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海戈壁發現蠍虎,用卷尾擺尾來求愛,喜歡與“陌生人”同穴過冬01蠍虎現身青海戈壁,它們是沙漠守望者,整天就知道曬太陽02遇敵則斷尾求生,從空氣中擷取身體所需水分,吸收地面輻射能量來提高體溫03複雜的“尾”體語言,習慣用卷尾擺尾動作來交流,還用卷尾擺尾來求愛04母蠍虎把自己肚子作為育嬰室,幼崽一出生就是活蹦亂跳05喜歡與“陌生人”同穴過冬,不是與别人媽媽,就是别人爸爸結語

作者:雪靈谷自然地理

在西北的茫茫戈壁灘上,往往上百公裡荒無人煙。隻有西北風經年累月留下了一座座形态迥異、怪石林立的“古堡”。當風呼呼吹過時,發出非常可怕的鬼哭狼嚎的聲音,這就是雅丹魔鬼城。這裡全年少雨、日照強烈,夏季燥熱、冬季幹冷,是以黃沙漫天。

青海戈壁發現蠍虎,用卷尾擺尾來求愛,喜歡與“陌生人”同穴過冬01蠍虎現身青海戈壁,它們是沙漠守望者,整天就知道曬太陽02遇敵則斷尾求生,從空氣中擷取身體所需水分,吸收地面輻射能量來提高體溫03複雜的“尾”體語言,習慣用卷尾擺尾動作來交流,還用卷尾擺尾來求愛04母蠍虎把自己肚子作為育嬰室,幼崽一出生就是活蹦亂跳05喜歡與“陌生人”同穴過冬,不是與别人媽媽,就是别人爸爸結語

<h1>01蠍虎現身青海戈壁,它們是沙漠守望者,整天就知道曬太陽</h1>

在茫茫戈壁灘上徒步,還時不時被一些竄來竄去的小動物吸引。有的根本就不把你當人看,根本就不理你,擺着各種姿勢在曬太陽。

有的則站在沙堆上,像個詩人在吟詩,又像在翹首遠望,似留守兒童盼望千裡之外打工的父母這時能回家。

這家夥常年生活在雅丹魔鬼城,栖息在幹旱的沙地裡。常常一到上午8點多就趴在洞口,盡量地伸展四肢曬太陽,一直曬到太陽偏西,它們才打道回洞裡去。

若天氣持續轉冷或出現異常時,它們就會進入休眠狀态。

這種小精靈,青海當地老百姓親切地稱它為“蠍虎”,意為“跑得飛快的小東西”。 蠍虎的中文學名叫青海沙蜥,也有的地方稱其為蠍虎子、蛇皮溜、沙婆子、沙虎子。

青海戈壁發現蠍虎,用卷尾擺尾來求愛,喜歡與“陌生人”同穴過冬01蠍虎現身青海戈壁,它們是沙漠守望者,整天就知道曬太陽02遇敵則斷尾求生,從空氣中擷取身體所需水分,吸收地面輻射能量來提高體溫03複雜的“尾”體語言,習慣用卷尾擺尾動作來交流,還用卷尾擺尾來求愛04母蠍虎把自己肚子作為育嬰室,幼崽一出生就是活蹦亂跳05喜歡與“陌生人”同穴過冬,不是與别人媽媽,就是别人爸爸結語

<h1>02遇敵則斷尾求生,從空氣中擷取身體所需水分,吸收地面輻射能量來提高體溫</h1>

蠍虎體态十分嬌小,身長4-7厘米;光溜溜的圓腦袋很像癞蛤蟆的腦袋,頭上似乎還有戒疤一樣的痕迹;周身布滿鱗片,像一個全身穿上铠甲的士兵。

一個長長的尾巴總喜歡搖搖擺擺。公蠍虎尾部末端的顔色是黑色的,但是母蠍虎是暗黃色的。公蠍虎的個體一般比母蠍虎的體重更重,體長更長,尾長更長。沒辦法,不長得帥氣點,向來好色的母蠍虎看不上。

背部中央長有灰黃或橘黃色的脊紋,沿身體兩側還有深色斑點,這樣一來,與沙地的背景很協調,隐蔽性好,天敵找不到它;腹部整體呈白色,這樣能反射沙地表面的高溫輻射。

蠍虎的上下眼睑邊緣的鱗片特化成鋸齒狀,形成兩排密密的“ 睫毛”,鼻孔内側則生有皮瓣,這可不是好看的花瓶,它是有用處的,可以憑借它阻攔風沙侵入眼鼻。

這貨的四肢粗短,爬行速度很快,出乎你的意料,友善它們在荒漠中活動、挖穴或者尋找食物;指趾兩側鱗片特化成栉狀,可以增加與沙面的接觸面積,以免陷進沙中,變成天敵的口中食。

