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大蝸牛的故鄉在非洲,最早是生活在非洲的一種蝸牛,統稱非洲大蝸牛科。

非洲大蝸牛産自非洲的東部,屬于最早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目前已經在中國非常常見,甚至在有些地區已經泛濫成災。
這種蝸牛是非洲人的美味佳肴,屬于他們日常生活的肉食來源之一,是他們重要的蛋白質補充來源之一。
目前這種蝸牛在中國泛濫成災,面對這種美味佳肴,中國的吃貨卻退縮了,這是為何呢?
我們知道,非洲大蝸牛雖然個頭比較大,通常可以長到7到8厘米,最大的據說有20厘米長,體重更是達到30克左右,比我們常吃的田螺要大好幾倍。
但是由于非洲蝸牛在氣候濕潤的環境中,在這樣的環境中,非常容易滋生細菌,是以這種蝸牛的身上有許多的寄生蟲和病原菌,而這些細菌,僅僅靠煮沸是無法消滅的。
如果食用這種蝸牛,處理不當,容易傳播各種疾病,食用非洲蝸牛對人體的危害比較大。
大家知道,中國幅員遼闊,可供選擇的肉食品類非常多,有各種豐富的替代品。
為了健康考慮,中國的吃貨在面對非洲蝸牛時,就不會食用了。
不過在非洲就不一樣了,大家知道非洲比較貧困。很多地方都生活在貧困之中。
很難像我們平時可以經常食用各種豬肉、牛肉等。由于經常挨餓,面對這種多肉的蝸牛,怎麼會放過呢?
是以在非洲食用這種蝸牛是一種普遍現象,畢竟在面對挨餓時,選擇活下來才是主要的,健康相對生命來說,并不是那麼的重要。
據說在非洲,這種蝸牛都快被吃絕迹了,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現在已經開始了人工養殖。
不過這種蝸牛在中國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對中國的農業、自然生态系統甚至人類健康造成了嚴重的破壞。
不知道大家對消滅非洲蝸牛有什麼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