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苦尋幾十年,第四種犀鳥現身盈江

苦尋幾十年,第四種犀鳥現身盈江

苦尋幾十年,第四種犀鳥現身盈江 盈江縣融媒體中心 供圖

苦尋幾十年,第四種犀鳥現身盈江

3月5日,記者收到觀鳥愛好者王根虎拍攝的犀鳥有明顯不同,經過初步判斷,這兩隻鳥極有可能是專家苦苦找尋了幾十年、未在雲南境内有影像記錄或可考證目擊記錄的棕頸犀鳥。

“哇噻,這是棕頸犀鳥啊!太牛了!你确定是在盈江境内拍的嗎?”中國著名觀鳥人班鼎盈和曾祥樂看到視訊後發出了同樣的驚歎。

“2月18日中午3點左右,我看到3隻犀鳥往我家草果地旁的樹林裡飛去,我悄悄跟着,看見一隻大鳥就站在我面前一棵光樹枝上,還有2隻在密林裡動來動去,我就用手機拍了視訊和圖檔。這幾年經常在媒體上看到盈江犀鳥的報道,從大嘴的形狀上,我敢肯定是犀鳥,但它們和以往看到的又有些不一樣。”從王根虎拍攝的視訊中可以看到,一隻犀鳥頭部和頸部明顯呈棕黃色,從天空一閃而過的犀鳥喉嚨部位有淡淡的藍色。王根虎告訴記者,根本沒想到自己的随手一拍,竟然填補了雲南幾十年來關于棕頸犀鳥的影像空白。

3月7日一大早,記者與幾位本土自然生态保護志願者組成搜尋隊踏上了“尋犀之行”,經過幾十公裡近乎“無路”的跋涉,一行人在海拔2000多米的森林裡不停地找尋。就在一度尋找無果,天色漸晚,衆人準備傳回的時候,天空中突然傳來兩聲沉悶的犀鳥叫聲,讓搜尋隊一下子激動了起來。在随後幾小時的觀測和拍攝中,大家終于收獲了棕頸犀鳥的高清影像。從觀測和影像判斷,3隻棕頸犀鳥為2公1母,其中1隻公鳥應為去年出生的幼鳥。這些影像有力證明德宏境内有棕頸犀鳥分布。

“中國總共有5種犀鳥,棕頸犀鳥在國内分布是在雲南和西藏,雲南有據可考的影像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攝影師在西雙版納拍攝到的圖檔。在90年代初的科考調查中,我們在德宏有村民通路記錄,但一直沒有影像作證。這次拍攝到的影像充分證明了棕頸犀鳥在雲南、在德宏有分布。”曾參與包括雲南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設立科考等諸多重要科考的中國著名鳥類學專家韓聯憲告訴記者。

“棕頸犀鳥通常生活在海拔1500米以上中山濕性常綠闊葉林,盈江還有很多區域和與這次拍攝到棕頸犀鳥環境相似,下步我們将加大對這些地區的探索力度,進一步摸清楚它們在盈江的分布情況、繁育情況,以便更好的研究和保護這種非常珍貴的物種。”曾祥樂說。

“幾十年來,棕頸犀鳥在德宏隻聞其名不見其身,這次拍攝到它們的影像,對于我們來說是一件非常非常激動的事情,我們将加大對第五種犀鳥——白喉犀鳥的搜尋力度,争取早日在德宏拍攝到它們。”班鼎盈興奮地說。

雲南網記者 管毓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