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到2周,4隻成年虎的保護區隻剩2隻,小種群如何確定長久生存?生境雖然都是森林,但細究品質各不相同,同片老虎保護區也有核心與緩沖之分,優質與貧瘠部分高效的保護源于科學的管理,確定小種群的長久生存離不開育齡雌虎的高度保護未來與展望

前不久令虎迷傷心不已的消息,印度倫騰堡保護區轉移至穆昆達拉山保護區的T98在國際老虎日7月29日,這個盛大的節日前,7月24日,因牛結核肺炎感染離開,年僅4歲多。至此隻剩唯一的雄虎與兩隻雌虎相依,雖然穆昆達拉山的老虎保護區面積有759平方公裡之大(核心417,緩沖342.82公裡)算上幼崽,現在也不超過7隻。如此小的老虎種群,能夠延續虎王的輝煌,開枝散葉,繁衍生息嗎?對于小種群的老虎如何確定長久生存?無獨有偶,曾經的印度潘納老虎保護區因盜獵同樣面臨小種群威脅,直至滅絕。本文就潘納老虎保護區因小種群威脅到滅絕,簡要分析,對于穆昆達拉山老虎保護區的未來如何,或許有絲啟示。

不到2周,4隻成年虎的保護區隻剩2隻,小種群如何確定長久生存?生境雖然都是森林,但細究品質各不相同,同片老虎保護區也有核心與緩沖之分,優質與貧瘠部分高效的保護源于科學的管理,確定小種群的長久生存離不開育齡雌虎的高度保護未來與展望

<h1 class="pgc-h-arrow-right">生境雖然都是森林,但細究品質各不相同,同片老虎保護區也有核心與緩沖之分,優質與貧瘠部分</h1>

老虎生活在森林裡,衆所周知,但每片森林植被類型、水源、獵物各不相同,就算同片森林也有地理位置優越與偏僻之分。雖然印度森林比起俄羅斯遠東與中國東北生物承載能力高得多,老虎需要的領地小得多,但各保護區仍有明顯差異。最适宜老虎生存繁衍的地區莫過于沖積草地與亞熱帶濕潤落葉林,如印度的杜德瓦、科比特、卡齊蘭加,及尼泊爾齊旺、巴迪亞等老虎保護區,這裡水源豐富,獵物衆多,掩蓋物豐厚,能夠支撐密度更大、存活率更高的老虎種群。用資料來說,每100平方公裡的沖積草地與亞熱帶落葉林保護區的老虎存活率抵得上800-900平方公裡其他品質較差的生境區,其密度可達大于15/km2;其次,熱帶落葉林,包括濕潤落葉與幹旱落葉林,前者如印度的坎哈、朋齊、班迪普爾、納加拉霍雷等保護區,及東南亞一些保護區,後者如倫騰堡、塔多巴、薩裡斯卡、潘納等保護區。但如此優質的生境由于人類活動,東南亞很多已經大面積消失,更多的在印度,雖然也經曆不同程度減少,但仍舊占印度老虎保護區的近半。至于再次點的熱帶常綠林(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的熱帶雨林)、鹹水紅樹林(印度孫德爾本斯)、溫帶落葉林與泰加林(國内東北、俄羅斯)保護區,潘納老虎保護區雖然品質比起第一類下降了一個點,但仍舊是優質的老虎栖息地。

老虎所需的家域大小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獵物可獲得性、種群密度、自身實力等。雌虎家域面積從小于20到400平方公裡的變化主要可以由獵物生物量解釋。随着獵物可獲得性增加,領地面積減少,反之亦然。然而,潘納老虎領地面積比起其他同類型的熱帶森林生境大3-4倍,雌虎可達60—70,雄虎則有150—250平方公裡,差異明顯。獵物的可獲得性并不能解釋其領地面積巨大。當然還有一個可能原因,大部分老虎的獵物可獲得性、家域大小、種群密度等資訊大部分來自保護良好的地區,換句話說,潘納老虎保護區保護效果并不佳,雖然隻有7隻育齡雌虎,但是面積如此之廣也無法滿足其需求,隻有唯一1隻占領了保護區内最好的領地,獵物豐富,資源衆多,最适宜,幾乎無任何人類活動幹擾,但另外6隻育齡雌虎的領地不适宜比例過高,資源貧瘠,高度變化的獵物密度,領地不得不擴充至保護區邊緣,衆多牲畜,受人類活動影響巨大,人虎沖突嚴峻。前者的繁殖成功率超高,4胎11隻虎崽的存活率達到90%,活了超過16歲;對比明顯,後6隻雌虎幼崽死亡率超高,隻有40%活到成年,此外,無一隻育齡雌虎活到研究結束,4隻中隻有1隻活到8歲,最重要的是,所有雌虎在邊界都受到邊緣效應的影響,最終導緻滅絕。經研究表明,保護區大小與森林類型兩者結合,可以解釋過去100年裡老虎在當地滅絕的原因。隻要保護區面積夠大,即使森林品質略低,老虎也能存活得很好。而潘納就是典型的反例,保護區面積既不廣大,品質又不佳,種群因着各種原因又小,最終滅絕。

