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6日,中國養蜂學會授予惠州市龍門縣“中華蜜蜂之鄉”牌匾,對龍門縣委、縣政府發展蜂産業戰略決策予以充分肯定。
名副其實的養蜂大縣
龍門縣地處熱帶、亞熱帶,雨量充沛,氣候溫暖,蜜源植物豐富,種類達到160多種,一年春、夏、冬三季可收商品蜜,特别是冬季有鴨腳木、野桂花、枇杷等,具有高産穩産的特點。
據龍門縣養蜂研究所所長林偉忠介紹,龍門飼養的蜜蜂全部為華南型中蜂(簡稱“中蜂”),采用現代活框飼養。目前,養殖規模大約13萬群,年産量2500噸,年産值1億多元,蜂産業從業人數2700多人。
龍門擁有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的專業養蜂場,每個養蜂員都經過專業教育訓練,且大多擁有中國養蜂學會“全國蜂産品安全與标準化生産技術”教育訓練證書,部分獲得“蜜蜂飼養工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證書。
作為養蜂大縣的龍門,蜜蜂養殖曆史悠久。早在宋朝時,龍門就有蜜蜂分布;清朝康熙時期的《龍門縣志》就有“蜂蜜”的記載。
新中國成立後,龍門的養蜂産業發展迅速。2000年,龍門的蜂群已經占廣東省養蜂總量的十分之一,故有“廣東10窩蜂,龍門占1窩”的說法。
2012年,龍門縣被評為“全國養蜂示範縣”,也被列為“國家蜂産業技術體系示範縣”。2018年,龍門蜂蜜獲得國家農産品地理标志登記證書。
“中華蜜蜂之鄉”的評選有兩個主要标準,分别是養蜂曆史悠久和蜜蜂養殖規模要達到5萬群以上,而龍門縣憑借悠久的養蜂曆史和龐大的養殖規模成功獲評。
加大産業扶持,打造中華蜜蜂第一縣
林偉忠介紹,龍門縣委、縣政府非常重視當地養蜂業的發展,先後成立了縣養蜂研究所、協會、合作社,管理全縣的養蜂業,充分發揮基地科普示範、科技推廣、科普教育訓練、科技咨詢、科普惠農的帶動作用。
2017年以來,縣供銷聯社黨委積極推進“中華蜜蜂之鄉”建立工作。據統計,近年來,縣養蜂所、協會、合作社共同組織舉辦中華蜜蜂養殖技術教育訓練班18期,共教育訓練2880人次,為廣大蜂農釋疑解惑。
目前,龍門縣龍蜂養蜂專業合作社有社員151戶,擁有固定資産571萬元,有一條500噸蜂蜜加工生産線,入社社員共計擁有蜂群28600個。
該合作社為社員和蜂農無償提供蜜蜂養殖與管理全方位服務,推廣蜂蜜标準化、規模化生産,在蜜蜂防病害技術教育訓練和市場流通中起到了橋梁作用,提供“上連市場、下連蜂農”的産、供、銷一條龍服務,促進了該縣養蜂業的快速發展。目前,養蜂已成當地群衆緻富奔小康的一項主要經濟來源。
2018年底,龍門縣還出台了《龍門蜜蜂現代農業産業園建設規劃》,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龍門蜜蜂現代農業産業園,旨在打造一個集蜜源種植觀賞、養蜂生産體驗、蜂文化旅遊觀光于一體的特色蜜蜂之鄉,促進蜂産業與健康産業、旅遊産業的多業态融合發展。同時,加快推動蜂蜜行業的資本、人才、企業落戶龍門,推動養蜂行業振興發展,把蜂蜜打造成為龍門的特色名片,把龍門打造成為中華蜜蜂第一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