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旋木雀(學名:Certhia himalayana):體重7-19克,體長128-151毫米。高山旋木雀雌雄羽色相似。額、頭頂、枕至背黑褐色,羽端具大小不同的橢圓形灰白色羽幹斑,眼光黑色,眉紋棕白色,頰和耳羽黑褐色雜有棕白色。腰鏽褐色,尾上覆羽淡棕褐色,尾棕褐色,長而堅硬呈楔形具黑褐色橫斑;翅上覆羽與背同色,初級覆羽基部棕色,飛羽淡棕褐色具細的黑褐色橫斑和一道棕色帶斑,羽端具棕白色點斑。颏、喉乳白色,胸、腹、兩脅和尾下覆羽灰棕色,腋羽和翅下覆羽乳白色。 虹膜褐色,嘴褐色,下嘴基部乳白色,跗蹠褐色。

中國甘肅南部、陝西南部、四川北部及西部、貴州西南部、雲南北部及西部、西藏東南部的不常見鳥。
主要栖息于海拔1100-3600米的山地針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中,冬季下到山腳和海拔500米左右的平原地帶。留鳥,部分做季節性的垂直遷移和遊蕩。多單獨或成對活動,非繁殖期有時也成2-3隻和小群或與山雀等其他小鳥混群。性活潑,行動靈活,習性與旋木雀相似,常沿樹幹做螺旋形攀緣,啄食樹木表面和樹皮縫隙中的昆蟲。一般多在樹幹下部呈螺旋形沿樹幹向上攀緣,到樹幹層有分枝後、或沿粗的分枝繼續攀緣1-2個分枝後再轉至另一棵樹的下部,然後向上攀緣,有時亦見在樹冠小枝上攀爬覓食和下到地上啄食。主要以昆蟲為食。昆蟲比例占60%-90%以上,所吃食物主要有象甲、金花蟲、鍬形甲、蠼螋等。
繁殖期4-6月,高山地區延遲到7月。通常營巢于樹皮爆裂後在與樹幹間形成的裂隙,樹的其他裂縫和樹皮縫隙中。巢由苔藓、枯草、樹皮屑等材料構成,内有時墊有獸毛或鳥類羽毛。營巢由雌雄親鳥共同承擔。巢築好後即開始産卵,1年繁殖1窩,每窩産卵4-6枚。卵白色,被有紅褐色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