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野生動物園的小動物樂園育嬰苑裡,一隻大食蟻獸寶寶在戶外草坪上追着動物“奶爸”求抱抱。它長相特别,吐舌“賣萌”,引來不少遊客圍觀。這是國内首例人工育幼成活的早産大食蟻獸幼崽,于今天正式和遊客見面。

一位動物保育員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這隻大食蟻獸寶寶的預産期是6月底,但6月3日一早,他們就發現,大食蟻獸寶寶已經出生了,但母獸對其置之不理。“一般來說,幼崽生下來之後,母獸會為幼崽舔幹淨肛門、身上胎衣等,幼崽也會出于本能反應,順着“媽媽”的尾巴爬到其後背上。但是這是幼崽因為早産,體況特别弱,被毛更是少得可憐,沒有能力爬到媽媽的背上,母獸也是無能為力,将幼崽丢棄在一邊。”
無奈之下,保育員決定将幼崽抱出,送到小動物樂園育嬰苑讓動物“奶爸”搶救并照顧。剛送來時,這隻雄性幼獸體重不足1000克,體溫低并已進入半昏迷的狀态。從業人員争分奪秒進行搶救,用溫水浸泡讓其回溫,擦幹吹幹,獸醫進行了全面檢查,及時處理臍帶碘酒消毒,打點滴、打針治療,放入嬰兒保暖箱。
雖然育兒經驗豐富,但是從業人員從來沒有人工育幼過大食蟻獸,又何況是個早産寶寶。24小時輪流看護是必須,國内沒有經驗借鑒就及時查找國外資料,結合自身育幼經驗,開啟了人工育幼早産大食蟻獸寶寶的程序。
大食蟻獸寶寶嘴型特殊,即便是日常喂養也變得十分複雜。從業人員采用不同的奶嘴進行嘗試,經十幾次的訓練,幼獸掌握了吮奶技能并順利吮上了奶,完成了生存下來的必備技能——“會吃”。到一月齡時,幼崽一頓已經可以喝掉60毫升人工奶。如今,幼崽已經超過三月齡,可以食用由螞蟻、貓糧、雞蛋、牛肉、菠菜等飼料打碎的“醬料”,體重也漲到了10千克。
記者了解到,這隻大食蟻獸寶寶還會在小動物樂園生活一段日子。後續将逐漸減少人工奶喂養次數并逐漸斷奶,屆時還會制作跟野外大蟻穴相似造型的玩具,裡面放置其愛吃的食物,進行野化訓練。等幼崽完全适應了成年大食蟻獸生活後,會将其融入大食蟻獸大家族。
大食蟻獸原産于南美洲,也被稱為“南美怪獸”,主要分布在瓜地馬拉中部和阿根廷北部。在為數不多的現貧齒類動物中,大食蟻獸可能是最古怪的一類,大食蟻獸有“四怪”:一怪:長相怪,小眼睛,小耳朵,腦袋就像和頸部連在一起的細長圓管子,圓管前部的那個小孔,就是它的嘴巴;二怪:舌頭長,大食蟻獸沒有牙齒,但是有一條靈活自如的長舌;三怪:爪子利,它那長長的爪子彎曲如鐮刀,不但可以做挖掘工具,同時也是最佳的防衛武器;四怪:長尾用處多。長六七十厘米的蓬松多毛的尾巴,雨天和熱天可以當傘,夜晚鋪在地上就成了絨毛毯子了。
2009年,上海野生動物園引進了大食蟻獸,這隻大食蟻獸寶寶是上海野生動物園繁育的子二代大食蟻獸。目前,上海野生動物園的“巨獸節”活動已拉開帷幕,并将持續到今年12月31日。
國慶假期正是舉家出遊的好時節,來園區除了看“小怪獸”外,本次在“巨獸節”裡首度亮相的還有剛滿月的小白虎、小東北虎、小獅子、小黑掌蜘蛛猴、白面僧面猴、阿拉伯狒狒等衆多的動物寶寶。另外,華東地區最大的“巨獸”大種群,非洲象群、亞洲象群、犀牛家族、河馬家族、長頸鹿大種群等大型動物成為本次活動的主角。
欄目主編:陳玺撼 圖檔編輯:邵競
來源:作者:戚穎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