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美軍的準備其實并不算充分,這在美國陸軍的裝甲部隊的身上更有所展現。在德國軍隊大量列裝長身管火炮四号坦克的時候,美軍還在用M-3李這種“七兄弟棺材”,即便是美軍登陸諾曼底,開辟第二戰場的時候,也才裝備上M-4謝爾曼坦克。“謝爾曼”這款坦克看上去高大威猛,但是在戰場上的表現卻令人無法恭維。
美軍歐洲戰區司令官艾森豪威森甚至公開表示,如果後勤人員敢再送一輛短身管版M-4坦克上來,他就要槍斃美軍的後勤官,由此也能看出美軍對短身管M-4坦克的嫌棄。美軍當時幾乎沒有大規模地面作戰的經驗,美軍的設計人員認為謝爾曼坦克不需要面對對手的裝甲力量,陸軍航空兵會将對手所有的坦克全部消滅,但這隻是美軍設計人員的一廂情願而已。在歐洲戰場上,謝爾曼坦克不得不面對德軍“動物園”,别說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了,就連四号坦克在美軍登陸初期都能輕松“虐殺”美軍裝甲力量。短管謝爾曼也隻能對付沒有重武器的步兵,在歐洲戰場上謝爾曼簡直就是一隻小綿羊。

非洲戰場上的謝爾曼坦克
謝爾曼實在太高了,高到無法在灌木叢中隐藏。據美軍公開的資料來看,謝爾曼坦克高約2.74米,與之相比它的對手要矮的多,可以在各種地形下隐藏自己。而且初期版本的謝爾曼隻有一根短管75毫米坦克炮,這款坦克炮就算在100米距離上也無法擊穿豹式坦克的正面,恐怕也隻能試試對付德軍的四号坦克,不過德軍一般也不會讓謝爾曼沖到這麼近的距離上開火。謝爾曼坦克采用了汽油來作為燃料,這更令人摸不着頭腦。因為汽油機十分容易着火,謝爾曼每次被對手命中都必然着火。正因為如此,謝爾曼獲得了“朗森打火機”的别稱(朗森打火機當時的宣傳語就是“一打就着,每打必着”)。
德軍的虎式坦克,可以在1500米距離上輕松“狩獵”謝爾曼
面對謝爾曼的先天不足,盟軍也在不斷嘗試改進這款坦克。英軍先搞出了螢火蟲式坦克,用來對付德軍的虎式坦克,其實在謝爾曼諸多改進型号中,也就隻有螢火蟲這款坦克能夠對虎式造成一定的威脅。在英軍的坦克編制中,基本上每個坦克排都會編制一輛螢火蟲坦克,專門來對付對手的裝甲力量,它在二戰期間大約生産了2200輛。螢火蟲算得上是比較成功的嘗試,這款坦克裝備了英軍自己研發的17磅坦克炮,這款火炮可以在較遠距離上擊穿虎式坦克的正面裝甲。這款坦克正式裝備給英國軍隊後,英軍的“虎式坦克恐懼症”才稍微減輕,而沒有17磅炮的美軍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
美軍研發出了喪心病狂的“醬爆”(Jumbo)也就是M4A3E2,不過這款坦克仍然裝備了短管76炮,看上去并沒有多大長進,但它卻被美軍譽為坦克之王。原因很簡單,這款坦克的正面裝甲厚度達到了101毫米,正面裝甲傾斜度約為56度,正面等效于180毫米鋼闆,這在當時也算是戰場一霸。在一次戰鬥中,曾有一輛M4A3E2正面硬吃了8枚虎式坦克發射的88毫米炮彈,正面裝甲居然沒有被擊穿。這款坦克的防護性能已經超過虎式坦克,隻有後期的虎王坦克、獵虎或獵豹反坦克殲擊車能夠将其擊毀。
醬爆的正面厚度的确讓不少德軍坦克手“懷疑人生”
“醬爆”仍算不上是美軍最喪心病狂的設計,如果玩過使命召喚的話,肯定對頭頂火箭的謝爾曼印象深刻。在現實中,美軍真的設計出了身抗火箭彈的謝爾曼坦克。這款坦克往往被用作前線步兵支援,發射完攜帶的彈藥後,謝爾曼坦克便會立刻投入到進攻當中,甚至可以一邊進攻一邊發射火箭彈。
謝爾曼坦克的身影幾乎遍布世界各地,甚至還砸沉過對手的潛艇。二戰期間與美國有過合作關系的國家基本上都裝備了謝爾曼坦克,二戰後還有不少謝爾曼被當作戰争剩餘物資傾銷給了中國。在美國本土,謝爾曼坦克更是随處可見,甚至現在德克薩斯州的農田中仍然能夠找到被當作拖拉機使用的謝爾曼坦克,除了油耗有點大之外,也沒什麼不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