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新聞晨報 作者:郁文豔
今天,國内首例人工育幼成活的早産大食蟻獸寶寶在上海野生動物園和遊客見面。這頭大食蟻獸由于早産體弱,曾經一度生命垂危,後經野生動物園全力搶救成活,由人工喂養長大,目前已經快4個月大。
今天上午,陽光明媚,飼養員帶着大食蟻獸寶寶在戶外草坪上曬太陽,因為長相特别,看到這個動物寶寶的遊客不禁驚呼。
飼養員介紹,原本大食蟻獸媽媽的預産期是6月底,但6月3日一早,他們就發現,大食蟻寶寶已經出生了,媽媽對其置之不理,“一般來說,幼崽生下來以後,媽媽會為幼崽舔幹淨肛門、身上胎衣等,幼崽也會出于本能,順着‘媽媽’的尾巴爬到其後背上。但這個小家夥由于早産,體況特别弱,根本沒有能力爬到媽媽背上,母獸也将幼崽丢棄在一邊。于是我們決定将幼崽抱出,送小動物樂園育嬰苑讓動物奶爸搶救并照顧。”
野生動物園小動物樂園的保育員介紹,大食蟻獸寶寶被送來時體重不足1000克,而正常的大食蟻獸寶寶出生體重在1200-1300克左右。此外,體溫較低,而且已進入半昏迷狀态,“我們就開始争分奪秒進行搶救,用溫水浸泡讓其回溫,然後擦幹吹幹,獸醫進行了全面檢查,用碘酒消毒臍帶,打點滴、打針治療,放入嬰兒保暖箱。”
保育員表示,雖然他們人工喂養過很多動物,但還從沒人工育幼過大食蟻獸,更何況是個早産寶寶,當時不知道能否養活。
由于國内沒有經驗可借鑒,保育員就查找國外資料,結合自身育幼經驗,開始人工育幼早産大食蟻獸寶寶。由于大食蟻獸的嘴型比較奇特,保育員嘗試用不同的奶嘴給它喂奶,經過一天十多次訓練,寶寶終于掌握了吮奶技能,并順利吮上了奶,完成了生存下來的必備技能。
從最初的幾滴奶到幾毫升然後到10毫升,保育員悉心照顧寶寶長大,一天喂6次奶。1個月大時,大食蟻獸寶寶一頓可以喝掉60毫升人工奶,保育員開心到中午加餐慶祝了一番。
如今,大食蟻獸寶寶快4個月了,已經開始吃螞蟻、貓糧、雞蛋、牛肉、菠菜等飼料打碎的糊糊,體重達到了10公斤,後續将慢慢斷奶,訓練它自己的捕食技能。
大食蟻獸原産于南美洲,在為數不多的貧齒類動物中,可能是最古怪的一類,它有“四怪”。“一怪”長相怪,小眼睛,小耳朵,腦袋就像和頸部連在一起的細長圓管子,圓管前部的小孔就是它的嘴巴;“二怪”舌頭長,大食蟻獸沒有牙齒,但是有一條靈活自如的長舌;“三怪”爪子利,長長的爪子彎曲如鐮刀,不但可以做挖掘工具,同時也是最佳的防衛武器;“四怪”長尾巴,長六七十厘米的蓬松多毛的尾巴,雨天和熱天可以當傘,夜晚鋪在地上就成了絨毛毯子。
上海野生動物園于2009年引進大食蟻獸,這隻大食蟻獸寶寶是野生動物園繁育的子二代大食蟻獸。
眼下,上海野生動物園的正舉辦“巨獸節”,遊客除了可以看到大食蟻獸寶寶外,還可以和剛滿月的小白虎、小東北虎、小獅子、小黑掌蜘蛛猴、白面僧面猴、阿拉伯狒狒等衆多動物寶寶見面。同時,華東地區最大的“巨獸”大種群——非洲象群、亞洲象群、犀牛家族、河馬家族、長頸鹿大種群等大型動物也期待着遊客到來。
圖檔來源:陳征