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曾經有多少種大象生活在雲南?專家解答來了

來源:雲南網

曾經有多少種大象生活在雲南?專家解答來了

昭通古象群化石

近一個月來,雲南北遷野象群的行蹤,牽動着國内外億萬網民的心:“每天都要‘雲吸象’”“每次看到‘人象平安’4個字都會露出‘姨母笑’”。

衆所周知,這個來自西雙版納的“斷鼻家族”屬于亞洲象。全世界現有大象主要包括亞洲象和非洲象兩大類。然而,如果把時間軸拉長,以千萬來計年,會發現地球上曾存在400餘種大象。那麼,曾經又有多少種大象生活在雲南?

帶着疑問,近日記者采訪了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進一步摸清了大象在雲南的種類與“足迹”。該所研究員吉學平介紹:“據不完全統計,雲南曾經是大約25種以上古象的栖居地。”

曾經有多少種大象生活在雲南?專家解答來了

考古人員在發掘陷入沼澤的三頭大象化石

雲南,是古象的避難所

近30年來,吉學平團隊帶領多學科團隊緻力于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學研究,近百篇研究論文發表在國際國内刊物上。

研究結果表明,雲南是衆多脊椎動物的起源地,也是包括亞洲象在内的很多古老物種的“避難所”。

為何稱之為“避難所”?吉學平結合冰河期理論給出了答案:“由于天文和地球的互相作用,每隔一個周期,地球就會完成一次溫暖期與冰河期的交替。冰河期的到來,就會導緻古象向氣候溫和、植被茂盛的地方遷徙。從已發掘出土的化石來看,古象在遷徙中多次選擇了雲南。”

曾經有多少種大象生活在雲南?專家解答來了

昭通劍齒象雌雄化石

1200萬年前,雲南就有象

“古象在雲南的分布較為廣泛,且不少古象以雲南發現地首次命名。”吉學平一邊介紹,一邊在紙上拉出一條時間軸:“距今約1200萬年前,今開遠小龍潭生活着寬齒脊棱齒象、慶義轭齒象、小龍潭嵌齒象;約800萬年前,今祿豐地區生活着祿豐轭齒象、嵌齒象等;約720至820萬年前,今元謀地區生活着竹棚轭齒象、小河四棱齒象、姜驿劍棱齒象、中華乳齒象、班果脊棱齒象、原始劍齒象等;約650至600萬年前,今昭通地區生活着昭通劍齒象、先中間中華乳齒象、似鋸齒嵌齒象、華南喙嘴象、慶義轭齒象、中華四棱齒象等;約600萬年前,今保山地區生活着保山劍齒象、中華乳齒象、昌甯劍齒象,昆明盆地生活着昭通劍齒象。”

曾經有多少種大象生活在雲南?專家解答來了

昭通劍齒象雄性頭骨

随着時間軸的完善,20種古象名已羅列開來。那麼,這些古象又是何時何由消失在了曆史長河中?吉學平解答道:“距今約600萬年前,全球氣候變幹、變冷,雲南地區動物群種類、數量大大減少。 但原始劍齒象類(相當于昭通劍齒象或師氏劍齒象)和嵌齒象類在元謀盆地生存下來。約170萬年前,出現了新的劍齒象類群即元謀劍齒象、類象劍齒象等。同一時期,今永仁生活着先東方劍齒象、永仁嵌齒象。此後,象的種類和數量大大減少,僅剩東方劍齒象長期與古人類和大熊貓等動物共存,在華南延續至距今大約2至3萬年左右,部分劍齒象南遷到東南亞,島嶼的地理隔離使其身體侏儒化,身高減小至約1.5米。主食葉片的劍齒象因無法适應栖息環境的變化,最終在距今1萬年前後走向絕滅。”

昭通、富民有亞洲象化石

此次備受關注的亞洲象,又是什麼時候出現在雲南的?

曾經有多少種大象生活在雲南?專家解答來了

昭通發現的象化石

吉學平介紹:“亞洲象化石曾經廣泛發現于華南中晚更新世(距今78萬年以來)地層中,黃河流域南部也廣泛存在,與東方劍齒象長期并存。雲南僅在昭通、富民等少數地點有古亞洲象和亞洲象的化石記錄。自古以來,因亞洲象更适應多種植物食物資源和多樣化的栖息環境,而能繁衍至今。但由于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雙重原因,亞洲象逐漸向南退縮,如今僅生存于雲南西雙版納、普洱、臨滄海拔1000米以下熱帶亞熱帶森林中。”

曾經有多少種大象生活在雲南?專家解答來了

元謀劍齒象牙齒化石

吉學平表示:“由于化石的不完整性,古象的分類和命名古生物學家常常有争議,但據不完全統計,雲南曾經是大約25種以上的古象生活目的地,是歐亞大陸古象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

雲南網記者 畢芃 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