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倉鼠,小夥伴們肯定不會覺得陌生,倉鼠是倉鼠科倉鼠亞科多種動物的統稱。不過說到這個倉鼠科,它包含的可就不光是倉鼠了。倉鼠科是哺乳動物中的最大一科,擁有超過600個以上的不同種類,除了倉鼠亞科之外,還有田鼠亞科,西方鼠亞科等等相當多的分支,這次爪爪要聊的是其中一種叫做“冠鼠”的動物。

冠鼠是倉鼠科冠鼠亞科的一種齧齒動物,它們體型比一般倉鼠科動物要大。冠鼠從頭部到尾巴有53厘米,隻算身長也有36厘米,趕得上一隻普通的成年家貓了。
不熟悉冠鼠的人,乍一看,會覺得它們是豪豬,因為那一身華麗宛若貂毛的大衣,實在是太惹眼了。冠鼠的名字就是從這浮誇的外觀上來的。
冠鼠現在主要分布在非洲大陸上,它們生活在埃塞俄比亞,蘇丹,坦尚尼亞,烏幹達和肯亞等國幹燥的高原森林裡。冠鼠是一種很神秘的動物,它們晝伏夜出,獨立生活,科學家很難捕捉到它們的身影,是以一直對它們的習性沒有過多的了解,就連它們大緻的數量也很難計算。
美國猶他大學的學者為了解開冠鼠身上纏繞的各種謎團,一口氣誘捕了25隻冠鼠,終于從它們身上獲得了一些問題的解答。
<h1 class="pgc-h-arrow-right">它們的毒從哪裡來?</h1>
很久以前,東非人民就傳說冠鼠的皮毛上有毒,不過這種動物過于神秘,人類很少和它們能有機會打交道,是以冠鼠到底有沒有毒,毒性如何,毒的成分和來源都是謎。
2011年,曾有一份科學報告對冠鼠的毒進行了假設,報告認為冠鼠通過咀嚼金合歡樹的樹皮,然後再用舌頭把毒素塗抹在自己的皮毛上,這有點像箭毒蛙,自己并不生産毒素,靠吃有毒的金合歡樹葉來讓自己變得有毒,但它們自己并不怕這種毒素。
這次猶他大學的學者們直接把冠鼠圈養起來,然後給它們投喂金合歡的枝葉,結果冠鼠們馬上積極地走了上去,開始咀嚼這些有毒的植物,并做出了在自己皮毛塗抹毒素的行為,看來2011年的那份報告猜測得相當準确了。
冠鼠是哺乳動物中少有的,能夠對金合歡的毒性免疫的動物。也許對它們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可以找到究竟是什麼物質幫它們化解了金合歡的劇毒。
<h1 class="pgc-h-arrow-right">它們雖然神秘,卻不孤獨</h1>
冠鼠不會成群結隊出沒,但這不代表它們要孤獨終生。有的動物确實是完全獨立生活的,就算是有繁衍後代的任務在身,也隻有繁殖期才和異性同類有短暫的接觸。但冠鼠令人意外的,是一夫一妻制的動物,而且它們的夫妻關系相當緊密。
學者們在一小片區域設下陷阱,在2天的時間裡連續捕捉到兩隻冠鼠,恰好一雌一雄,當把它們放在一起時,兩隻冠鼠馬上走向彼此,靠近并開始互相梳理,這很明顯說明它們是很熟識的。
接下來的觀察證明了兩隻冠鼠是一對的猜測:它們幾乎形影不離,一起吃飯,一起築巢,互相梳理,然後做夫妻之間最親密的事,最後相擁睡在它們的窩裡。
冠鼠符合“一夫一妻制”哺乳動物的常見特征:食草、體型較大、繁殖周期緩慢等。為了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證後代的出生,冠鼠和其他“一夫一妻制”的動物一樣,需要花大量時間來和伴侶相處、了解,這樣它們在築巢和育兒時,都能夠配合默契,讓後代的存活率更高。
<h1 class="pgc-h-arrow-right">雖是齧齒動物,卻有5個胃</h1>
我們都知道,大部分食草動物都是反刍動物,因為植物纖維并不是很容易被消化吸收的,胃越多,消化的過程越長,對植物纖維進行反複處理,才能夠從中擷取更多的營養。
冠鼠身為體型較大的食草類齧齒動物,很罕見的擁有5個胃,它的消化過程可能類似于反刍動物,而且腸道中有一些能發酵代謝植物纖維的菌群。
不過在人工圈養環境裡,食物管夠的情況下,冠鼠們就顯得沒有那麼隻鐘情于草根樹葉等植物纖維較多的食物,它們肉也吃、昆蟲也不拒絕、水果和植物塊莖也一樣很喜歡。
可見隻要有條件,食草的動物都會嘗試吃别的食物,那句“祖先花5000年讓你進化到食物鍊頂端,不是為了讓你吃素的”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呀。
這次猶他大學的學者對冠鼠的研究,讓我們了解了不少這些神秘動物的生活習性,但同樣也引發了另一個思考:冠鼠存在過于神秘,雖然被登記在瀕危物種名冊上,但現狀備注卻是“毫不關心”。
因為很少有人針對冠鼠進行捕獵,是以很多人覺得不需要擔心這種動物的生存。但這次誘捕冠鼠的過程中,一位在非洲當地研究了十幾年冠鼠的學者表示,從誘捕的時間和結果來看,冠鼠的數量比起過去,是有着顯著下降趨勢的,這次研究恰好能為冠鼠的資料填補一些空白,并借此提升它的保護級别。
可别讓這種神秘的小動物,在還沒被人類廣泛認知的時候,就已經滅絕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