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否認,逛動物園是帶着懷舊與童話氣息的事情。在當初那個娛樂方式相對匮乏的年代,每個人的童年記憶裡都有一座動物園,那裡有我們對自然的第一印象。
泛黃的照片下記錄着曾經的歡聲笑語,如今的天津動物園經過了歲月的一次次變遷,但是它在天津人的記憶中也是無法替代的存在。

天津動物園西門
老一輩天津人小時候看動物不在現在的動物園,是在人民公園。
50年代人民公園建成後,公園裡就引進了虎、熊、狼、猴等動物,不到十年的時間發展100多種,成為當時天津規模最大的動物園。其中還有一隻,1953年非洲某國贈給我國的金錢豹。
人民公園前身“榮園”
後來1975年現在的天津動物園開始建設,1980年動物園搬到了水上公園旁邊,1月1日正式開放。
動物園裡甬道縱橫,獸舍星羅棋布,有圓形、方形、六角形、扇面形、弧形。現在看地圖或許沒覺得有多大地方,但是小時候覺得動物真的很多,每次看都看不完。
那時候,動物園的票價還不是30元,有多少人還收着曾經的票根不舍得扔掉。
來源@沉醉綠樹白雲間
那時候,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獅虎山。小時候總有一種進了大老虎的“巨口”之後就出不來了的錯覺。明明害怕的要命,還是要壯個膽子進去看到大老虎才知足。
來源@遇見天津
那時候,遊園必不可少的就是買官方出售的飼料和零食喂動物,順便來一波親密合影。
珍稀兩栖動物館的大鳄魚、長頸鹿館裡吃着綠葉的長頸鹿……生怕錯過一次就再也看不到了。
當然,除了可以觀賞動物、林中漫步、水上蕩舟之外,還可以在旁邊的遊藝樂園玩上很久,碰碰車、旋轉飛椅、動物轉盤、咖啡杯等項目,隻要能玩上一次就格外滿足。
園内樹木蔥郁,碧草連茵,天水一色,風光旖旎。那時候最喜歡在公園裡泛舟湖上,所經過的恐龍廣場無疑是氣場最足的景色。
恐龍廣場@獅子座的Pumpkin
園内的訓示牌也見證了歲月的流逝,剝落的告示紙也是标準的“一年一年又一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來源@一萬老樹
經曆40載,一批又一批珍稀動物入駐天津動物園,不少老天津人見證了動物園的變化,而這座動物園也稱為了一張城市名片,不少喜歡動物的遊客都會慕名而來。
那時候,經過園裡各式各樣的動物雕塑,孩子們遇到了也忍不住要拍幾張留戀。
那時候,最想去的就是熊貓館。如果當初能在人浪之中找到機會和國寶大熊貓合影一張,能高興好幾天。
來源@城市快報
細數曆史,天津動物園從1980年正式開園時就有大熊貓,當時一共飼養了四隻。其中的兩隻——蓉蓉和寨寨還參加了1981年在日本舉辦的世界博覽會。随着時間的流逝,四隻大熊貓陸續"壽終正寝",其中壽命最長的寨寨于1999年去世。
2015年10月,出生于四川熊貓基地的“辣妹子”喜樂成為天津動物園開園以來入住的第8隻大熊貓。随後入駐的熊貓格格也即将成為喜樂的新夥伴。
如今,天津動物園更是“網紅動物制造機”。
比如前段時間一段“蹦迪熊”視訊走紅網絡,隻見這隻棕熊趴伏在爬梯旁,搖頭晃腦扭動身姿神似蹦迪。
網友們紛紛加入了讨論陣營:
@我想去海邊啊:好嗨喲!感覺自己的熊生到達了巅峰。
@璐璐醬醬醬:隻有我最搖擺......
@飛翔的布萊特:真喜性
@夢魇-浩:愛的魔力轉圈圈
@山藥羊排:動物園可以賣夜場票了
@EaSy_TeaLife:不論是客觀什麼的因素…運動一下還是好的
@左手的瘋子:節奏感很強!
其實,這是一隻3歲多的西藏棕熊,有這種表現是因為春夏季節發情比較興奮,視訊經加速處理過是以容易被了解成“蹦迪”。
去年3月,還有一隻“長着人臉的猴”一夜蹿紅微網誌,讓天津動物園又火了一把。
這個明星就是“黑帽懸猴”
看看這迷茫的小眼神
簡直實力诠釋什麼叫“一臉懵逼”
再來一波“嫌棄三連”
“瞅嘛瞅,
沒見過帥猴兒嘛?!”
據保育員介紹,這隻猴子出生于2000年。像這樣的黑帽懸猴,動物園還有3隻,隻不過“國字臉”這是猴王,長相有點奇特。
網友紛紛留言,甚至懷疑這隻“人面猴”是動物園的從業人員假扮的!
2012年歐洲杯期間,天津動物園裡火了一隻“預測帝”羊駝——大胖。
“大胖”以12猜10中的神奇預測戰績而名震天下。“大胖”歐洲杯期間共參與預測了12場比賽,其中7場小組賽、5場淘汰賽,最終猜準了10場,其中6場為小組賽、4場為淘汰賽,10場全部預測準确的機率小于萬分之一。比肩章魚“保羅”。
“大胖”準确預測捷克1-0勝波蘭
不過提起天津動物園的明星,其實資曆最老的少不了一位“百歲高齡”河馬七兒。
資料顯示人工飼養條件下河馬的最高壽命為40年,當年40歲的“七兒”,其年紀相當于人類近百歲。自1985年10月20日産下第一胎,至2016年5月為止,被譽為“英雄母親”的“七兒”共生了20個孩子,十男十女,正好組成了十個“好”字,可謂十全十美、多子多福。
如果說天津動物園的明星動物還拍過電影,您相信嗎?
80年代,北京電影制片廠拍攝立體聲彩色寬銀幕立體電影《快樂的動物園》,現在來說就是3D影片,其中孔雀開屏的鏡頭就是在天津動物園拍攝的。
參加這部影片拍攝的有姜昆、李文華,以及北京、上海、宿縣等地馬戲團的演員、小醜和動物園飼養員。影片中出現了猩猩跳舞、熊貓吃西餐、馴虎、人與狗熊搏鬥等精彩鏡頭,構成了80年代動物園的影像記憶。
來源@1905電影頻道
那時候,第一次看見孔雀開屏,第一次看見獅子猛獸,第一次看到長頸鹿吃草,第一次給梅花鹿喂食……許多充滿新奇的體驗,都是動物園給予的獨特回憶。
如今為了杜絕不文明投喂行為,動物園的散養區進行了防護設施建設,遊客和動物之間幾乎不再有親密接觸的機會了,是以當初的經曆想起來是那麼珍貴。
曾經,我們對于動物的遐想都來自于動物世界,而能來動物園親眼看一次動物,足夠讓我們興奮好久。
如今的網絡資訊更加發達,孩子們也有了更多娛樂方式,了解動物知識也不再通過公園訓示牌,這種傳統動物園便顯得愈發冷清了。
我們每個人都會過了看動物的年紀,我們也在失去天真的路上越走越遠。那些曾經熟悉的建築消失了,而那些陪我們長大的動物們是否還會再次相見呢?
無論如何,動物園裡都承載着幾代人的童年樂趣,有時間的話,不妨再回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