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部較大、神經元較多的脊椎動物打哈欠時間更長。蘇黎世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發現了這一點,該團隊評估了大約1300個正在打哈欠的哺乳動物和鳥類。
正如科學家在《自然通訊》雜志上所報道的,他們的研究結果證明了一個自然科學上已有的假設:打哈欠實際上是作為大腦的冷卻機制發育而來。

根據研究,像穴鸮這樣的鳥類打哈欠的時間比哺乳動物要短。圖源:Capitan Crizelini/Shutterstock.com
來自不同動物們的哈欠
在研究中,該團隊人員分析了許多打哈欠的哺乳動物和鳥類的視訊。這些視訊中許多來源于網絡,如YouTube,或動物園提供,或由研究者自己錄制。
分析範圍涵蓋了697種的動物,共計1291個正在打哈欠的小家夥,其中包括55種哺乳動物和46種鳥類。
好困啊:這隻哈欠連連的日本猕猴。圖源:Wikimedia Commons / Daisuke Tashiro
研究顯示,大腦品質與神經元的數量,哺乳動物和鳥類打哈欠的持續時間,這兩者之間有着明顯的關聯。
哺乳動物打哈欠的時間更長
此外,大腦品質和身體品質相當的情況下,哺乳動物打哈欠的時間明顯長于的鳥類。對此,科學家解釋道,與哺乳動物相比,鳥類具有更高的核心溫度。
土撥鼠打起哈欠也好萌。圖源:fotocommunity.de
是以,由于腦部與環境空氣的溫差較大,鳥類打哈欠的時間相較哺乳動物較短,就能達到必要的冷卻效果。
凡是都有例外
不過裸鼹鼠是一個例外,維也納大學的瑪格麗塔·哈特利布告訴美聯社記者,雖然這些皮膚外露的小家夥腦部品質很小,但它們打哈欠的時間與美洲虎相近。
她解釋說,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裸鼹鼠是哺乳動物中唯一的變溫動物。
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697種不同動物的1291隻打哈欠的視訊,其中包括55種哺乳動物和46種鳥類。圖源:dpa / Lino Mirgeler
圖檔來源于網絡,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