水向來是萬物之源,但蠍虎壓根就不用喝水,蠍虎有什麼“黑科技”呢?因為它們僅僅依靠食物中的水分和早晨相對濕潤的空氣中擷取水分就可以滿足一天的用水量。難怪說連駱駝都甘拜下風。

蠍虎全身布滿了鱗片,這東東可不是用來好看的,主要是防止散失身體裡的水分;加上蠍虎的皮膚沒有腺體,不分泌液體,排洩物也幹燥少水。這麼節約用水,真可以評為荒漠節水能手。

蠍虎的腹部有較大的黑斑,清晨它們剛出洞活動時,用它可以吸收地面輻射的能量,這樣能更加快速提高體溫。

嘿嘿,蠍虎還有更毒辣的一招,為了保護自己而“自殘”。當遭敵襲擊時, 蠍虎常常留下斷尾,更有意思的是,斷尾還能不停地跳動,吸引了敵人的注意力,而蠍虎則趁這個機會溜之大吉。

青海戈壁發現蠍虎,用卷尾擺尾來求愛,喜歡與“陌生人”同穴過冬01蠍虎現身青海戈壁,它們是沙漠守望者,整天就知道曬太陽02遇敵則斷尾求生,從空氣中擷取身體所需水分,吸收地面輻射能量來提高體溫03複雜的“尾”體語言,習慣用卷尾擺尾動作來交流,還用卷尾擺尾來求愛04母蠍虎把自己肚子作為育嬰室,幼崽一出生就是活蹦亂跳05喜歡與“陌生人”同穴過冬,不是與别人媽媽,就是别人爸爸結語

<h1>03複雜的“尾”體語言,習慣用卷尾擺尾動作來交流,還用卷尾擺尾來求愛</h1>

蠍虎長大後,也要結婚生子,這貨整日隻知道嗮太陽,但一旦要找對象了,它還是有一套的,它用卷尾擺尾來求愛。

梳妝打扮後,它并沒有立即鑽出洞穴,而是探頭探腦在洞穴口張望,先是機警地觀察周邊的環境,檢視是否有敵人。确定很安全之後,就飛快地爬上沙丘頂上。但是,上面已經有好幾隻公蠍虎在。

它深知優勝劣汰的道理,為了戰勝情敵,他們擡頭挺胸,鬥志昂揚。在此後的戰鬥中,它會不斷搖擺和卷曲自己的尾巴,用這種獨特的方式向對方宣戰:我比你強,趕快滾開!

更有意思的是,蠍虎還有複雜的“尾”體語言,無論公母都表現出有趣的卷尾擺尾動作:它們的尾巴時而像竹竿一樣直立,時而小幅度彎曲,就像天津麻花一樣極度彎曲。有的時候就像微風拂動般輕微擺動,有的時候就像狂風暴雨般急劇擺動。

它們卷尾和擺尾的每一個動作到底代表什麼意思,這個目前還沒有科學家研究出來。

動物愛好者猜測,它們應該是通過這個動作在進行交流,就如同我們人類的肢體語言一樣,或許是在示好,或許是在拒絕,甚至是在警告。

不過,如此有趣的行為确實為雅丹魔鬼城增添了不少的生機。

青海戈壁發現蠍虎,用卷尾擺尾來求愛,喜歡與“陌生人”同穴過冬01蠍虎現身青海戈壁,它們是沙漠守望者,整天就知道曬太陽02遇敵則斷尾求生,從空氣中擷取身體所需水分,吸收地面輻射能量來提高體溫03複雜的“尾”體語言,習慣用卷尾擺尾動作來交流,還用卷尾擺尾來求愛04母蠍虎把自己肚子作為育嬰室,幼崽一出生就是活蹦亂跳05喜歡與“陌生人”同穴過冬,不是與别人媽媽,就是别人爸爸結語

