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百靈是一種小型鳴禽。上全長約18cm。上體黃褐色,具棕黃色羽緣,頭頂周圍栗色,中央淺棕色,下體白色,胸部具有不連接配接的寬闊橫帶,兩肋稍雜以栗紋,頰部皮黃色,兩條長而顯著的白色眉紋在枕部相接

初級飛羽黑褐色,具白色翅斑,最外側1對尾羽白色,其餘尾羽深褐色,後爪長而稍彎曲。雌鳥似雄鳥,但顔色暗淡
它們的嘴較尖細而呈圓錐狀,嘴尖處略有彎曲。鼻孔上有懸羽掩蓋。翅膀稍尖長,尾較翅為短,跗跖後緣較鈍,具有盾狀鱗,後爪長而直
腳強健、善奔走,受驚擾時常藏匿不動,因有保護色而不易被發覺。秋冬季常結集大群活動。常于地面行走或振翼作柔弱的波狀飛行
于地面,或于飛行時,或在空中振翼同時緩慢垂直下降時鳴唱。高飛時直沖入雲,在地面亦善奔走,受驚擾時常藏匿不動,因有保護色而不易被發覺。常站高土崗或沙丘上鳴啭不休,鳴聲尖細而優美。鳴聲響亮,婉轉動聽,為中國傳統上的名貴籠鳥
雄鳥求偶時在空中鳴唱或在高空拍動翅膀。營巢在土坎、草叢根部地上, 巢呈淺杯形,用雜草構成,置于地面稍凹處或草叢間,其上有垂草掩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