、危害最為嚴重的蟲媒傳染病之一。
白紋伊蚊叮人特别的狠,被叮咬之後皮膚會變得奇癢無比,還會出現皮膚紅腫現象,很可能會出現局部皮發炎狀,甚至會引起全身性的皮炎,抓破之後還會發生潰癢感染。被白紋伊蚊叮咬,絕對是一種不怎麼讓人愉快的事,是以夏季蚊蟲的防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防治措施
蚊蟲的綜合治理方法包括環境治理、生物防治、化學防治、法規防治和遺傳防治等。針對白紋伊蚊的防治主要采取以孳生地治理為主的環境防治,當暴發登革熱疫情時,采取化學防治和環境治理并重的措施。環境治理主要是清除蚊蟲孳生地,它不僅減少蚊蟲産卵環境控制其成蚊密度,且具有環保、不産生抗藥性等諸多優點。
化學防治是通過對孳生地投藥,對白紋伊蚊的成蚊直接噴灑起到了較好作用,但是在投入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同時對環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化學藥物的應用也使蚊蟲産生抗藥性。防蚊閘的應用隻需一次性投入可長久受益,在節約人力、物力、财力的同時又保護了環境,對蚊蟲防治工作起到觀念性的轉變。随着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衛生意識逐漸提高,政府應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入,促進蚊蟲防治工作可持續性發展。
登革熱在人群之間不能直接傳播,均由蟲媒媒介傳播,是以在登革熱的預防中,登革熱發病監測和控制消滅蚊媒仍是目前最有效的預防措施。對伊蚊的監測是有效預警登革熱的發生,控制登革熱流行的重要手段。長期以來,對伊蚊成蚊的密度調查,埃及伊蚊主要使用室内栖息率法。白紋伊蚊主要使用人帳誘捕法。但這兩種方法都存在可能使捕蚊人員被叮咬并感染病毒的不足之處。此外,白紋伊蚊的防治隻要上司重視,制度落實,措施得當,持之以恒,是可以控制在不足為害的程度。
<h2 class="pgc-h-arrow-right">世界上眼睛最多的動物</h2>
一般來說我們常見的動物都是有兩隻眼睛的,從天上飛的到地上跑的再到水裡遊的,包括我們吃的魚、蝦等都是兩隻眼睛,而我們常見的蜻蜓卻有28萬個眼晶體,被稱為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動物,大家應該怎麼也想不到是蜻蜓吧。
蜻蜓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是非常常見的,也相信很多人在小時候都有捕捉蜻蜓的經曆,在捕捉蜻蜓的時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不管你是從哪個方向捕捉蜻蜓總是能輕易被其逃脫,那就是因為蜻蜓擁有很多雙眼睛。
蜻蜓的視力在動物界也是非常好的,因為蜻蜓的複眼很突出,并且每隻複眼都是由28萬個眼晶體組成的,是以蜻蜓根本不用變換任何的方向就能輕易看見上、下、前、後各個方位,并且蜻蜓的飛行能力也是非常強的,是以才沒那麼容易被捕捉。
蜻蜓一直都被我們成為是捕蟲界的高手,那就是因為蜻蜓的翅膀非常的厲害,并且視力也非常的清晰,不僅能夠很好的辨識方向還可以每秒飛行長達10米的距離,有時候還能後退飛行,這是很多飛行動物都沒有的技能呢。蜻蜓可謂昆蟲界飛行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