<h1>04母蠍虎把自己肚子作為育嬰室,幼崽一出生就是活蹦亂跳</h1>

在新疆海拔1000-3000米地區,雌奇台沙蜥通常将卵産出,讓它們在外界環境中獨立發育并孵化出小沙蜥。

在青海高海拔地區,雌蜥的卵通常是在母體内發育成型後以幼蜥的形式産出。這就是卵胎生,蠍虎就是這種生殖方式的代表。

因為高原上溫度低、含氧量少,蠍虎可以活動的時間大概隻有每年的5月初-9月底,比低海拔地區的沙蜥至少要短1個月。

如果在青藏高原的洞裡産卵,小蠍虎很可能孵化不出來,或者剛孵出來就要進入冬眠期,沒有足夠的能量讓脆弱的新生命熬過漫長、寒冷的冬季。

于是,這就演化出了一種特殊的生殖方式:卵胎生。而且母蠍虎性成熟時間滞後,體型通常更大一些,達到性成熟的母蠍虎體長一般7厘米。“聰明”的雌蠍虎便把自己肚子作為育嬰室,給後代提供一個舒适、安全的發育環境。

當然,相較于哺乳動物,它們并非純粹地待在子宮内由胎盤供給養分,而是在卵内發育,靠蛋内的養分滋長。受精卵可以在母親的子宮内完成發育,一出生就是活蹦亂跳的小崽崽。

青海戈壁發現蠍虎,用卷尾擺尾來求愛,喜歡與“陌生人”同穴過冬01蠍虎現身青海戈壁,它們是沙漠守望者,整天就知道曬太陽02遇敵則斷尾求生,從空氣中擷取身體所需水分,吸收地面輻射能量來提高體溫03複雜的“尾”體語言,習慣用卷尾擺尾動作來交流,還用卷尾擺尾來求愛04母蠍虎把自己肚子作為育嬰室,幼崽一出生就是活蹦亂跳05喜歡與“陌生人”同穴過冬,不是與别人媽媽,就是别人爸爸結語

<h1>05喜歡與“陌生人”同穴過冬,不是與别人媽媽,就是别人爸爸</h1>

大多數沙蜥的繁殖,都會選擇在食物豐富和氣候适宜的春夏季進行,但是蠍虎卻選擇在8-9月繁殖,這個時候即将進入秋季,青海的氣候已經十分寒冷了。

在這個時候,剛出生的小蠍虎就要面臨嚴峻的生存考驗,但是蠍虎越冬存活率卻高達84.4%。面對嚴峻的生存環境,這樣的存活率是非常少見的。其實,這與與蠍虎獨特的越冬模式有關。

随着冬天的來臨,蠍虎就要進入冬眠,可是這個時候不僅小蠍虎還很小,即使是成年的蠍虎也很難通過陽光來擷取溫暖。于是,聰明的蠍虎便決定“抱團取暖”。這樣既可以保證小蜥蜴的存活,也可以讓成年蠍虎安全越冬。

專家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蠍虎的洞穴中,有的母蠍虎和小蠍虎一起越冬,有的是公蠍虎和小蠍虎一起越冬,有的母蠍虎、公蠍虎和小蠍虎一起越冬。不過,一般是母蠍虎帶着小蠍虎一起過冬。

最為奇特的是,蠍虎在洞穴中“抱團取暖”過冬時,同一洞穴中的蠍虎絕大多數都不是父子、母子或兄弟姐妹關系,也就說,許多是“陌生人”,它們是一種非親緣的關系。那麼,寶寶為何不與自己的“親人”住一起過冬呢?

青海戈壁發現蠍虎,用卷尾擺尾來求愛,喜歡與“陌生人”同穴過冬01蠍虎現身青海戈壁,它們是沙漠守望者,整天就知道曬太陽02遇敵則斷尾求生,從空氣中擷取身體所需水分,吸收地面輻射能量來提高體溫03複雜的“尾”體語言,習慣用卷尾擺尾動作來交流,還用卷尾擺尾來求愛04母蠍虎把自己肚子作為育嬰室,幼崽一出生就是活蹦亂跳05喜歡與“陌生人”同穴過冬,不是與别人媽媽,就是别人爸爸結語

<h1>結語</h1>

蠍虎是一種不起眼的爬行動物,它既不像獅子老虎那樣威猛,更不像兔子那樣靈敏,可它卻以頑強的生命力,避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劫難。别以為這小家夥隻知道曬太陽和睡覺,它們可是人類的好幫手呢,在沙漠裡成了植物的保護神。

雪靈谷自然實驗室/出品

參考資料:《大自然》雜志、《中國科學報》、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态與地理研究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