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螟,又稱黃綠條螟、 甜菜網螟,屬磷翅目,螟蛾科。 草地螟是一種世界性害蟲。 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和亞洲大陸, 我國近臨的俄羅斯及周邊國家的為害也很嚴重。 在我國主要分布在東北、 華北和西北地區,包括内蒙古、 黑龍江、 吉林、遼甯、 河北、 山西、 北京、陝西、 甯夏、 青海等北方省 ( 區、 市 ) 。 我國草地螟發生分布圖 草地螟成蟲形态特征為小型淡灰褐色的蛾子。 前翅灰褐色, 外緣有淡黃色小點連成一線, 翅室中央有一明顯的淡黃色菱形斑。 頂角内側前緣有一個三角形淡黃色小斑。靜止時兩翅疊合成三角形,複眼藍綠色, 觸角鞭狀。 雌蛾腹部末端稍鈍圓, 雄蛾腹部末端稍尖。 雌蛾卵巢發育級别分級标準:1 級 : 腹内有大量脂肪體, 卵巢管呈透明狀或卵黃沉積在 1 / 3 以下 ;2 級 : 腹内有較多脂肪體, 卵巢管卵黃沉積在 1 / 3 以上或卵黃沉積已完成 ;3 級 : 腹内脂肪體明顯減少, 卵巢管内有大量成熟待産的卵粒或部分卵已産出 ;4 級 : 腹内脂肪體很少, 卵巢管已萎縮或僅有少量遺卵。
二、主要症狀和防治措施 1、症狀:以幼蟲取食葉肉,殘留網狀表皮,重時将葉片吃光,僅留葉脈。大發生時,也為害花和幼嫩荞麥粒。2、防治措施:(1)農業防治:冬耕春耙,破壞越冬場所,降低越冬害蟲基數;在成蟲羽化至産卵時,人工拉網,或利用高壓汞燈、黑光燈誘殺成蟲;清除、深埋田間和地邊雜草,消滅成蟲産卵場所,減少田間卵量和幼蟲量,減輕危害;挖防蟲溝,防止草灘、荒坡和林帶的幼蟲向農田遷移擴散為害;保護和利用傘裙追寄蠅等天敵,控制草地螟。化學防治:在幼蟲 3 齡之前,可交替選用 0.3% 苦參堿(苦參素)水劑 800 倍液、52.25% 農地樂乳油 1000~1500 倍液、25% 辛 · 氰(快殺靈)乳油 1500 倍液、25% 除蟲脲(敵滅靈)可濕性粉劑 1000~1500 倍液、2.5% 氯氟氰菊酯(功夫)乳油 2000 倍液、2.5% 高效氟氯氰菊酯(保得)乳油 2000~2500 倍液噴霧。也可每畝用 2% 殺螟硫磷(殺螟松)粉劑 1.5~2kg 進行噴粉。 編輯:王玉芳稽核專家:郭平毅山西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
【來源:科普中國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緻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