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甘肅北山歪咀山地區地質調查新成果:礦(化)點6處,找礦靶區2處

原标題:甘肅北山歪咀山地區地質調查新發現

來源于《中國地質調查成果快訊》

摘要:通過開展1∶5萬歪咀山等五幅區域地質調查,在構造、地層劃分、岩漿演化和礦産等方面獲得系列新發現,該成果為區域大地構造單元的劃分與對比研究、後續礦産資源調查提供新的依據和翔實的基礎資料。

1.項目概況

“天山-北山成礦帶那拉提-營毛沱地區地質礦産調查(實物中心)”項目,歸屬于“西北主要成礦帶地質礦産調查”工程,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自然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承擔。主要目标任務是在系統收集和綜合分析已有地質資料的基礎上,采用數字填圖方法,針對戈壁荒漠淺覆寫區創新應用全程标本、照片、遙感紅外光譜野外提取、微體化石野外采-泡-選-鑒定一體化流程等多種技術手段,建立地層-岩漿岩-構造格架。目前全面優質完成5幅區域地質調查,總面積1898km2。

2.成果簡介

(1)重新厘定和合理劃分地層填圖機關,建立測區岩石-地層格架。①重新厘定震旦系,豐富了中新元古代地層系統。依據疊層石化石和夾層火山岩锆石U-Pb測年,将未分震旦系厘定為:中元古代古硐井群、鉛爐子溝群(流紋岩:1359Ma)、平頭山組(疊層石化石);新元古代野馬街組(英安岩:870Ma、玄武岩:898Ma)、大豁落山組。平頭山組上部疊層石3屬5種:Omachtenia omachten-sis Nuzhnov,Omachteniasp.,Kussiellacf.kussiensis(Maslov)Krylov, Kussiella sp., Conophyton sp.。下部疊層石2屬6種:Baicalia cf.baicalica Krylov,Baicalia baicalica Krylov,Baicalia maculosa Shenfil,Baicalia cf. prima Semikh,Baicalia sp.,Conophyton sp.。建立了太古宇—元古宇地層格架,為完善北山南部的構造-地層系統提供了重要依據。②查清石炭系—二疊系分布規律。在調查區南部原紅柳園組中采集到珊瑚化石13屬21種(圖1);在北部原二疊系中采集到腕足11屬17種、珊瑚1屬2種;原二疊系方山口組重新厘定為奧陶系羅雅楚山組和石炭系紅柳園組、白山組和幹泉組(流紋岩:309Ma);重新厘定二疊系雙堡塘組( 流紋岩:284.2Ma,碎屑岩:272.8Ma),與下伏地層呈角度不整合接觸,這些成果對石炭系—二疊系地層多重劃分對比和陸緣裂谷構造環境演化等方面研究具有較重要地質意義。③建立第四系沉積演化模型。第四紀填圖機關劃分采用地貌類型、沉積特征、成因類型、遙感影像及測年資料綜合方法,恢複了測區第四紀沉積環境,建立了黑河兩岸更新世—全新世立體沉積演化模式,為第四紀覆寫區調查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甘肅北山歪咀山地區地質調查新成果:礦(化)點6處,找礦靶區2處

圖1 紅柳園組部分珊瑚化石

1—楔形輪珊瑚;2—雙瓣珊瑚,未定種;3—簇棚珊瑚,未定種;4—包珊瑚,未定種;5—異犬齒珊瑚,未定種;6—湖北袁氏珊瑚,相似種;7—甘肅袁氏珊瑚;8—石柱珊瑚未定種;9—小型亞洲石柱珊瑚;10—角從壯石柱珊瑚;11—亞洲石柱珊瑚,相似種;12—獨山貴州管珊瑚,相似種;13—卡魯特狀郎士德珊瑚;14—細隔壁包藍珊瑚(a—橫切面;b—縱切面);15—分裂珊瑚狀古劍珊瑚(a—橫切面;b—縱切面);16—似犬齒珊瑚,未定種(a—橫切面;b—縱切面);17—莫企遜古劍珊瑚(a—橫切面;b—縱切面);18—拉仁關似犬齒珊瑚(a—橫切面;b—縱切面);19—則叢管珊瑚;20—擺金貴州管珊瑚,相似種;21—長隔壁古劍珊瑚

(2)建立測區岩漿岩年代學格架,豐富了北山南部天倉地區火山事件。調查區劃分4個構造岩漿旋回,新識别出新元古代糜棱岩化花崗閃長岩(804Ma)、糜棱岩化似斑狀花崗閃長岩(892~936Ma)和細粒-中粒閃長岩(909Ma);中奧陶世二長花崗岩(464Ma)、早泥盆世細粒花崗閃長岩(400Ma)和晚泥盆世二長花崗岩(367Ma)等侵入體。對敦煌地塊北緣新元古代、古生代岩漿活動、大地構造環境劃分與構造演化提供重要資料和地質依據。精細解剖了二疊紀的中酸性侵入岩,取得了大量锆石同位素測年資料,結合該區石炭系、下二疊統沉積環境調查成果,确認了晚古生代紅柳園組陸緣裂谷環境。測區劃分5個火山噴發旋回,新厘定出中元古代鉛爐子溝期火山岩(1362Ma),新元古代野馬街期雙峰式火山岩(870~934Ma),晚古生代甘泉期火山岩(309.1Ma)、雙堡塘期火山岩(274~284Ma),劃分出4個構造岩漿旋回,并探讨了不同期次火山作用形成的大地構造環境。

(3)對調查區構造形迹進行幾何學和運動學研究和綜合分析,新識别出近東西向複式背斜、沙紅山褶皺-逆沖推覆構造、豆角梁-沙門子走滑斷層、園頂山-卧虎山對沖推覆構造,以及共轭斷層及大型膝褶帶等構造組合,建立了測區構造格架和7個構造變形世代,對敦煌地塊北緣構造複合地帶不同期次構造作用行迹特征劃分研究及找礦提供重要基礎資料。

(4)測區新圈定單元素異常972個,綜合異常30處,新發現金屬、非金屬礦(化)點6處,圈定找礦靶區2處,為地質礦産調查和經濟建設服務。

3.成果意義

項目成果豐富了區域的中、新元古代地層系統和岩漿事件,為完善北山南部的構造-地層系統提供了重要依據,對區域大地構造單元和地層的劃分對比研究、銀額盆地及周邊油氣(鈾)及礦産資源調查、生态環境調查提供了新的翔實的基礎地質調查資料和科學依據,建實了一支造山帶區域地質調查研究團隊。

(中國地質調查局自然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 楊欣傑 李樹才供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