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
鴨嘴獸是最原始的哺乳動物之一,最早出現在2500萬年前,現今僅生活在澳洲。這種長着鴨子嘴、骨骼結構酷似爬行動物的神奇物種由于進化緩慢一直備受科學界重視。近期,中國科學家發現了鴨嘴獸2億年前的“遠親”。

卡洛董氏扇槳龍化石照片及素描圖(圖檔來源:自然資源部官網)
封面新聞記者2月18日從自然資源部了解到,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質調查中心進階工程師程龍帶領的研究團隊,在早三疊世(約2億4千8百萬年前)南漳-遠安動物群中首次發現了與現生鴨嘴獸具有相似捕食方式的海生爬行動物化石。
據了解,鴨嘴獸不是通過眼睛而是通過獨特的柔軟嘴殼在昏暗的環境中尋找獵物。研究團隊發現的兩件海生爬行動物卡洛董氏扇槳龍(Eretmorhipis carrolldongi)頭骨關鍵特征與鴨嘴獸極為相似,說明卡洛董氏扇槳龍應該具有與鴨嘴獸相似的捕食方式,可能在黃昏或者夜間捕食蝦類或者其它軟體動物。
卡洛董氏扇槳龍生态複原圖(圖檔來源:自然資源部官網)
科學界認為,這一新捕食方式在南漳-遠安動物群中的發現,說明海生肉食動物在早三疊世末期已經具有與現代海洋相媲美的生态多樣性,暗示了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之後的海洋生态系統在早三疊世末期已經恢複,而不是傳統觀點認為的延遲到中三疊世中期。
南漳縣隸屬湖北省襄陽市,遠安縣隸屬于湖北省宜昌市。封面新聞記者了解到,遠安所産的三疊紀脊椎動物化石具有研究曆史早、化石數量多、類型豐富等特點,化石産地内既有國家一級保護化石——湖北鳄,也有國家二級保護化石——寬頭遠安鲵,對研究爬行動物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在南漳縣巡檢鎮松樹溝,地質遺迹專家于1959年發現了“孫氏南漳龍”海生爬行動物化石群。“孫氏南漳龍”生存于三疊紀晚期,距今2億年以上。在南漳縣闆橋鎮古井,還曾發現已滅絕的海生爬行動物“南漳湖北鳄”化石,湖北鳄與南漳龍是近親,它們是研究水生爬行動物從陸地走向海洋,再從海洋走向陸地的有力證據。早在2014年,南漳化石産地、遠安化石産地就和四川自貢化石産地一同入選了我國第一批38個國家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集中産地。
封面新聞記者注意到,近年來,武漢地質調查中心南漳-遠安動物群研究團隊通過野外調查和化石發掘,發現了大量儲存完整的珍稀海生爬行動物化石,其中包括7個新屬種,這次發現的最古老的鴨嘴獸式捕食方式便是其中成果之一,對于研究現代海洋生态系統形成過程具有重要意義。
<b>【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