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體态優美的白雲山燈魚

白雲山燈魚學名唐魚,又名白雲金絲魚、金絲魚、白雲山魚、紅尾魚,屬鯉形目,鯉科,(魚丹)亞科,唐魚屬。體側中間有一條金色和黑金組成的縱紋,尾柄上有一個黑斑,尾鳍中央呈鮮紅色,是性情溫和的群遊性魚類。1988 年《中國動物紅皮書》确定該動物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瀕危等級為絕迹(野生)。

唐魚最初被報道僅分布于廣州白雲山及廣州附近的山溪中,後來相繼在廣東的清遠、花都、深圳及香港等地發現。

唐魚體色鮮豔、體态優美,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目前,唐魚逐漸成為分子生物學、轉基因研究、藥物毒性試驗等科研工作的良好材料。

體态優美的白雲山燈魚

唐魚體細小,稍側扁。背部稍隆起,在背鳍起點處最高,略呈弧形。腹部圓,無腹棱。頭中等大,圓鈍。吻短,寬而圓。口較小,端位,口裂傾斜,下領稍突出,頂端圓鈍。唇薄,無觸須。眼大,稍位于頭側近前上方。上颌骨末端可達鼻孔前緣之下。鰓耙短,圓錐形。下咽齒纖細,末端呈鈎狀。鱗片中等大。側線不顯著。肛門靠近臀鳍起點。背鳍短,無硬刺,位置很後,其起點至吻端的距離較至尾鳍基的距離為大。胸鳍短,末端不達腹鳍。腹鳍末端可達肛門。臀鳍與背鳍相對,其起點至腹鳍基部較尾鳍基部近,尾鳍叉形。

唐魚生活時色彩豔麗,體背棕色或青棕色,呈金屬光澤體側有三道色彩條紋譜帶,從上至下分别為金黃或紅黃、青銅綠、靛藍,以金黃或紅黃帶為主,故其被稱為“白雲金絲魚”。尾鳍基部有一黑斑點,稍後的尾鳍中心有一豔麗的紅斑,故又俗稱“紅尾魚”。背鳍和尾鳍基部有許多帶紅色的小斑點背鳍和臀鳍呈黃綠色,在不同的生活環境中還會在鳍緣出現黑色。身上各鱗片有許多小黑點。雄性個體比雌性個體更富于色彩。腹部呈亮白色。

性成熟的雌、雄魚最明顯的特征是吻部發紅,雄魚體色較雌魚深而豔麗,魚身修長,各鳍均呈紅色,背鳍和臀鳍較雌魚的為大;雌魚明顯較雄魚肥大,色彩黯淡,腹部膨大略帶白色。受精卵為粘性卵,一年可多次産卵。

體态優美的白雲山燈魚

從野外地點觀察發現,唐魚喜歡在上層水面活動,尤其喜歡在水草周圍活動。常常聚內建小群活動,少則3-5尾,多則20-30尾,群體無固定的成員,常常有随意的加入及退出。在淺而清澈的溪流中喜歡逆流頂水。在晴朗日子的早上、午後及黃昏時段活動頻繁。唐魚相當溫順、膽大,在大塘中輕擊水面常能吸引其循聲聚集而來,在聲源附近遊弋。

唐魚為廣溫性魚類,在水溫5.0-33.0℃範圍均能生長,水溫低于14℃時活動減慢,7℃時常沉于水底或躲藏在水草叢中,此時提起大塘中的水葫蘆常可以從根叢中發現躲藏其中的個體,且往往成群聚集。每年的1月底到2月為廣州地區最為低溫時期,唐魚能自然越冬,未報道到凍傷死亡現象。

唐魚屬于雜食性動物,主要以水中桡足類的幼體和枝角類為食,兼食浮遊或底栖藻類,尤其是底栖矽藻和綠藻中體積較大種或呈絲狀的種類。唐魚的攝食強度與餌料生物豐富度與水溫變化有一定關系,在夏秋兩季餌料食物較豐富,水溫較高,唐魚攝食較旺盛,冬春兩季食物相對較少,水溫較低,攝食強度較低,攝食強度受生殖活動的影響較小。