不到2周,4隻成年虎的保護區隻剩2隻,小種群如何確定長久生存?生境雖然都是森林,但細究品質各不相同,同片老虎保護區也有核心與緩沖之分,優質與貧瘠部分高效的保護源于科學的管理,確定小種群的長久生存離不開育齡雌虎的高度保護未來與展望

<h1 class="pgc-h-arrow-right">高效的保護源于科學的管理,確定小種群的長久生存離不開育齡雌虎的高度保護</h1>

確定老虎種群的長久繁衍生存離不開育齡老虎的保護,其中育齡雌虎的完全保護更是保持低滅絕風險的一個公認的選擇。然而,即使一個細小的自然死亡率的增加,也能帶來災難性的影響,甚至比預期的更早滅絕。最大的問題是,是否能對繁殖種群的保護充分得當?全面保護是否可行?很不幸的是,印度保護區管理基于一個天真的假設,邊界沒有盜獵,是以沒有第二政策補償如此損失。沒有考慮到當老虎跑出,使用除保護區邊界以外生境的風險。建立廣大的緩沖區并沒有減少種群滅絕的風險。這是實作印度衆多保護區實作保護老虎目标的最大挫折之一。潘納雌虎的存活率比起其他保護區極端低下,隻有0.7,如此高的死亡率,而正常研究情況下,雌虎的存活率比起雄虎高多了,育齡雌虎如此高的死亡率,種群滅絕終究無力回天。

不到2周,4隻成年虎的保護區隻剩2隻,小種群如何確定長久生存?生境雖然都是森林,但細究品質各不相同,同片老虎保護區也有核心與緩沖之分,優質與貧瘠部分高效的保護源于科學的管理,確定小種群的長久生存離不開育齡雌虎的高度保護未來與展望

在無法確定繁殖雌虎的全面保護情況下(許多老虎保護區都是這情況),為達到保護目标有什麼其他政策可以使用嗎?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為接下來的保護努力指明方向。

拉烏·丘沃特提出的解決方案源自一組模拟,固定育齡雌虎的死亡率,由于盜獵,每年死亡1隻(高盜獵情況),改變了老虎承載力,進而影響整個繁殖種群。從模拟中發現,即使繁殖雌虎的數量增加到10仍有高滅絕風險。隻有當繁殖雌虎的數量增加到13隻或更高,該種群才能延續,盡管仍有風險,但滅絕的機率減少至5%。種群育齡雌虎數量在13或以上才可以承受如此高的盜獵壓力。從模拟中得出真是一個令人鼓舞的觀察。假如從育齡雌虎數量(13隻)推斷整個老虎種群,得出約為62的老虎數字。這是相當大的種群,印度少有能提供如此大空間的老虎保護區。即使在這樣一個絕望的環境下,拉烏的模型也提供了一個令人鼓舞同時伴随着挑戰的可能,必須為更多的繁殖雌虎找到空間。很明顯,不能完全依賴保護區,因為一個狹小的空間對保護繁殖種群無法發揮預期作用。研究的目标就是為最小數量的繁殖雌虎尋找空間,能夠確定種群的生存與穩定。因為多數情況下,擴充保護區不切實際,很難實行,緩沖區的提供也不會減少風險,必須探索其他方法加強現有保護,即廊道的建設。雖然現實與拉烏開了一個驚天大玩笑,理想中的62隻被一隻不剩取代,但他研究的模型對小種群的長久生存仍有一個重要啟發。

不到2周,4隻成年虎的保護區隻剩2隻,小種群如何確定長久生存?生境雖然都是森林,但細究品質各不相同,同片老虎保護區也有核心與緩沖之分,優質與貧瘠部分高效的保護源于科學的管理,確定小種群的長久生存離不開育齡雌虎的高度保護未來與展望

