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很多農村的小孩子,雖說是在農村裡長大,但是有很多農村裡常見的蟲子,都不見得認識,更加别說能夠叫的出名字。就像農村裡常見的刺蛾、天牛、挖田狗等等,這些都是農村裡經常見到的東西。

刺蛾、天牛相信很多上了年紀的朋友都比較清楚,并且還不時有親密的接觸過。對于挖田狗來說,可能就有不少的朋友就不太了解,甚至隻知道用地方方言來叫,學名叫什麼都搞不清楚。
挖田狗,學名叫做蝼蛄,有不少的地方俗稱土狗、挖田狗、拉拉蛄。它的食性比較雜,主要是啃食麥類、玉米、高梁、棉花、蔬菜、還有靠田埂邊上的水稻,是屬于農田種植中的一種常見害蟲。
蝼蛄的種類可分為非洲蝼蛄和華北蝼蛄兩種。非洲蝼蛄在全國都有分布,但是為害比較嚴重還是在長江以南,而華北蝼蛄都是生活在長江以北。
蝼蛄的體型特征:身體為淡黃色,周身密生細毛、頭呈圓錐形,前面的足特别發達,能夠爬挖掘。非洲蝼蛄的體形要小,在後足胫節背側有棘3~4個。而華北蝼蛄的體型較大,在後足胫節背側的棘,隻有一個或者是沒有(就是進化掉了)。
非洲蝼蛄的繁殖力很強,一年發生一代。華北蝼蛄的繁殖,受到氣溫的影響,一個世代需要三年左右的時。這兩種蟲子的若蟲或成蟲,都會在土壤的深處越冬。
不論是非洲蝼蛄還是華北蝼蛄,它們都是同屬,都有一個特性,有着很強的趨光性。成蟲或若蟲,一般白天都是躲在幹燥的土壤裡,到了夜晚,就出來活動,啃食很多種農作物。使得農作物的根莖被咬斷,讓植物的根莖組織破壞,使得植物直接枯死。
農村裡對于防治蝼蛄,也總結出幾種确實可行的防治方法。
點燈誘殺成蟲:蝼蛄有着很強的趨光性,可用農村裡常用的誘蟲燈。
用深耕土地,用水旱輪做的方法:蝼蛄自有帶一對有力的前足,不僅能夠掘土挖洞,并且還挖得很深。隻有對土地進行深耕翻土,破壞蝼蛄躲藏的地方,能夠有效的減少蝼蛄的躲藏點。
蝼蛄還有一個特性,就是不喜歡水。一般在灌水的水田裡,很少能夠看到。但是在離水不遠的田埂上,就能夠發現很多。現這種蟲子,每年種植就采用輪換水、旱輪種的方式,來破壞蝼蛄的生存地。
用毒餌來誘殺:用自家自制的毒餌來誘殺,90%的晶體敵百蟲200克、加水5~6斤泡水。将30~35斤的棉籽餅(豆餅、麥麸餅、菜籽餅都可以),在鐵鍋裡炒香(也不要炒糊)。
用容器将棉籽餅裝好,将泡好的敵百蟲水,噴撒在棉籽餅上,用東西攪拌均勻。在傍晚的時間,在田、地的周圍設定投放點,每畝投放7~8斤的量。投放時最好是在伴晚,在地下憋了一天的蝼蛄,要出來找東西吃。
其實,這種蟲子在南方水田裡,隻是說有,但對于水田種植,也隻是會危害靠田埂邊行的植株,中間有水地方,是蝼蛄去都不去的。朋友們,你們對蝼蛄了解嗎?(圖檔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