體态優美的白雲山燈魚

飼養繁殖

親魚的培育

親魚适宜在100cm×50cm×45cm的水族缸中培育,采用小型氣泵增氧,水溫控制在24~26℃範圍内,以觀觀賞魚人工配合飼料與豐年蟲無節幼體喂育,日投餌4次,投餌率為3%~5%。每兩天吸污一次,每月換水兩次,第一次換水量為1/2,第二次為全換水。換水時溫差不宜超過2℃,新水要曝氣半個小時後方可使用。産前對唐魚親魚進行強化培育,水溫控制在24℃左右,投喂蛋白含量高于41%的人工配合飼料與豐年蟲,投餌量要增強至親魚體重的4%~6%,白天利用日光燈增強光照,每兩天進行一次換水,換水量為1/3。

親魚的配對與繁殖

選擇30cm×20cm×18cm規格水族缸作為繁殖缸,放養一個經過消毒處理的水浮蓮,保持與強化培育缸相近的水溫(24℃左右),保持pH值為6.5~7.0之間。一般在傍晚時候,選擇腹部膨大、體色變淺的雌魚和體形健壯、顔色鮮豔的雄魚進行配對,建議每缸隻放一條雌魚,雄魚1~2條。這樣有利于唐魚的配對觀察和受精卵的收集。到次日早上8:00左右,即可出現追逐行為,随後便可産卵,産卵高潮可持續2~3h。交尾時雄魚從側面貼近雌魚,尾部從下向上卷緊雌魚,瞬間完成受精和産卵過程。唐魚産卵屬多批次型,唐魚每交尾一次産卵12~20枚,間隔3~8min交尾一次,每條雌魚産卵多可達400~600枚。

受精卵的孵化

交配後的雌魚喜把卵産于魚缸角落處。因唐魚有吃卵習性,為防止其産出的卵被吃掉,要及時将其産出的卵用吸管收集到培養皿中孵化,也可将産完卵的親魚撈出單獨暫養,魚卵于繁殖缸中孵化。此外,還可選擇在繁殖缸中挂上小眼網箱,然後再将多對親魚放入網箱内進行繁殖,産出的受精卵落到網箱外孵化的方式。受精卵最佳的孵化水溫在25~27℃,保持充氣狀态,溶解氧在5mg/L以上。次日應及時将未受精的死卵吸出,以防污染水質,受精卵經72h仔魚便可孵化出膜。

仔魚的培育

孵化出膜的仔魚可暫養在1000mL燒杯,保持水溫在26~28℃。3d後開口,巡遊模式逐漸建立,保持微充氣,每2h定時投喂蝦用微囊餌料BP粉和豐年蟲糜漿,待仔魚腸肚位置稍有顔色即可。投餌宜少量多次,每天換水一次,注意保持水溫、pH值的穩定。培養20~22d後,仔魚能夠直接攝食豐年蟲無節幼蟲活體後,将其轉移到30cm×20cm×18cm的玻璃缸中飼養,30d後轉移到60cm×36cm×45cm玻璃缸飼養,此時其攝食能力最強,應增加投餌量,以人工配合飼料及豐年蟲無節幼體混合投喂,待其體長生長至2cm時,要适當保持密度分養,一般建議每立方水體養殖500~600條。

成魚的培育

在這期間應加強餌料投喂,投餌量要增強至體重的4%~5%,水溫控制在25℃左右,每兩天吸污一次,每周換水1/2,每月一次全換水,保持24h充氧,換水時注意溫差不超過2℃。在進入成魚階段前,幼魚的生長非常迅速。部分80日齡以上的唐魚,性成熟較早的個體可以進行繁殖,隻能産少量卵。100日齡後的唐魚雌雄性征漸趨明顯,雌魚腹部開始變大,雄魚體色也變得鮮豔。待成魚生長至4-5月齡後,繁殖能力最強,便又可作為配對的親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