潘納老虎保護區老虎的密度已從2003年7/100平方公裡下降至4,這是衰落的開始,更是09年達到完全滅絕。當用經驗統計資料模組化時也顯示了類似的結果。模拟再次重申,保護育齡老虎遠離盜獵至關重要,尤其是小種群。潘納,老虎需要更大的空間,但因為這實在不現實,失衡導緻幾乎所有育齡雌虎領地到達或超出公園邊界。即使野生動物管理局可以為保護區内的繁殖雌虎提供保護,但仍然阻止不了因邊緣效應造成的死亡。模型表明,一個超過13隻育齡雌虎的種群可以承受一些外部威脅。然而由于衆多保護區不夠大,無法為13隻或更多的育齡雌虎提供足夠空間,新的戰略勢在必行。與其聚焦于一個單一的大種群,倒不如将精力分放在幾個互相連接配接的小種群,這是另一個選擇。這意味着必須重新審視關于SLOSS(單個大型種群或幾個小種群)的辯論,這個辯論在早前的19世紀7、80年代讨論已久。盡管獵物枯竭、生境喪失、遺傳等因素很重要,但更為直接的外部威脅,如盜獵,對種群有着更為直接明顯的影響。

科學家就管理保護區的必要性與原因曾經長久辯論,現在來看,離開管理完全行不通,保護區大多面積狹小,深受人類嚴重幹擾。尤其在較小的保護區中,沒法完全依靠這些狹小的保護區來確定老虎,這種需要巨大空間長久生存的物種。在這狀況下,我們需積極主動、靈活的管理,應對不斷變化的威脅。不幸的是,對于老虎,目前管理系統做得遠不夠。換句話說,他們僅僅是解決問題,并沒有從根源上杜絕,這些導緻了好幾個老虎種群數量的減少。

不到2周,4隻成年虎的保護區隻剩2隻,小種群如何確定長久生存?生境雖然都是森林,但細究品質各不相同,同片老虎保護區也有核心與緩沖之分,優質與貧瘠部分高效的保護源于科學的管理,確定小種群的長久生存離不開育齡雌虎的高度保護未來與展望

<h1 class="pgc-h-arrow-right">未來與展望</h1>

僅依靠科學無法保護老虎,但它可以為我們提供一條光明的道路。雖然前不久的國際老虎日,印度已開始大肆吹捧近四十年來的保護成果,然而事實遠不如慶祝般前景一片光明,更多的問題已被掩蓋。良好的保護總是基于良好的科學,但印度并未遵循。雖然大量的資金财力投入,但結果并不理想。大量資金集中在少數明星保護區,忽視大面積潛在老虎栖息地,大多數邦的村莊搬遷工作程序拖延,這些對于老虎長久生存、繁衍至關重要,但就政策和保護行動方面,自2005年老虎工作隊提出基本上不切實際和無效的建議以來,沒有任何變化。照烏拉斯教授研究,印度可容納上萬隻老虎,然而官方更多的隻是認為最多3500隻。未來,老虎的保護前景堪憂。

不到2周,4隻成年虎的保護區隻剩2隻,小種群如何確定長久生存?生境雖然都是森林,但細究品質各不相同,同片老虎保護區也有核心與緩沖之分,優質與貧瘠部分高效的保護源于科學的管理,確定小種群的長久生存離不開育齡雌虎的高度保護未來與展望

回到開頭,穆昆達拉山保護區管理一言難盡,T98的死亡細節曝出,死前三天并未有移動資料,雖然從業人員有發現不正常,死前一禮拜未進食,跛腳,但并未在意,直到數天後,才請來倫騰堡保護區獸醫團隊,可為時已晚,遺憾與世界再見。雖然帶有項圈,後面爆出項圈并未使用,然而在此之前,卻因與另一隻同重新引入的雌虎閃電摩擦,脖子受傷感染,至于項圈有沒有阻礙作用,有沒有解下,每天官方說法不一緻,撲朔迷離。管中窺豹,對于該保護區的管理失望透頂。一周後8月3号,其伴侶T106雌虎發現屍體,其中還帶2隻虎崽,虎崽一隻已死,另一隻送入動物園中。另一隻雄虎阿方索也失蹤,幸好随後出現,至此,保護區隻剩一雄一雌2隻虎,經曆如此不靠譜的團隊,對于穆昆達拉山保護區未來,深感擔憂。

小種群的長久生存與保護,困難重重,本身就更為脆弱,若是再缺乏科學管理,用心經營,後果不堪設想。然而為什麼會成為小種群,這又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後續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